在我们传统的观念中,每个孩子都不是随随便便来到一个家庭中:要么是来报恩,要么是路过,要么是讨债的。
比如有的孩子从小乖巧懂事,成绩优秀,体贴父母,不用父母操太多心,就能把一辈子过得美美满满,这种就是来报恩的。有的孩子来了之后跟父母的联系不多,甚至聚少离多,然后感情也不深,仿佛路人一样,路过父母的生命而已。
还有一种父母最害怕的孩子,他们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要么是身体有难治的疾病,要么是性格有问题。总之,从小到大让父母操了无数的心,这种就是传说中来讨债的。
我们往往认为要等孩子长大了,才能看出他是来报恩还是来讨债的。但是前不久,一位在医院当了多年的产科医生说,其实在产房里就能看出宝宝属于哪一类的。
其实中国所谓的报恩和讨债的说法,在西方儿童行为学上,也有类似对应的概念,只不过前者带点传统封建的思想,而后者则透着浓浓的科学味道。
著名的儿童教育博士希尔斯就提出过高低需求宝宝的概念,他的作品《亲密育儿百科》指出:低需求的宝宝就是来报恩的,而高需求宝宝就是讨债的。
看看宝宝是哪种属性的。
产科医生指出,从宝宝出生的时刻起几个小时之内,有经验的医生就能根据其表现,准确判断出宝宝是哪一种需求类型了。这是因为不同需求的宝宝表现差异很大,比如高需求的宝宝很爱哭闹,而低需求的宝宝很乖巧。
前阵子,同事李涛生了一个孩子。刚生下来不久,孩子洪亮的声音就回响在产房里,怎么也停不下来,医生苦笑着说:“你这个孩子以后不好带”。后来,李涛这个孩子果真从小非常调皮,让夫妇父俩操碎了心,真的就是来讨债的一样。
相反的,低需求的宝宝则会安静得多,不会随意哭闹。往往是有需求才会用声音来引起父母关注,相对来说好带很多。
宝宝的属性也会慢慢改变的。
然宝宝的属性不是一出生就改变不了的,研究证明,后天的培养也能逐渐改变宝宝的需求属性。比方原来是来讨债的宝宝,但在父母正确的教育下,脾气会渐渐收敛,也能合理地表达需求,慢慢的会变成报恩类的宝宝。
当然,这个过程需要父母付出艰辛的努力。相反,就算一开始是来报恩的,但假如父母的教育不当、经常打骂孩子,也可能导致孩子性格扭曲,变成来讨债的了。
所以,父母一定要因势利导,不要因为自家宝宝是来报恩的就放松大意了。
各位宝妈,你家宝宝是来报恩的还是来讨债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