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男孩背疯娘、捡破烂考上大学,毕业后拒绝55万年薪,现如何
还有不到3个月的时间,又要高考了,全国考生都在紧张忙碌的复习之中。因为他们清楚地明白,想要改变命运,高考是最好的捷径,对于家境贫寒的同学更是如此。然而,贵州却有一个男孩,家庭条件十分困难,父亲早逝,母亲精神不好,初中和高中的学费都是靠着自己捡破烂、卖废品熬过来,通过高考幸运地考上大学。常理来看,这样的孩子大学毕业后,一定会找一份高薪工作,留在大城市,改变以前穷困潦倒的生活。可是,这个男孩偏偏反其道而行,不仅拒绝了年薪55万的工作,还又回到了条件艰苦的农村。那么,现在他怎么样了?
这个被外界认为“脑子有点轴”的贵州男孩名叫刘秀祥,1988年出生在贵州一个偏远的穷困山村,父母都是普通农民,上面还有哥哥姐姐,全家只靠仅有的几亩薄田为生。偏偏还祸不单行,在刘秀祥4岁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这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这还不算完,随后的日子里,姐姐走失,哥哥承受不住生活的压力离家出走。一连串的打击,又让母亲倒下,患上了间歇性精神疾病,生活不能自理。而那时,刘秀祥孩还只是一个读四年级的小学生。
但是,小小年纪的他却没有选择逃避,用他瘦弱的肩膀扛起了母亲和自己的生活。年纪太小,没有力气种田,他就把家里的地转租给村里人,一年只要500斤稻谷,这也成了母亲和他一年中仅有的口粮。没有钱,他就到山里挖药材背到县城里卖,用着微薄的收入,为母亲买药治病。
另一方面,他也没有忘记努力学习,小学毕业时,以全县第三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当地最好的初中。但是,摆在他面前又是“钱”的问题,他没有钱上中学。
这个时候,他从别处知道,有一所民办初中只要成绩好,还可以免学费。他去参加了这所中学的摸底考,以第一名的成绩顺利录取。
要在县城上学,但是,生活无法自理的母亲也不能不管。刘秀祥毅然决定背着母亲一起上学,这一背就是12年。他在县城租不起房子,就在学校旁边的山坡上,用茅草搭起一个窝棚。平常靠捡废品、卖垃圾、打点零工,赚取一点生活费。
就这样,他熬过了初中三年。可是,一切苦难似乎远没有到尽头。学习上,他依旧优异,中考还以特别出色的成绩被一所名牌高中录取。可是,学费和生活又成为一座大山横亘在刘秀祥的面前。
还未成年的他没有退缩,拿着三年捡破烂存下的600元钱,再次背上母亲,来到了高中。在那里,没有不花钱的茅草屋可以住,他身上的钱也不够租一间屋子。他仔细衡量一下后,花了200元钱租下了一个农户家废弃的猪圈,高中三年,他就是和母亲在这个由猪圈改造的屋子里度过。
高中的不仅学习紧张,生活开销也加大,为了能够维持生计、能够继续上学,刘秀祥一放学就要匆匆地去饭馆打零工,路上还要捡破烂,回到家里,还要给母亲洗脸、洗头、喂饭等等。三年的窘困生活,让高三已经成年的他,体重只有80斤,和一个小学生的体重差不多。
营养不良加上琐事太多,一直抱着想靠“读书改变命运”的刘秀祥,在高考中失利了。成绩放榜的那一刻,刘秀祥痛哭流涕,他第一次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有了轻生的念头。
然而,当他看到躺在床上的母亲,他又动摇了。当你抱怨你没有鞋穿的时候,回头一看,你会发现其他人竟然没有脚。他再次振作精神,决定复读。
可是,没有学校愿意接受他,就算找到私立学校,人家也不想收。然而,他没有放弃,一次不行,他就去两次,两次不行,他就去三次。直到第五次的时候,为了一个能够复读的机会,他直接跪在了校长身前。校长被他的诚意感动了,同意接收他。
一年之后,他再次走上高考考场。这一次,他成功了,被山东临沂大学录取。从贵州到山东,相隔数千里,他依旧背着母亲求学。
上了大学,刘秀祥的人生终于迎来了转机。学校给他免除学费,帮他找一些校内兼职工作,还给他与母亲提供免费的住所,他又凭借优异的成绩拿到了学校的奖学金,经济压力得到了极大地缓解。另外,他“千里背疯娘”的事迹还被媒体挖掘出来,许多企业纷纷向他伸出橄榄枝。这个贵州男孩,终于熬出了头!
大学毕业时,还有一家企业愿意出55万的年薪,高薪聘请他去工作。在别人看来,这就是鲤鱼跃龙门的好机会,是高考改变命运的实际证明。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刘秀祥居然拒绝了这份邀请,再次带上母亲,重新回到了人生的起点,回到了家乡,成为家乡一名高中老师。
之所以放弃大城市的生活,甘愿回到家乡做一名老师,是因为曾经捡垃圾时认识的一个妹妹告诉他,她不能继续上学了,要嫁人了。他觉得自己应该回去,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告诉当地人,当地的孩子,不能认命,只有坚持梦想,一定能改变人生。
从2012年大学毕业拒绝55万年薪,毅然回到家乡当老师,到现在已经足足8年了,他帮助了当地数千贫困学生实现了大学梦,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拿到过“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荣获过“全国最美教师”称号。
他也回应当初为什么拒绝55万年薪的工作?因为他觉得对方是在“同情”他,在他看来,思想上的贫穷比经济上的贫穷更可怕。
这就是“脑子有点轴”的贵州男孩,他身上自强不息、永不气馁的精神,以及对梦想与坚持的执着,值得每个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