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教资热?考了可能用不上,不考可能会抓瞎!

“教资”,这个对很多人来说还有点陌生的词汇,连续两天上了热搜榜。

不是我瞎操心:真有人看见这个词后,眼前一懵,不知道啥意思。

当然,冷静两秒,立马就能猜出这是“教师资格证”的简称。

13日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日子。

即便教师这个行业影响再大,它也只是一个行业准入资格证考试而已,和会计师考试、司法考试、各类工程师考试,甚至育婴师之类的考试,没太大区别。

一个行业准入资格考试,竟然连续几天登上热搜,此中必有蹊跷,值得唠叨唠叨。

大形势不用我说: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乐观。

前两天的记者招待会,公布的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是909万。

什么概念?2020年是874万,2019年834万,2018年820万。

有趣的是,每一年 媒体的报道,都是“今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再创新高”——

2018创新高,2019创新高,2020创新高,2021媒体都懒得提了,肯定还是“新高”。

就业形势“水深”,直接促进了教资考试的“火热”。

教资考试的人数,几乎是“跳跃式增长”,每隔一年,就能翻一番:

2016年260万,2017年410万,2018年651万,2019年接近900万……

2020年的数据没有找到,可能过千万;即便2020年过不了千万,今年也妥妥地过了……

以1000万报名人数计算,相比2016年,已经增长了整整4倍。

如此海量的报名者,把“教资”这俩字烘成热词、踢上热搜,再正常不过了。

全宇宙才几个粉丝过千万的呀,“教资”就是其一。

这些报名者中,绝大多数并非师范毕业生。2019年有一个数据,非师范类考生的比例是74%。

问题就很明显了:很多人考证,并不是走“独木桥”,而是“多个证件多条路”,万一遇到合适的招聘岗位,这个证件就有用了。

这就像买医疗保险,买了不一定能用上,但一旦有需要的时候,你却没保险,麻烦就大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很多人有这种经历,不只是找工作的时候,在从业之后,也常遇到。

在一个单位干久了,很多人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从业经验,就想转行,去高校谋点差事。从经验来讲,毫无问题,但高校的两大门槛,堵死了很多人的转行之路:

一是博士学位,一个就是教师资格证。

即便你经验再怎么丰富,顶多只能做一个客座教授、兼职教授,无法真正入行。

这也折射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一大弊端:行业和高校专业存在壁垒。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以传媒业为例,现在多数高校新闻学、传播学专业教授的内容,都十分落伍;即便务实地学了一些技术,到媒体之后,你还是会发现,这些技术早就被淘汰了。

很多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别说到媒体就业,就连实习,也比较困难,“代沟”太明显。

技术上无法契合,就只有在皮毛上努力:以前学习所谓的“新闻写作”“传播学概论”,现在学习“如何做网红”“如何搞直播”……

这些内容,职高的学生就能做了,何必大学生去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只有打通媒体行业和媒体专业之间的壁垒,才能改变现状。壁垒是什么?教师资格证就是其一。

有先见之明的高校,都在聘请兼职讲师、教授。很多内容,不是身处这个行业,确实没法讲。

当然,这是题外话。如今的媒体从业者,在他们毕业之初,教资考试还没这么热。如果当时有先见之明,考个教师资格证,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高金国,笔名高了高,高级编辑,著有《好父母养出好孩子——给家长的35堂教育思考课》《写给孩子的趣味中国历史(12册)》《少年读史记故事·先秦之治》《少年读史记故事·秦汉霸业》《少年读史记故事·列国春秋》《人生是一场修行》《唐朝那层窗户纸》《齐国那些事儿》等图书26册。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