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齐姐育儿 本文为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孩子入学后,为了方便家长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学校会倡导每个班级建立一个“家长群”,让家长们在群里及时了解孩子情况。
然而,近些年来,在“家长群”中,有家长的互相攀比,有的溜须拍马,有的甚至发展成为“婚外情”,导致“家长群”逐渐变味,这就违背了学校建立家长群的初衷,着实让人始料未及。
小雪是一名小学老师,她要求每位家长都要进入“家长群”,最初的本意是让家长主动参与孩子的学习。
刚开始时,很多家长都很积极,关心班级的教学安排,监督孩子按时完成作业。
一段时间以后,她发现群内有些不正常,特别是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顾,更热衷于邀约在一起外出玩耍。也听到一些家长的反映,意识到少数家长出现“婚外恋”。
尽管这不属于小雪的职责,但由于担心孩子的成长环境,她仍然委婉地在“家长群”里做了善意的提醒。
事情曝光后,有的人表示不相信会有这种现象,认为老师夸大其词,也有的表示早就知道这样的丑恶,只是大家都在装傻不说而已,还有的人把责任归咎于“家长群”。
不管怎么说,把“家长群”作为“婚外情”的工具,这就跌破了为人父母的底线。
为什么“家长群”会成为“婚外恋“的平台呢?
1、部分家长缺乏责任感
同样都是做父母的人,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会有很大的不同,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责任心。
有的父母自身道德水平不高,对孩子缺乏应有的责任心,不安于婚姻的现状,喜欢追求新鲜感。
不管是在“家长群”还是在别的场合,一旦有合适的机会,就会喜新厌旧见异思迁,从而出现不理智的行为。
所以,进入“家长群”中的人,要知道自己的身份和责任,在与其他的家长交往时,既要以礼相待,又要保持必要的距离,注意提防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不能与人同流合污。
2、家庭关系存在问题
由于性格和生活理念的差距,有的夫妻本身感情不和,但又迫于生活的压力,或者为孩子的将来着想,他们既不愿意修复感情,又不愿意与对方离婚,因而一直同床异梦地生活。
如果在“家长群”中找到了理想的对象,就会打着关心孩子学习的旗号,暗中与对方“勾搭”走向出轨,不但会伤害无辜的另一半,还会伤害自己的孩子。
因此,做父母的人对婚姻要不断地投入,用心地维护夫妻之间的感情,不能一有分歧和矛盾,就希望寻找替代品,这是对孩子和家庭的不负责任。
出现这样的现象应该怪罪“家长群”吗?
问题的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家长群”里出现“婚外恋”,这种现象虽说不多,但并不能怪罪这个群的存在,就像有人用刀杀人而不能怪刀具一样。
“家长群”里有男有女,年龄、性格和身份背景不同,通过“家长群”认识了更多的人之后,大家就会互相进行交流。
如果有人居心不良,在对某位家长产生好感,或者自认为情投意合之后,一旦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双方一拍即合就有可能产生“婚外恋”。
这并不能责怪“家长群”,只是这些人正好利用这个平台而已。
正规的“家长群”应该起到哪些作用呢?
实现家长和老师更好地沟通
建立“家长群”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和快捷,保证老师和家长取得联系,对日常学习生活进行沟通和监督,及时通知班级各项工作安排,征求家长的意见或要求,并回答他们提出的简单问题。
在“家长群”中聊的话题,主要应该是孩子们的学习问题。
促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教育合作
一个孩子的成长,与家庭和学校密不可分。通过这个平台,不但家长能仔细了解学校的教学计划,结合实际对孩子的学习和教育做出调整,还可以向学校提出好的建议。
同时,当学校有重大事项需要家长配合时,也有一个比较直接、正式的交流渠道,实现与家长的无缝对接。
因此,“家长群”应该是一片净土,其作用主要与学生有关,除此之外的一切活动,甚至是情感纠葛,都应该与“家长群”无关。
如果少数家长利用“家长群”发展婚外情,或者把家长之间的交流作为借口,而做出令人不齿的行为,除了歪曲和损害“家长群”的正面作用以外,还会深深地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这样的弊端不可低估。
虽然说“婚外恋”属于私德有亏,最多只能受到道德范畴的谴责,但把这种不道德的感情与孩子的成长交织在一起,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既然选择了成为孩子的父母,就有责任让他顺利的成长,如果突破理智的底线,无异于把孩子置于受伤害的困境之中,也就失去作为父母的资格,但愿这样的现象不要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