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不是往学生头脑中灌输东西,而是把他们内心想要学习的那种热情、那种感觉给激发出来。——俞敏洪
在中国,提起“俞敏洪”这三个字,可谓是家喻户晓。
作为中国最大教育机构的掌门人,俞敏洪的一举一动都颇受关注,虽然他在公开场合发表的言论常常被过度解读,但是这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励志企业家。
尤其是当真正了解了他的个人经历后,对他反而多了一些理解和敬重。
俞敏洪曾在访谈中说:
我刚进北大的时候,连普通话都不会说,英语的口语那更是一塌糊涂。
执掌教育帝国,却曾也苦于“哑巴英语”,俞敏洪的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北大之路漫漫
俞敏洪出生在江苏江阴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父亲是一名木工,母亲曾当过生产队长。
小时候,父亲常常将一些零碎砖瓦捡回来,俞敏洪亲眼见到父亲用这些残砖断瓦给家里建了一所房子。
虽然父母都没有上过学,但是母亲却希望儿子长大能够当教书先生。
4岁的时候,母亲就会给俞敏洪买书看。
读书改变命运,只要有梦想,就一点一滴去实现,这是农民出身的父母用一举一动给俞敏洪的人生上的最重要的一课。
然而,命运似乎跟他开了个玩笑,相较于其他人,俞敏洪在高中一读竟是5年。
经历两次落榜之痛的俞敏洪,并没有被命运击倒,母亲打听到一个高考补习班,为他争取到了复读的机会。
母亲拼尽全力,为了儿子的前途奔波,恰逢大雨,当经历一路坎坷,满身泥泞的妈妈出现在儿子面前时,那一刻,俞敏洪说自己没有其他选择了。
从那之后,每天早上六点起,晚上十二点睡成了俞敏洪的学习必修。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拼尽全力的俞敏洪第三次参加高考,终于考入了全国最高等学府之一——北京大学。
初来北大,一切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俞敏洪发现自己连普通话都不会说,英语口语更是一塌糊涂。
也许是农村人身上的那种韧性使然,虽然俞敏洪常常因为出身遭到周围人的嘲笑,但是他并没有自怨自艾。
相反,为了改变自身的处境,他希望通过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来赢得别人的认可。
马卡连柯:“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
这句话,在俞敏洪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例证。
然而,相比于5年的高中生涯,迎接他的,是又一个“5年”的北大。
极力想找回尊严的俞敏洪,最终把身体搞垮了,大三那年,他基本是躺在医院度过的。
这一年,俞敏洪想通了一件事情:
跟别人比没有任何意义,进步是你自己的事情。
大学毕业后,俞敏洪留校任教,这在当时本是人人羡慕的好工作,但是,不甘平庸的他没过多久就从北大辞职了。
俞敏洪不图安逸,选择不断挑战自己,他刚开始在社会上的培训学校打工,随后便自立门户。
28年前,他创立了“新东方”。
面对自己亲手缔造的教育帝国,俞敏洪淡然地说:
“虽然新东方目前是中国最大的教育公司、市值也是最高的、收入也很大,但是在我看来,这些东西都没有另外一个事实带给我的喜悦更大,比如说新东方出产的教学产品、教学内容、教学系统都能够走在中国前列,并且被中国的大量的公立的或者私立的教育机构所用。”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也许,这才是俞敏洪作为中国最具魅力校长身上的风华。
俞敏洪:我心目中好老师的特质
看了俞敏洪的经历,也许很多人都有疑惑:
作为一个农村孩子,为什么后来他能考上北大呢?
英语口语一塌糊涂的他为何还能当老师、做教育呢?
俞敏洪说:“那时因为我的‘自我鼓动’能力非常强。”
这一点除了让他越战越勇,经历三次高考上北大,更重要的是让他改变了更多年轻学子的命运轨迹。
关于“自我鼓动能力”,俞敏洪结合自身经历谈到了他心目中好老师的三重标准。
01:老师“基本功”要扎实
老师对于所教的东西他自己必须非常熟悉,或者说已经理解得非常到位,这是评价一个“好老师”非常重要的前提。
但是,有这个前提还不够。
真正的好老师应该能够用非常简洁明了、学生能够听懂的语言把他所知道的东西有条不紊地“道”出来。
关于这一点,学生党感受应该相当深刻。
因为我们从小到大遇到过的老师无非就两种:
一种是理论知识很好,但是语言表达能力弱,这样的老师往往让学生喜欢不起来;
另一种是理论水平并不是最高的,但是却能把一个知识点讲的天花乱坠。
俞敏洪说:“真正的好老师,对所传授的知识很懂并且可以很流畅地讲出来。”
02:老师上课必须要有热情,更要有幽默
教学热情和幽默感是好老师的第二层标准,虽然不能要求老师面面俱到,但是这两个必须占其中一个。
很多老师都有照本宣科的毛病,上课跟念经似的,讲得很枯燥。
但是,好老师一定能够通过热情或者幽默将课堂气氛搞得轻松一点,这样学生也喜欢听。
03:老师必须要有励志能力
老师的励志能力指的是激发学生愿意往前冲的热情,这是对好老师最高的标准。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希望俞敏洪的励志经历能够对你有所启发,希望每个人都能遇到自己人生的好老师。
良心写作、持续奉献优质好文,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分享关注!(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