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什么?相信各人以各自的视角和理解会作出各自不同的回答。本文中,作者亦以自己的视角和理解来对此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
我觉得,中国当今教育或说过来一个时间段以来的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不相信老师。
这里的“不相信”,主要指的是教育管理部门对老师的“不相信”。
这是从现在一些教育管理制度间接引发不少教育问题,而追溯这些制度的出台,其根源在于对老师的不相信而得出的。这些管理制度的特征是,千方百计地要运用各种管理制度,来刺激教师的教育教学的积极性,用拉开教师工资收入差距的方法,去迫使“不努力”的老师努力起来。比如职称,以及各种方式的评优、名师等。
当然,这些管理制度的初衷毫无疑问是绝对的好,因为制度的初衷,是要创造竞争的态势,让勤者、能者的收入高于懒者、庸者,然后使懒者勤起来,庸者通过学习“能”起来,从而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这当然符合大多数人惯常的思路和认为。
然而,恰恰在于符合大多数人们的惯常思维,才使得人们压根没有把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这些极其“正确”的制度联系起来。
那么,这些正确的管理制度引发了教育上的哪些问题,以至于使作者质疑呢?
首先要点明的是,这些制度的出台,不管台面上是怎样说的,但很明显是为了治懒者和庸者。换句话就是题目中说的“不相信”老师(尽管只是不相信少部分)。只有不相信老师,认为老师中有不少懒者和不思进取的庸者,才觉得有必要用一定的制度来管理和刺激。
其次要点明的是,并非作者就认为百分之百的老师都是兢兢业业师德高尚的,而要去指责教育管理部门制定那样的管理措施。
本文的宗旨是,分析、说明那样的管理措施或说方法是不适合采用来管理教育的,因为教育有教育的特殊性。
教育有怎样的特殊性,而不适合采用前文所指的管理方法呢?
教育的特殊性在于,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工作者——教师,他们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学生。教师的工作成绩,要通过学生才能体现出来。为了说明问题,下面举个例。
一个老板有一个马帮驮运队,老板用谁运到目的地的的货物多,谁的工资就高的方法来激励赶马人员努力工作。为了得到较高的工资,可想而知,赶马帮的队员们能用的办法,就是往自己负责的马背上多放一些货物,使马的负重达到自己的要求,至于是否使马达到极限,则取决于赶马人的狠心程度。在这种管理方法下,赶马人需要顾虑的只有一点:让马尽可能多驮点货而又不把马累死。
概括而言,赶马人的业绩(运送货物)只有通过马的负重来体现。
而当今教育管理制度很像这个例子。尽管设计制度的初衷极其良好,却客观上不幸形成上面的例子。教育管理部门相当老板,赶马队员相当老师,而可怜的马则是学生。当老师的业绩要通过学生的成绩来显现时,老师(至少相当多数)只能不得不采用增加学生负担(虽然理论上说应该采用更科学的教法,提高成绩,但实际上大家看到的普遍现象是学生负担重)的办法来拿到考分,以便证明自己的能力,从而评优晋级拿上高薪。当大家意识到学生负担过重,需要减轻时,却怎么也减不下来。人们只能想到因为高考和其他原因,却怎么也无法把其原因与“正确的”管理制度联系起来。但看了上面的例子后,不妨想象,马帮老板要求队员们减轻马的负重,而依然保持“以运到目的地货物的多少”计发工资的制度,有几个人愿意把马的负重减下来?
所以,教育系统中学生负担重减不下来的根源性原因,就是因为不适用于教育的管理制度造成的。而这种制度的形成,则源于对(部分)老师的不信任。而制度的实施则相当于对所有老师的不相信。
当然了,如果只是造成学生负担重而减不下来,也不能算是教育的最大问题。实际上,这种管理制度,还造成了其他教育上的问题。以下继续剖析。
1、分数至上,升学率第一,德育及其他方面弱化的起始
由于评优、职称、评聘等都需要量化的考评作为依据,而尤其是职称,直接关系到绩效及工资收入,而教师工作最为重要的教学,又是最容易直观量化的一项(只看学生成绩和升学率)。于是学生成绩和升学率逐渐压倒性地成为评价老师几乎是唯一的标准。久而久之,以学生考试成绩评价老师渐渐固化,而德育以及其他一些不考试的难以量化的,尽管也应该是教育整体中不可缺少的方面,在一些教师眼里,在一些学校中逐渐被边缘,被弱化了。
2、搞乱了教育秩序,造成教育焦虑
而随着分数至上及以升学率衡量、评价学校的优劣,于是就产生了每年中、高考之后,一些考得好一些的学校,开动宣传机器,在街头闹市张贴红榜,扩大影响力,吸引优生。继而产生以各种优惠条件招徕优生,甚至有不惜重金者。而民办学校有的利用政策掐尖录取等等。再加上一些偏离正常教学和管理的做法,使升学率继续走高,加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使择校现象愈演愈烈,产生“学区房”和“超级中学”现象,致使普通学校日渐凋零。同时也增加了大众对教育的焦虑感。
3、非毕业班期末统考的由来和造成诸多乱象
为了以学生的考试成绩评价老师,于是改变了过去只有毕业班统考的做法,变成了所有非毕业班也要期末统考。为的是让所有学生做同样的试题获取的分数,来“公平”地评价各位老师。而这种期期统考的做法,对教育教学所造成的的恶果,作者在先前文章《期末统考,教育教学诸多乱象之源》中作过比较详细的分析。现罗列该文要点供读者们粗略了解。
(1)学生负担重的根源性之因。该文这个小题里作者作了这样一个简单演示:“第一年期末统考出题类型有AB两类,老师们让学生训练这两类。第二年出题老师增加题型C,于是老师们之后就得让学生再训练C型题。但第三年出题的又创造了D型题,于是学生们由开始训练AB型题,到ABC型,再到ABCD型--------”就这样,学生要做的题目越来越多,包括难、偏、怪题。老师只能让学生全面练习,因为不知道期末出什么题。学生负担重由此而来。
(2)让老师变得不会教。这一标题中,主要强调由于统考要做统一题目,而题目大多从或者参照下发的训练册和单元检测题目中出的,所以就有老师的教学围绕着能做这些题目转,即便有的题目超越自己学生的认知水平,也不能降低要求因材施教,是老师变得不会教。
(3)催生校外辅导班。作业繁多家长辅导也应付不过来了,加上其他一些因素催生了校外辅导班。
(4)造成不应有的竞争。同年级同科目的老师理应共同研究教材教法,但期末统考却使他们形成了竞争对手,谁又愿意把自己的好经验交流给竞争对手呢?
(5)评价不科学,违反教学规律(这条略过)。
(6)滋生造假行为,不利诚实品德培养。由于学生成绩与教师利益相关,所以就有老师默许甚至安排学生抄、背作文选里的作文来应付考试,这是违背培养诚实品德的做法。
4、大一统的教学由来,违背教育本真
如前所述的,为了公平地以学生成绩评价老师,就得期期统考,随之的是所有学生做同样的练习题,同样单元检测和试卷。于是几乎所有老师也就围绕着同样的试卷习题来教学。使教育教学变成了人们常比喻的工厂流水线作业了。而教育,本来是应该允许各个不同的老师的教学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侧重点,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才会有差别。而差别和各具特色,才应该是教育本来的目的。
因此,综上所述,作者认为,当今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的根源,由不相信老师起。
进一步的说明是,尽管数量庞大的老师队伍会有少数是不值得信任的。但是治理这部分老师应当使用另外的方法,而不能用不相信所有老师的方式来管理。
顺便说明一下个人认为的,相信老师的做该怎样做,应该取消(非毕业班统考),由科任老师或学校年级组自行出题考学生,废除以学生成绩评价老师的做法。当然配套其他的措施就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