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一份调查显示,在迁至北京市居住的老人当中,照顾子女和孙辈者占比高达55%,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这一比例还在上升。
在各个城市的随迁老人中,有很多是为了带娃而来,他们背井离乡来给子女的生活“搭把手”,有很多的不容易。
如今一种“候鸟式带娃”正在兴起,虽然三代人都有点折腾,但效果还不错,彼此都满意,你家是这样吗?
夏秋来东北帮忙带娃,冬春带孙子返回昆明
李阿姨的老家在昆明,四季如春,她的儿子、儿媳相识于大学校园,毕业后就留在了东北,一年回家的次数也是极为有限的。
等到儿媳妇怀孕生子,李阿姨和老伴也都退休了,就主动请缨来东北帮忙带娃。
爷爷奶奶将孩子照顾得很好,儿媳妇也能放心地重返职场。不过因为生活习惯和气候相差太大,老两口却总感觉不太舒服。
尤其是到了冬天,婆婆因为无法适应这边寒冷的天气,感冒了好几次。自己受罪不说,还怕传染给孩子,苦不堪言。
孙子已经断奶了,李阿姨本想带着孩子回老家,又怕儿子、儿媳妇舍不得,左右为难。时间长了,整个人也没啥精神,状态越来越差。
公公小心翼翼地将这个想法和儿子说了说,儿子又征求了媳妇的意见,没想到儿媳妇一口答应,但同时也提出了条件——天冷时可带着孩子回昆明老家,等到东北天气转暖再带着孩子回来。
分开的那天,儿媳妇强忍着心中的不舍,含泪送走了公婆一家人。春节怕回家时间太短“闪到”孩子,小两口也没回老家。
虽然有遗憾,公婆带着孙子和老家的亲戚朋友开心过年,也算热闹。等到转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公婆如约带孩子回到东北,一家人其乐融融。
后来这种带娃模式就达成了共识,婆媳之间心照不宣,夏秋老人来东北帮忙带娃,冬春带孙子返回昆明。
“候鸟式带娃”正在兴起,并不局限于受气候影响
所谓“候鸟式带娃”,是说老人按照“候鸟生活”的规律来带孙辈,但并不仅仅局限于气候的因素。
广义来说,就是指在一年当中,孩子在祖辈和自己家各呆一段时间,用迁徙的方式来同时满足各方需求,用来更方便地照顾孙子或外孙子。
现如今“候鸟式带娃”正在兴起,但实际上却不局限于气候这一因素,分多种情况。
1)受气候影响
李阿姨这种候鸟式带娃实属无奈,有的老人到了新地方想着努力融入本地,可一辈子养成的体质也很难改变,而采取这种方式能最大程度地照顾到老人的身体,又不耽误带娃。
2)受家庭琐事影响
比如有的老人还在务农,农忙时节既要兼顾种地又要带娃,只好在秋季带娃回老家,等到冬季不忙的时候再带着孩子返回城里,两个家庭都能兼顾。
3)受多子女家庭影响
对于多子女的家庭,老人几个孩子都得兼顾,又体贴子女不想离开孩子太久的想法。于是就会在上半年带着外孙子住到儿子家,下半年带着孙子住到女儿家。
老人同时带两个娃,儿女还都不挑理,可以说是高水平的“端水大师”了。
这种带娃方式虽然折腾,却有这三个好处
不得不说,候鸟式带娃既折腾又费钱,可这几个好处却是两代人都公认的。所以不少家庭宁愿一年折腾点,也要坚持。
1)老人生活更舒心
老人岁数大了,不仅是在生活习惯、气候适应上,在心理上也有着浓浓的“乡愁”。老家不仅有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可能还有其他子女需要照顾,有老朋友可以聚一聚。
而采取这种方式带娃,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老人的思乡之苦,能更多地体恤老人。等到他们回来的时候,也更愿意尽心尽力地带娃,生活有了盼头。
2)减少婆媳矛盾
俗话说“远香近臭”,距离产生美。婆媳在一个屋檐下待久了,难免不会有舌头碰到牙的时候,而适当的分离反而能增加“美感”,给彼此留有空间和余地。
3)解决了无人带娃的尴尬
其实从最根本来说,如果老人执意不给帮忙,那也是人家的权利,毕竟法律上只规定了父母对于子女的赡养义务,并不包括祖辈。
采取这种折中的方式,能帮忙解决无人帮忙带娃的尴尬,彼此都安心。
那么,你赞成这种带娃方式吗?你家是哪种?
我是糖果妈妈,一个学习成长型的宝妈,专注孕产和育儿,想要轻松养娃别忘了关注,糖果妈妈团队将为您的育儿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