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几个朋友,孩子都上小学,一次聚在一起,他们说起了孩子的学习。他们都有一个同样的疑问,就是觉得太奇怪了,自己给孩子买了好多教辅资料,孩子每天埋头刷题,勤学苦练,可是语文成绩就是没有较大的进步。
我翻看了这些孩子的课本、笔记本和作业,他们的学习过程几乎就是一个模式:抄写生字词、近反义词、多音字,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不会的网上一搜或者教辅资料上一查,照着别人的答案一抄,万事大吉。最后就是刷题,一道又一道试题,一套又一套试卷。
我没有给他们做过多的解释,我的手头有全国几位语文特级教师的课堂实录,我就顺手给他们看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的《墨梅》课堂教学视频。这个教学视频长达一个小时零八分钟。
开头看的时候,几位家长还不为所动,不过看着看着,就来了兴致,渐渐地就入境了,着迷了。
看完这个教学视频之后,几位家长大大地感慨了一番,人家王崧舟老师教的是方法,教的是思维,教的是能力,教的是智慧,教的是艺术。同样的,孩子们也是学方法,学思维,学智慧,长能力。
可是看看有的孩子,从课堂到笔记,到作业,除了生字词,就是划分段落,就是概括内容和中心思想,就是刷题考试,除此而外,没有了别的。
当然,字词一类的基础知识很重要,划分段落、概括内容和中心也是语文学习的内容之一。
但是单纯地学习这些死的知识,记这些死的知识,语文学习就会变得机械僵化、枯燥无味、效率低下,思维僵化,能力低下。
而我们的一些孩子,在语文学习上恰恰就走进了这样的误区。上课就是一味地听讲记笔记,课后就是反反复复地抄写生字,抄写多音字,抄写近反义词,抄段落大意,抄中心思想。最后就是反反复复地刷试题,做试卷。碰上考试,基础知识的题目毫无问题,可是碰上课外的阅读题目,就不会做了。
看看人家名师怎么教,孩子们怎么学。教孩子学习语言文字、理解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引导孩子们在语言文字中“出生入死”,感染熏陶,形成良好的语感,并在对语言文字的阅读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听说读写的能力。而绝非是空洞的、僵化的知识的灌输和照搬。
总而言之,孩子学习语文的方法一定要对头,家长从小学起就应该高度重视,让孩子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除了学习知识外,还要学习方法,培养语感,提升能力。
如果孩子的语文学习还停留在一味地被空洞地灌输和僵化地搬运的层面,那么,孩子的语文成绩也不会太差,但要想出类拔萃、考出考成绩的可能性是不大的。
不知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和好的方法,欢迎评论,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