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甜甜的爱情、强大的事业,还这么会生活,这位硬核智慧女神让我们服气

也许多数人不知道,美国国会曾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向一位大洋彼岸的Madam表达敬意,只是当事人一贯低调务实的为人风格,她的硬核故事少为人知。

2000年2月24日,美国国会大厦为她升起国旗。国会通过了众议员柯特•韦尔登的提议,用这面国旗,向为中美交流做出特殊贡献的Madam Xie表示敬意。

美国国会曾为谢希德升起一天国旗,以表彰她为中美科技文化教育交流做出的贡献

她是新中国第一位大学女校长,姓谢名希德。

今年是她的百年诞辰,在硬核女性发光的今天,最值得讲讲这位了不起的中国女性。

《挚爱·至德——谢希德诞辰100周年纪念展》现场

谢希德1921年3月19日出生在福建省泉州,她的父亲是著名物理学家谢玉铭。谢玉铭在美国留学时,因精确测定了氢原子光谱的结构,被杨振宁誉为“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的人。

耳濡目染,谢希德从小酷爱读书,学龄前最感兴趣的地方,就是父亲的书房。出身书香世家,她也喜欢时尚,从小美到大。

在上世纪20年代, 小小的她,打扮好洋气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927年,谢玉铭赴燕京大学物理系任教,6岁的谢希德迁居北平,就读于燕大附小和附中。后受日本侵华战争影响,举家南下,她就读于湖南长沙福湘女中,一路当学霸。

一年级下学期,因为“智商太高”被准许跳级升入三年级;

10岁在北平《曙光季刊》发表儿童诗歌《早起》,如诗中“快快起”所喻,从小就是志向远大、勤奋上进的女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披件大衣背手站着,颇有女侠客的恣意;穿上学生装又十足乖巧灵动,是老师和同学们心中的好学生。

高中以全班第一的成绩毕业,实在是“别人家的孩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可惜天妒英才,高中毕业的谢希德本已被湖南大学录取,被诊断出股关节结核病。她被迫休学,辗转于贵阳、惠水养病,凭借毅力存活下来。

在世人眼里,也许是浪费四年宝贵时光,还落下终身腿疾。

而这只是她硬核人生的一小部分,也完全不影响谢希德的美。穿件短袖旗袍,加上柔和坚定的眼神,一副大家闺秀模样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中学毕业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病床上也拼命看书,头顶是日军轰炸机还能处变不惊地背单词,果然大心脏的人就是不一样。

她对母亲说:

“读书是我最大的兴趣,只有读书可以使我忘掉病痛,使我的生活充实。读书是治我疾病的良方。”

4年后,她靠着自学插班进入厦门大学数理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大学毕业,谢希德被美国史密斯学院录取,攻读物理学硕士学位。两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进入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最后以“passed with honor”(最高分通过)取得博士学位并留校担任研究员。留美五年,让她已经在世界物理学界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经历磨难而成熟的她,绽放更加耀眼。

烫黑色羊毛卷搭配红色宽肩呢子大衣和红唇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身穿银色旗袍,橘白花朵点缀其间,外搭黑色珍珠坎肩,珍珠耳钉尽显优雅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谢希德十分善于用垫肩大衣修饰小巧身形。这张照片中,她戴着皮手套,夹着小皮包,身穿黑色呢子大衣,露出纤细脚踝,极少见地穿着高跟鱼嘴鞋,惊艳了旧时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美丽又智慧的女孩什么时候都抢手,她拥有最甜的爱情。

燕京附中的同班同学曹天钦,在她休学卧床养病期间,哪怕无法见面,几年如一日坚持给她写信。

她大学毕业前夕,曹天钦专程到学校看望她,因顾虑日后会分别很久,两人订婚。之后,他们各自留学,一边在异国他乡打拼学业,一边“几乎天天通信,诉说思念之情”。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订婚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949年,在英国的曹天钦寄给谢希德的明信片,背面是抄写的情诗。

数年一晃而过,眼看新中国成立,谢希德的回国念头一天比一天强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999年国庆,谢希德投稿《解放日报》,回忆回国心路历程。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美国政府宣布,凡在美国攻读理工科的中国学生,一律不许返回中国内地。

当时,她的未婚夫曹天钦也在英国取得博士学位,她便以与未婚夫完婚的理由,先赴英国,从美国脱身,再一同回国。

婚礼上,谢希德穿着白色长裙和头纱,搭配珍珠耳环和项链,羞赧一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回国前,新婚夫妇度了个蜜月。英国海岸的微风吹起头巾,穿工装裤的谢希德也显得英气十足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红色领带与红色西服呼应,深情凝视好浪漫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952年,夫妻俩启程返航,乘船辗转印度、新加坡、吉隆坡、香港、深圳到广州,最终到达上海。

怀揣梦想,有爱相伴,漫长的旅途好有趣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身穿樱桃红米白色旗袍,显得清新温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回国后,谢希德成为复旦大学物理系开拓者,光学、理论力学等七八门基础课程都由她探索开设。

最重要的大事是与黄昆教授合写出《半导体物理学》,这也是她被誉为“半导体之母”的代表作。

写书期间,她人在北京。1956年,我国在北大开办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培训班,由她与黄昆主持工作,亲手写就这部经典著作。为此,只能把5个月大的儿子曹惟正留给在上海的丈夫,独自一人去搞事业,颇具新时代女性风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与爱子曹惟正的快乐时光

多年里,她一直为疾病困扰。1958年,因肾结石手术不得不提前回到上海。1960年的一天,因植物性神经早搏差点晕倒在讲台上。1966年,谢希德被确诊患乳腺癌,此后十多年时间,数次复发。

就这样,她从未改变热爱事业、热爱美的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十年浩劫很快来临,谢希德一家受尽磨难才迎来了事业的重新启程,她也开始从一名专业的物理学家向多个身份转变。

1978年,谢希德担任复旦大学副校长;1983年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大学女校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她眼光长远而犀利。率先在国内打破综合大学只有文科、理科的苏联模式,增设技术科学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等几个学院,将复旦变为一所拥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的综合性大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还数次赴美,说服美国国会拨款在复旦大学成立美国研究中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995年,谢希德教授在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暨新楼落成典礼上讲话

为了能让更多学生走出去,谢希德亲自动手为学生向世界高校写推荐信,“虽然这要占用我不少时间,但对我是一种乐趣。”

在她当校长的几年里,平均三天就要写一封推荐信,每年要送出去一百多位学生。打字机便是谢希德为学生写各类推荐信时使用最多的工具。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她的演讲早已关注女性权利:

“我不是希望所有的女孩都投身科学——她们应该有选择的权利,而不应该因偏见和其他障碍而被排斥在外。”

——1996年,谢希德接受美国女科学工作者协会(AWIS)杂志采访时说

此时的她年近七十,不论是神采还是着装,依旧精致有心。每一套服装都会搭配一件灵魂元素——围巾或者胸针。

1984年里根总统访问复旦大学,谢希德身穿灰色西装套装,搭配深蓝色波点丝巾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990年,谢希德参加美国研究中心开工典礼,一身深色服装尽显庄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992年,谢希德手持《半导体物理学》拍照,大红外衣搭配爱用的胸针元素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995年,复旦大学90周年校庆邮展上,谢希德身穿黑色西装内搭白色衬衫,胸口的金色羽毛胸针画龙点睛,这款羽毛胸针一定是她无比钟爱的时尚单品,出席重要活动都会佩戴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996年,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与美国国防大学国家战略研究所联合举办“中美第二轨道战略对话”,谢希德一席白色外套配蓝色底裙,庄重干练又素净典雅,在一群高个外国友人中依然占据视觉C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夫人来华访问时,谢希德作为知名人士参加克林顿总统在上海的座谈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作为中美关系的推动者和中美友谊的播种者,谢希德的努力和贡献在远隔太平洋的两个国家都得到了高度尊重和认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谢希德先生是东东和西西仰慕已久的偶像,有甜甜爱情、强大事业,还有着时尚品位和对生活的兴趣追求。颜值女神常有,这么完美的“智慧女神”仅此一家~

很幸运,我们是她的校友,从厦门大学到复旦大学,也算踏了点偶像的足迹。但直到最近,才有机会近距离了解她成长为硬核·智慧女神的一生,赶紧分享给大家~

2021年3月19日是谢希德先生百岁诞辰,为纪念这位了不起的中国女性,解放日报与复旦大学共同推出《挚爱·至德——谢希德诞辰100周年纪念展》,百余件珍贵展品首次对公众亮相。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展览应用多种全息技术,有实物展品和数字内容的感官体验,可以全方位多角度了解谢希德,还能与展品产生交互,快来瞻仰心目中的智慧女神~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