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妈说育儿,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生了孩子后,宝宝成了妈妈生活的核心,妈妈可以做到不吃不喝不睡,也要确保宝宝的一日三餐和良好睡眠。
过来人感叹:“照顾孩子是累并快乐着”,随着孩子逐渐成长,很多宝妈会面临宝宝的“折磨”,拽头发、扔东西、挠脸等等,让不少宝妈身上伤痕累累,心态也几近崩溃。
宝妈被萌娃“暴力行为”整到崩溃,为啥好好的娃突然就这样了呢?
这段时间宝莉感觉自己快要崩溃了,八个月大的儿子经常拽她的头发,有时疼得眼泪都在眼眶里打转,头发还会被拽掉几根,但她吵也吵了、打了打了,似乎并没有用,小家伙没有丝毫收敛,拽起妈妈的头发来,简直是毫不手软。
晚上宝莉将儿子放到沙发上玩,她坐在一边休息,小家伙一边看着电视,一边扔着手里的玩具,偶尔还会开心地大笑。
宝莉不小心睡着了,忽然她觉得脸上一阵刺痛,一下子醒了过来,原来小家伙看到妈妈睡着了,就用力挠了一下妈妈的脸,宝莉赶紧照了一下镜子,脸上出现一道醒目的血痕,让她欲哭无泪。
“娃为啥迷上了拽头发、扔东西、挠脸?”她内心满是委屈,忍不住向当幼儿教师的朋友抱怨。朋友却告诉宝莉:“宝宝出现这些行为,其实是在向妈妈传递一些信号,也是宝宝表达爱意的方式。”
很多妈妈都会遇到宝宝拽头发、扔东西、挠脸,甚至咬人的情况,妈妈往往忍无可忍,恨不得将宝宝暴打一顿,但看到年龄尚小的宝宝,有时还会露出可爱的微笑,妈妈又会不忍心。
“娃为啥迷上了拽头发、扔东西、挠脸?”其实孩子是在传递信号
▼表达爱意的一种方式
宝宝喜欢妈妈,就想抓住妈妈身上的东西,来表达自己的爱意。
毕竟宝宝还小,不知道不可以抓妈妈的头发,而且掌握不好力度,就会出现拽妈妈头发的行为,会将妈妈拽疼。但宝宝还小,妈妈讲道理没用,可以考虑将头发剪短,不给宝宝拽头发的机会。
▼锻炼自己的抓握能力
宝宝出现拽妈妈头发、抓脸、拉妈妈衣服、扔玩具等举动时,也可能是在锻炼自己的抓握能力,属于宝宝成长中的正常现象。
有的宝宝举动会很暖心,比如轻轻摸一摸妈妈的脸、头发等;有的宝宝就会显得过于粗鲁,经常会把妈妈弄疼。
▼缓解出牙时不适症状
宝宝在出牙时,牙床或牙龈部分会发痒或有肿胀感,宝宝可能就会出现磨牙或咬人的情况,比如宝宝咬妈妈的脸、耳朵、下巴、鼻子或手等,说明宝宝的牙齿不舒服。
妈妈可以给宝宝准备磨牙棒或磨牙饼干,帮助宝宝缓解出牙时的不适感。
▼想要吸引妈妈的关注
妈妈忙着做其他事情了,没有关注到宝宝,宝宝感觉自己被妈妈忽视了,就会想办法吸引妈妈的关注,这是宝宝在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希望妈妈重视自己。
当妈妈发现宝宝有拽头发、扔东西、挠脸、咬人等行为时,就要分析原因,适时回应宝宝,家里其他成员带宝宝时,也可能会出现这些情况,都是宝宝的正常成长表现,家长不必过于担心,适当引导和纠正宝宝的行为即可。
面对宝宝拽头发、扔东西、挠脸、咬人等行为,家长应该怎么办?
1、要多陪伴宝宝玩耍
家长在带宝宝的过程中,要多陪伴宝宝玩耍,与宝宝之间多一些互动,比如做游戏、讲故事、玩玩具等等,既能让宝宝感觉到家长的重视,也可以从不同方面培养宝宝的动手能力、感知能力、抓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2、转移宝宝的注意力
宝宝出现拽头发、扔东西、挠脸、咬人等行为时,家长要想办法转移宝宝的注意力,不要大声呵斥宝宝,避免宝宝越来越兴奋,可能越来越专注于做出这些行为。家长可以给宝宝拿磨牙棒、玩具等等,或者带宝宝出去玩,将宝宝关注的目光转移。
3、适当给宝宝讲道理
宝宝逐渐长大,会根据妈妈的表情、动作等,看出妈妈的不高兴、不喜欢。
在宝宝出现拽头发、扔东西、挠脸、咬人等行为时,妈妈要适当严肃一些,告诉宝宝不可以这么做,比如语言表达加上摇头或摇手的动作,让宝宝知道不可以,宝宝就会逐渐改掉自己的不良行为。
当宝宝出现拽头发、扔东西、挠脸、咬人等行为时,宝宝可能是在传递一些信号,家长就要根据宝宝的实际反应进行判断。对于宝宝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家长应当及时给予制止,多给宝宝一些陪伴,及时纠正宝宝的不良行为。
留言板话题:你家宝宝有这样的“恶魔表现”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