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孩在超市偷零食,老板娘的话语惹怒网友:正面光鲜背后手段

文|全文共1683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不偷不抢,踏实做人”。如果孩子染上了“偷摸”的习惯,长大了也很难改过来。我自己也是这样教育孩子的,这是做人基本的道德准则。但有些孩子,却还是难逃其咎,做了“偷”的事情。

女孩在超市偷拿零食被打耳光

刷手机看到的一则视频,一位10来岁模样的小女孩,在超市“拿”了一大堆零食,没有付款被超市老板娘抓了现行

找警察、叫家长,孩子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批评得“体无完肤”。妈妈看到孩子的行为,伸手就要打孩子耳光,觉得自己教育孩子无方,脸上也挂不住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旁的民警说,别打了,孩子也是第一次,教育教育就好了。老板娘也出来说:“她拿了这么多,我骂都没骂过她一句,”让家长回家管教孩子,别在这里打人。看似维护孩子的行为,却引起了网友的极度不适。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大家纷纷议论说道:

“老板这招把警察都喊来了更狠,众目睽睽之下还没骂她装好人……”

“人来人往的超市门口解决问题,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吗?”

“这场合,弄这么多围观者,合适吗?”

“用杀人诛心来比喻,不过分吧?”

“老板娘真的是正面光鲜,背后手段啊!”

“小孩子也要尊严的,为什么在人多的地方争执呢?”

“……”

当然,也有人说,这事儿如果不好好解决,孩子肯定有侥幸心理,以后还会“偷”。虽然我自己也是母亲,看到这样的事情也会忍不住责怪妈妈,但这位老板娘的做法,实在不敢苟同。教育是应该教育,但真的没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孩子到底为什么会“偷”?

偷”和“拿”在5岁以前的孩子心理,还没有基本的区别,他们还未形成,基本的道德观。有时候看到别人的玩具、零食,或者在超市溜达想要拿走一个龙眼放在口袋里,这严格意义上算不上“偷”,只是孩子出于占有欲而头脑发热的行为罢了。

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他想要更多和家长索取的物品,比如卡片、漫画书、糖果、零食等等,但口袋里也没有钱,可能就想先“拿”了再说。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作家三毛分享过自己小时候“偷”妈妈钱的事情,她说自己太想要彩色糖纸和画片,偷偷拿了妈妈五块钱,可是又不敢花,又偷偷还给妈妈了。

其实,三毛的妈妈已经早就发现了,但她选择假装忽略了这件事,并开始给三毛一些零花钱,还有一盒有漂亮糖纸的进口糖果。

当孩子有了想要支配金钱的欲望,手边又没有钱,自然就想着,怎么能拿到想要的零食(玩具)呢?是不是我可以直接拿走?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面对孩子“偷”东西,如何教育是好?

英国教育家尼尔认为:“一个自然发展的正常孩子会偷窃”。

儿童心理学家发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似乎有“偷窃期”存在。但只要家长用正确的规矩去告诫,用爱教育他,孩子会顺利度过这个时期的。

上文视频中的小姑娘,看起来年龄也不小了,为什么还会这样“拿”和“偷”分不清呢?我想,可能和孩子父母的教育有关。从小没给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或者管控得太过严格,导致孩子有了这样的行为,却不自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然了,上文中的处理方式,我觉得也是欠妥当。有位一直关系很好的朋友跟我说过她小时候的事情。她说自己10岁的时候被小混混le索,每天要交10块钱,不给钱就见一次打他一次。胆怯的她回家偷t了10块钱给小混混。很快被妈妈发现了,妈妈问她钱去哪里了?她说买东西去了,当时被妈妈暴打了一顿,还要duo掉一只手。吓得她跪地求饶,还有爸爸在一旁求情,才算过去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那个小混 混还是要钱,她只好再去偷其他同学的,过了两个星期,小混混被抓了起来,她才算解脱了。不过,也沾染了“偷”的习惯,上大学才慢慢改过来。她说,自己控制不住,看到就想拿,不仅是钱,还有零食、书本。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所以,有些行为,孩子可能也有不得已的苦衷,而放下“大庭广众”之下的“示人”,孩子更难抬起头来,不是吗?错误的行为,当然要纠正,但并非建立在“践踏”他人尊严的基础上。

Tisp:家长在处理这样的事情时,要注意保持稳定的情绪,避免表现得怒不可遏,或者像那位妈妈一样,伸手就要打孩子。而应根据孩子的性格,以及具体情况,向孩子有条理、温和的阐述,他的错误。

枕边育儿寄语:

心理学有个理论叫做“内疚是道德的重要动力”,相信孩子是愿意改正,并且一心向好,才能更好地往好的方向引导,不是吗?别让一颗可能会绊倒孩子的“小石子”,真的成为孩子的“绊脚石”!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超市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