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文件要求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规范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严禁违规跨区域、考试掐尖招生,实行均衡编班。
也许是咱见识浅薄,没有远见卓识,对于相关部门的规定很不理解,难道禁止跨区域招生就能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相反,严禁跨区域招生会给很多家庭(尤其底层民众)带来极大的不便。
实事求是地讲,很多家庭对于孩子上学问题烦恼无尽,一是人口流动的问题,一是选优择校的问题。
因为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流动,工作的区域调动,必然导致一些家庭的孩子也随之流动。禁止跨区域招生,会给流动人员、务工人员的子女上学带来不便。他们要么需要购买“高不可攀”的学区房,要么就得与子女分离,使之成为可怜巴巴的“留守儿童”。
很多网友对此很不买帐,甚至有网友调侃评论:应该严禁违规跨区域就业,以后区域内的优秀人才也不流失了。
对于“义务教育严禁违规跨区域招生”中“违规”二字又似乎可以理解出些许不同的意义。
在复杂的人情社会,在金钱日趋“万能”的现实之下,“钱”、“势”、“关系”,可能会通过各种手段变“违规”为“合规”,视禁止如薄纸,被禁止在外的还是底层家庭的子女。
控制招生,禁止区域外生源流入,这样就能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了?有人说禁止跨区域招生确实能给一些本地生源差、濒临倒闭的学校补充生源救命,但这种做法只是权宜之计,决不能长久,更有违教育公平原则。
为何人们要择优选校,为何不愿意选择那些口碑差、招生难的学校?原因就在于这些学校管理差,硬件差,师资差,整体学习氛围差。有些学校校领导只看上级脸色行事,重检查轻教学,眼中只有自己的位子与升迁,没有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大会小会讲迎检,忙里忙外捞“荣誉”;而不少教师也责任意识差,松散懒惰,各种歪风邪气;校园中校霸结伙,学渣成群,奇装异服,满口脏话,吸烟染发,打架斗殴,弄得校园乌烟瘴气,没了学习的氛围,更没了教学成绩!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学校一旦发展到这种状况,自然声名狼藉。而谁又愿意把孩子送到如此学校中去呢?
强行禁止区域外招生,如治水强阻,要么暗流分去,要么崩溃决堤,还是应该疏导为上。对于一些整体较差的学校应进行管理改革,并且加大投入(不要光动嘴)。撤换自私自利、沽名钓誉的领导,加强群众监督,加大教育资金投入,高薪聘请优秀教师,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等一切都建设好了,自然水到渠成,生源自然源源不断而来。若其教育质量更高,还会为招不到学生而发愁吗?(衡水中学,不就吸引着京津冀等诸多生源嘛)
有的时候相关部门做出决定时,也该听一听群众的意见,要考虑周全,莫要主观臆断,盲目决策。民众的诉求,才是衡量公平中最重的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