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上海“学二代”最强简历曝光:鸡娃上瘾,正在榨干中国家长

01

前段时间,上海一位5岁孩子的15页简历,突然走红网络。

这份2018年制作的简历,因为太过优秀,又一次在朋友圈刷了屏。

孩子父母都是复旦大学毕业生,在外企任高管。

身为标准的“学二代”,孩子从小就展示了“牛娃”的天赋。

大班时,中文识字量达1500字,英文更厉害,年阅读量500本,每周还能写3篇英语日记。

更厉害的是,这孩子称得上是全面发展。

文史方面,两岁开始跟唱诗歌,5岁已经会唱百首古诗。

数理方面,他做过20多本思维书,还爱做实验,了解浮力、重力、热胀冷缩等基本知识。

艺术方面,从小班起就是主持人,钢琴街舞也没落下,更从两岁多开始学习涂鸦,已有150多幅作品。

运动方面,会踢足球、游泳,围棋还拿了11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足足15页的简历,让人明白了什么叫全方位的碾压。

孩子简历走红后,网友们的评价褒贬不一。

有人羡慕他的家庭条件,从小就赢在了起跑线;

有家长自愧不如,自责自己没有人家父母的高瞻远瞩;

也有人不赞同,认为一个自由自在的童年,比提早教育更重要。

看到这份超强简历,我最大的感受是,孩子的父母实在太拼了。

最强简历背后,藏着的是父母的疯狂“鸡娃”。

02

前几天,“每日人物”的一篇文章,让很多人知道了鸡娃圈的存在。

鸡娃,是这几年很流行的一个词,指父母给孩子打鸡血,不断给孩子安排学习任务以及补习班课程,不停鼓励孩子去拼搏的教育行为

你很难想象,那些全力鸡娃的家长,已经拼到了什么程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来源:每日人物)

想踏入鸡娃圈,首先你得了解一系列鸡娃黑话。

比如,青蛙,又称普娃,指成绩等各方面比较普通的孩子;相对应的牛娃,就是指能力突出的孩子。

还有诸如素鸡、荤鸡、家鸡、班鸡、自鸡等一系列黑话,让圈外人看得云里雾里。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来源:每日人物)

很多家长都喜欢加育儿群,鸡娃圈也不例外。

只不过很多鸡娃群都是“邀请制”,只有孩子优秀,家长才会被拉进去。

在鸡娃群,家长主要做3件事:发自己的鸡娃计划、分享教学资源、晒鸡娃成果。

而群里的交流,一般遵循这样的规律:

普通家长晒出一张纸质时间表,马上就有人秀出一份细化到洗澡时间的进阶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来源:每日人物)

分享资源时,有人刚发英语听读的一个系列,就有人迫不及待地补上全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来源:每日人物)

显然,看似友好互助的鸡娃群,也藏着无处不在的凡尔赛。

那些沉迷于鸡娃的家长,一般集中在“新中产一代”。

他们是高考制度的受益者,于是更迫切希望利用教育这个手段,为孩子扫清障碍,确保孩子通往“成功”。

于是,教育变成精英父母一种执念,就像在朋友圈流行了很久的一个段子。

问:孩子4岁,英语词汇量只有1500左右,是不是不太够?

答:在美国肯定够了,在海淀肯定不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细思极恐。

03

为什么那些精英家长,明明条件不错,却焦虑到不行呢?

最本质的原因,其实就是源于父母的高期望,他们希望孩子百里挑一、飞黄腾达,不输他人。

更重要的是,他们接受不了孩子不如自己

韩剧《天空之城》,讲的就是名牌大学出身的父母,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才的故事。

为了不让下一代阶层掉落,他们的目标就是让孩子考上名校。

于是,补习班、名师,天价难求的“高考协调员”都成了隐形竞争,哪怕是课外活动,目标也都只是为了排名。

其中有个家庭,最让人唏嘘。

爸爸是医院高层,妈妈是全职家庭主妇,所有生活都围绕着儿子。

父母对儿子,从小就是高标准、高期待,只要没考第一就不给饭吃、不让睡觉,甚至还会拿枪指着孩子。

孩子从7岁开始,全年无休地学习,哪怕是生病、受伤、甚至晕倒,也要在补习学院学到凌晨2点才回家。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孩子在这样的疯狂鸡娃下,如父母所愿,长成了“别人家的孩子”,考上了韩国最好的首尔医大。

父母开心、骄傲,认为自己多年的付出终于换来好结果。

可孩子呢?

成绩出来后,他选择离家出走,放弃入学,还要与父母断绝关系。

他当面对母亲说:当你们的儿子,对我而言是地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原来,他早就恨透了只在乎学习成绩的父母,一切都是他精心策划的一场针对父母的复仇。

最后,无法接受现实的母亲,选择自尽身亡,一个家庭就此破碎。

让人无限唏嘘的剧情,其实投射了“鸡娃教育”下的残酷一面。

在《不平等的童年》一书中,作者用10年时间,采访了88个不同背景的家庭,总结出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模式。

其中,中产家庭多选择“协作培养”,即高投入、强规划的教育模式。

这种教育模式有好的一面,比如父母可以通过教育传递他们的优势经验,孩子也在制度化的训练中,更早地掌握和适应社会规则。

可与此同时,这些“成熟老练”的孩子,也有一个共同特征:

"他们无力安排自己的人生,更容易陷入空虚和无聊的情绪。

而且,由于一直处于关注的中心,这些孩子很难真正尊重自己的父母。”

疯狂鸡娃,最后换来一个成功,但不尊重自己的孩子

想想也够难过的。

04

鸡娃群的存在,让很多人意识到一个问题:

原来,教育已经内卷到这种程度了。

抛开极端例子,你几乎可以想象得到,一个从小被“鸡”的孩子的未来。

在小小年纪,掌握了各种知识,一路接受优质教育,最后考上一个名牌大学。

大学毕业,进名企拿高薪,然后结婚生子,继续“鸡娃”下一代。

如此循环,生生不息。

可没有人想过,孩子在如此高压下,心理还好吗?大人转移的焦虑,他们是否承受得起?

一份《2020大众心理健康洞察报告》显示,我国有3000多万青少年(12-18岁)为抑郁症所困。

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青少年表示,除了学业压力外,父母的管教、期望及沟通也是压力来源之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与此相对的,是腾讯教育发表的《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调查显示,有48%的家庭,教育支出占到家庭收入的40%

两组对比鲜明的数据,仿佛在说:

我们的父母,正在花费大量时间、金钱、精力,培养不快乐的孩子。

父母在想尽办法告诉孩子:只有按我规划的路线走,你才能考上好大学,过上好日子。

可孩子真正想要的,或许只是一个真正由自己创造的人生。

就像《天空之城》中的希瑞所说:

“考上哈佛,别人就会认可我吗?

别人认可我有什么重要的,我觉得幸福不就可以了吗

所以爸爸,我真心拜托你,请你尊重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希望更多父母明白,对孩子的过度期待,其实是一种伤害。

也希望更多父母,学会合理期待,在支配和放纵间找到平衡,让孩子勇敢去创造属于他自己的人生。

和你共勉。

参考资料:

每日人物:《卧底10个鸡娃群后,没娃的我都恨不得鸡自己了》

爸爸真棒:《别再怀念田园牧歌时代了,鸡娃是全世界中产家长的宿命 》

标签: 上海 孩子 父母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