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教育部发文要求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禁止学生把手机带入课堂,还明确老师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禁止学生把手机带入课堂得到广泛支持,例如山东聊城规定,所有教职员工包括校长也不能把个人手机带入课堂。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做法为人诟病,我不禁要为山东聊城中小学师生一体遵守禁限令连叫三声好!!!
山东聊城是好样的,也做出了榜样。不少老师的手机依赖短期内很难自动摆脱,用手机布置作业如故,甚至家长还在家校群不断提醒老师别忘记布置当天的手机作业。手机就像一个幽灵,困扰着教学,扰乱了人心。手机禁限令虽然已经发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达到教育部预定的“有关要求全面落实到位”,绝非易事。
01为何“执行难”
手机执行难,显然绝不仅仅是学生的事,也是老师,家长甚至社会都牵涉其中。
中小学老师早就习惯用手机给学生布置作业,学生早就习惯用手机完成作业,家长一机在手,免去许多麻烦,似乎就能对孩子的一点一滴了如指掌,家长和老师已有默契。有些学科对手机的依赖性非常高,校外辅导机构在英语学习中普遍让孩子用手机读单词录音,校内英语学习也经常让学生完成“手机作业”,包括朗读单词、做选择题等。语文学科的课外阅读,也需要学生听音频文件,拓展课外阅读量,用手机反馈完成情况。
老师在教学中过于依赖手机,成人手机沟通方式过早延伸到青少年群体,加剧了青少年过早成人化。
成人之间联络工作,联络感情用手机,闲暇之余玩手机,除非睡着了,手机必在手上,玩手机和忙工作不再泾渭分明。
按家长的想法,老师把学习任务在手机上布置了,孩子用手机完成,用手机反馈很正常。可是一机在手,谁也分不清孩子是在玩手机,还是在做作业。
智能手机从时政八卦,到抖音视频、游戏娱乐让人流连忘返,大人停不下来,孩子更停不下来,无法自拔。上瘾之后,孩子过早娱乐,过度娱乐,对学习,户外活动的兴趣锐减,甚至手机成为违法犯罪的智能工具。
孩子在不宜定型的阶段过早定型,过早罹患成年人才有的慢性病,自由自在的童年被智能手机控制。
02问题的关键
围绕一部手机,教育部专门发文,足见事关重大。中小学教改过程中,有把电化教学当成教学改革成果的,有用智能手机布置作业替代教学改革的,凸显了“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明显不足,“家长履行教育职责”方面出了问题。
信息时代我们被动地被裹挟其中,很多东西的了解只是皮毛,甚至是道听途说,可是我们还是很兴奋地参与进来。且莫论孩子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如何,即使成人,为人父母,我们自己的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也存在很大短板和问题。孩子不该玩手机,很多人能理解,但办不到,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大人都在玩手机,孩子看在眼里,又做不到充分陪伴孩子,为了息事宁人,也允许孩子玩。甚至觉得有手机玩,总比孩子出去闯祸强,君不见手机诈骗的线索其实很多时候是孩子自己留下的,打赏主播更是孩子的“仗义”之举。手机对孩子无形的伤害是让人丧失远大理想,容易沾染不良习气,颓废起来。
中小学再怎么推进素质教育,一上高中,所有人不得不向高考低头。于是每个班里,每年都会迎来一波波的小学生转学潮,转去的都是应试教学能力比较突出的学校,转走的也是尖子生居多。
不能忽略的是,语数英等主课占用学生课时过多,对应的是主课老师更受重视,培训、赛课出彩机会多,晋升渠道宽,而音乐、美术、体育等副课就惨兮兮的,课时一压再压,副课老师似乎“低人一等”,甚至某些地方副课老师被边缘化是公开的秘密,一些教学会议没通知他们似乎也是正常的,他们在年度绩效奖分配中的占比明显低于主课老师。有些想法的副课老师要么选择调去中心小学,施展所长,要么“转行”申请教自己并不擅长,更谈不上喜欢的主课语数英,改变处境,少数坚持下来的已是心灰意冷,身心疲惫。
由于过于偏重文化课学习,强调升学考分,学生无法得到全方位的人文关怀,对何谓真,善,美,缺乏真正理解和,感觉麻木,在家庭和学校双重压力之下,脾气变坏,暴戾,个别的成为“问题少年”,甚至滑入犯罪边缘,让人惋惜。
都说行行出状元,不同行业的入行门槛大不一样。要拿考分一把尺子,来衡量全体学生显然不当,有一技之长的学生怎么就不能上大学呢。
03出路探讨
高考改革可以找一些突破口。比如,国家控制录取标准、名额比例,提高招考透明度,接受合理质疑和社会监督,兼顾有一技之长的学生,比如有游泳跳远,素描写生,演奏歌唱特长的学生上大学的合理诉求,给他们提供上大学的机会,多元化地助力青少年成长成才。
中小学管理要解放思想。避免在学科之间人为分出高低贵贱,制定课时计划的时候,要充分征求副课老师的意见,主课课时多一些可以,确定的课程计划应当向上级教育部门报备。课程计划一旦定了,就不能以文化课应考为由继续“霸占”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课时,要落实校长、班主任的监督责任,对擅自“霸占”课时的教师予以严肃处理。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课程,一视同仁地对待全体代课老师,公平分配全年奖金,纠正各种损害部分代课老师切身利益的错误做法。多谋划组织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教学比赛和教学能手、最佳学生作品评选活动,鼓励更多老师干一行,专一行,爱一行,鼓励更多孩子发展兴趣,培养特长。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既给全体代课老师机会上的平等,也要给实质上的平等,消除组织内歧视。
把校外辅导机构纳入手机禁限令整治范围。鼓励公办私立学校和老师要向山东聊城的学校和老师看齐,统一认识,把手机和课堂教学隔离起来,带头不用手机布置作业,不要求也不能建议学生用手机做作业,要求家长配合政策落实到位,避免反弹。手机禁限令要形成合力,需要持续发力,任何方向的漏气松劲,都会功亏一篑。中小学生普遍参加校外辅导,甚至周一到周五都有,如果校外辅导机构不执行禁令,一切努力都将白费。因此,校外培训机构也应执行手机禁令整治要求。教育主管部门要抓紧细化手机禁令实施细则,强化学校讲清手机禁限令的责任落实,家长应当配合完成书面确认、书面承诺,加强教育执法检查,实行违规线索有奖举报,严查严惩违规行为,迅速在全社会形成中小学生手机禁限令整治合力。保障必要投入,满足学生,尤其是寄宿制学生定期与家长沟通的合理需求。
家长积极配合很关键。一方面,家长不能不作为,要全面充分地履行自己对孩子的监管责任,支持手机禁限令,而不是消极抵制,适应不带手机条件下的作业辅导,给孩子更多陪伴,督促孩子完成纸质作业。即使允许孩子利用手机查询,也应当加强德育监督,避免借学习偷偷玩手机,保护孩子视力。
作为老师,始终要把教书育人这项根本任务扛在肩上,视德育为份内事,坚决不丢给班主任一个人。要潜心研究教学,研究学生,多和其他老师、学生家长沟通学生德育方面的问题,不能只顾教书,或者只会教书,不管育人,选择性“失明”,失责渎职。备课过程中多问几遍这样讲能讲清楚吗,听不懂怎么办,课前下足功夫,精耕细作,而不是浮于表面。课堂上牢牢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在有限的课时内调动所有孩子的注意力,听得懂,少讲多练,多一些堂检测训练,压缩不必要的课后作业,坚决摒弃用手机把孩子“困住”的老套做法。让孩子从过于繁重的作业中解放出来,舒展心灵,做一个身心健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