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2!央视最新纪录片,揭示孩子学习不好背后的真相

在阅读障碍症这堵高墙面前,这部跟拍了三年的纪录片,透过三位母亲的苦与乐,试着探寻墙外更高的视野。

支持阅读第一,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星标”我们,从此“不失联”。

本文转自公众号少年商学院(ID:youthmba),作者米饭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这句话简直是广大老母亲辅导孩子写作业的真实写照。

在中国,还真有这么一群笨小孩,一写起作业来,能让爸妈扶额叹息,“这真的是我亲生的吗?怎么这么笨?他肯定不是我们的孩子......”

他们就是——

《我不是笨小孩》

“别人看一眼就能记住,

我为什么要记四五十遍?”

“妈妈你命苦了,这遭的什么罪,上半辈子学习,下半辈子教儿子学习......”

听到调皮捣蛋的儿子蹦出这么一句,正在辅导功课的妈妈几近崩溃之下,也不禁噗嗤笑出声来。

这个男孩名叫校校,是个典型的活泼好动的熊孩子,六年前,校校非常聪明可爱、活泼外向。

但是在他上学之后,问题慢慢暴露出来,在课堂上坐不住,经常在老师讲课的时候走神,下课铃一响就跑,上课铃也拉他不回来......

从一年级开始,在全班同学分数都不下90分的情况下,他却一直在及格线上下挣扎,到五年级了,连一二年级的字还不会写。

长期体验着挫败感,他本能地开始逃避没有结果的付出,厌学情绪明显加重,严重抵触读书和写作。

为了校校的学业问题,爸妈在辅导孩子功课方面产生了分歧,用校校爸爸的话来说,“把家庭生活的氛围和质量全部地影响掉了”,到二年级到三年级的阶段,夫妻俩基本快离婚了。

而哪怕是合群外向的校校,在学校也难免会被歧视,同学喊他垃圾,朝他竖中指,但是他倒是从不和父母告状,这些东西自己承受着。

尽管经历了这些,孩子还是十分乐天——

“上帝给你在你的脑子里关了一扇门,那肯定就会给你开一扇窗,我肯定长大以后有一项特长,只不过我现在不知道而已。”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另一个孩子,和校校性格截然相反,有着不符合年龄的思虑和沉重,在校校爸妈呕心沥血“鸡娃”的时候,他早早就开始了“自鸡”

他就是群晓。

实际上,和校校相比,他在班级的成绩偏上,但尽管如此,他还是对自己极度不满意。

因为记生字很吃力,他经常在手、在胳膊上写、刻,刻得越疼,他说记得越牢,然而,很用心写18遍到30遍,却一个字都记不住,上个厕所的功夫就忘了。

他为此感到倔强又绝望,“别人看一眼就能记住,我为什么要记四五十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除此之外,他还面对着不少难题——

因为写作业比同学慢,他经常偷用其它学科的时间来写作业;反复地背诵,却怎么也记不住诗词;介意自己没有同桌学得快,气自己怎么也追赶不上,于是和妈妈哭诉讨伐自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对群晓来说,最大的刺激是来源于同伴,刚开始时因为成绩差,他经常被同学嘲笑,小孩会当着父母的面欺负他,因为他嘴笨,反应不过来,因此在学校饱受欺凌。

周围环境带来的压力,一点一点吞噬这他幼小的心灵。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若汐也是大家眼中典型的“笨小孩”

一年级的时候,语文经常得50分、30分,无论怎么用功,她的语文成绩始终没有超过60分,在班上成绩常年倒数。

老师特别生气,对着她大吼,“为什么别人都能,跟你差不多的孩子都有提高,为什么你就是越来越差!”

还把她叫上讲台批评,“是不是不想学,如果不想学就别学了,直接开除你得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若汐备受打击,当天下午被吓得开始发烧,不敢去上学。

她爸妈只好让她转到离家更远的学校。

但情况并没有好转,不管她怎么努力,做作业和考试对她来说就是比登天还难。

妈妈在辅导她功课的时候会忍不住失控,撕掉她的试卷,每晚的作业都消磨着她的意志力和爸妈的耐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对若汐来说,“别人去嘲笑你的时候,那可能你就真正地在意你的分数。”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拿一次奖状。

大约每12个孩子当中,

就有1个患有阅读障碍症

看完这3个孩子的情况,扪心自问,你是不是和他们身边的人一样,已经在心里给他们贴上了“笨小孩”的标签?

事实上,这3个孩子并没有智力缺陷,在接受专业检查后,他们一致被诊断为——

“阅读障碍症”。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国内,了解阅读障碍症的人并不多,有这种特殊情况的孩子,通常被他们的家长和老师认为是不认真学习,不够努力,甚至被贴上“笨”的标签。

我们总以为它离我们很遥远,然而,据研究显示,适龄儿童里头,大约有5%-8%的孩子,有阅读障碍,也就是说,大约每12个孩子当中,就有1个患有阅读障碍症。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那些你从未关注过的症状,也许正折磨着你身边最亲近的人。

很多人无法体会阅读障碍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这部纪录片通过一张非常形象的动图,还原了他们眼中的文字世界——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对阅读障碍症患者来说,他们智力上没问题,但读书、写字对于他们来说,相当困难——

看书时常常看错字、漏字、增字,只能凭借脑海里的联想猜......用校校的话来说,“看书的时候特别累,那些字体都是一闪一闪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看不清楚字,导致写字也变得困难:常常多一画或少一笔,偏旁部首颠倒,错别字连篇…

这种阅读障碍,最早在语文学科暴露,但随着数学开始接触到应用题,其他的学科更多地涉及到阅读的部分,所有学科都会受影响…

不仅如此,阅读障碍的孩子,动作不协调,很多精细动作无法完成…

在《普鲁斯特与乌贼》中,塔夫茨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也是一位阅读障碍男孩的妈妈沃尔夫提到了那个全世界阅读障碍者共同的故事——

一个聪明的孩子,假设是个男孩子,进入学校时满怀生命力与热情,和其他孩子一样努力学习阅读,但和其他人不同的是,他似乎学不会阅读。父母告诉他,试着再努力一些,老师说他“没有发挥潜力”,其他孩子则说他是“智障”或者“笨蛋”。

阅读障碍者身上兼具强悍和极度软弱的特质。儿童如果有好几年不断失败的经验,常常会对生活感到恐惧……成年后无论他赢得多少奖项,或拥有多少车子和飞机,他仍然无法真正认同自己,童年的梦魇实在太长了。

无条件的爱与接纳

在阅读障碍症这堵高墙面前,这部跟拍了三年的纪录片,透过三位母亲的苦与乐,试着探寻墙外更高的视野。

为了帮助儿子渡过这个难关,校校妈妈做了所有自己能够做的事——

她知道阅读障碍会伴随终生,学习成绩逆袭的希望非常渺茫,但她还是要求儿子直面短板,端正学习态度,她给校校制定了每日必做的学习基本功,严格地监督孩子执行。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同时鞭策儿子做运动,希望通过加强运动,促进多巴胺分泌,减轻校校多动症的影响,提高他的专注力和学习效率。

她经常组织集体活动,帮校校更好地融入同伴群体,让其他同学和家长认识校校身上除学习之外的闪光点。

从一年级开始,她就让校校就独立参加军事训练营,最长一次单飞24天,既锻炼身体,又学会了独立,最重要的是,避免他因为成绩差而被误解和孤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校校出现厌学情绪的时候,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的李虹老建议她选择“温柔而坚定”,她做不到温柔,但仍旧陪校校熬到了夜深人静。

当然也会有炸毛的时候,但更多的时候,她还是尝试着和自己的焦虑共处,“我不担心他的未来,我知道他长大了之后,用他的长处,依然能在社会上好好生存,我过不去的是现在,熬不去现在这一次次的作业和考试,每天都重复焦虑,我们全家都陷在这件事上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她心里其实很清楚,这一切对校校来说意味着什么。

“他是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小孩,他用他自己的方式去反抗作业,反抗写字,反抗我。这种性格,这种反抗精神,在他的成长期可能会比较痛苦,自己和周围家人都会比较痛苦,但是没关系,因为他一旦成人了以后,这种反抗精神,能让他活成自己,而不是生活的奴隶。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群晓妈妈同样处处为孩子的未来着想——

她和丈夫非常理解支持群晓,希望孩子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在群晓被同学歧视嘲笑后,妈妈为他选择了山西一所氛围友好的,并且不以成绩为单一标准来评判孩子的学校,之后带着孩子在两个城市之间来回穿梭。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群晓因为背不出诗词自责哭泣时,她会安慰儿子,“群晓,不管你怎么样,爸爸妈妈都特别爱你,不是因为你努力才爱你,不是因为你比谁强才爱你,你今天能做成这个样子,已经很棒。”

为了给孩子陪读,她放弃了一份非常好的工作,打乱了职业计划,在儿子学校就职,每天晚上工作到十点。

对她来说,“那只是一时的,但是对于孩子来说,那是他一辈子的机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若汐的爸妈更是没少为孩子费心——

起初他们也因为孩子的“笨”发飙凶孩子,然而,在得知孩子有阅读障碍症后,妈妈非常心疼,带着女儿转校,希望给她更好的学习环境。

因为担心女儿在学校得不到认可,她便和若汐爸爸一起,努力发掘孩子的闪光点,送孩子上培训班学画画、学跳芭蕾舞......让孩子结交更多的朋友,找到一些心理平衡。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妈妈生病后,爸爸辞职在家,给若汐当全职司机和作业辅导员。

在爸妈的鼓励下,若汐慢慢找到了学习节奏,期末的时候,她语文考了78.5,数学考了87,英语考了80。

这对于若汐来说是突飞猛进的好成绩,却仍然够不上一张奖状。为了满足女儿的心愿,在公布成绩的这天晚上,妈妈为孩子颁发了自己亲手绘制的“奖状”。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妈妈从一开始就很清楚自己对孩子的使命,“在这种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面,对孩子的评判标准就是分数,我就怕同学老师给她打击,因为我理解她,但是别人不了解,我们就尽量去理解她、保护她。”

在“阅读障碍症”这道难题面前,这三位妈妈,都给出了庇护孩子一生的高分答案。

“The Chosen One”

这部纪录片对三个阅读障碍儿童家庭长达三年的系统追踪跟拍,一播出,就引起了不少社会关注,在豆瓣拿下了9.2分

主创团队将片名译为“The Chosen One”,即“天之骄子”,两位导演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这些孩子都是独特的生命,每个生命都有差异,他们只是恰好呈现为读写困难而已,他们都不是笨小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也是纪录片中的父母,在陪孩子折腾过很长一段时间后,才终于愿意平静接受的事实。

正如若汐在纪录片中所说的一样,“可能世界本来就是不完美的,可能有的时候,人也可能会不完美。”

我们的孩子也会不完美。

他们可能有阅读障碍,可能有多动症,可能有社交恐惧,可能体弱多病......而当孩子的缺陷逐渐显露出来,父母们要如何学会和自己的焦虑和平共处?

在孩子只有一次的成长机会中,学校、社会又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纪录片悄悄作出了回答——

“我们不能拿已有的尺子,或者外部的尺子,来衡量这个奇特的生命,要对每一个生命充满敬畏。”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标签: 纪录片 作业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