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亿人围观这潜规则,都不敢说破?

“考不上本科的都是智商有问题。”

这句话出自常人之口,顶多是句玩笑话。

但从公司HR那说出来,事情就大条了。

最近,一条阅读量高达7亿的热搜,上榜数天热度还降不下来:

#招聘称考不上本科是智商有问题#

一语激起众怒,数万网友跟帖谴责。

“学历高就忘了做人?

我大专招你惹你了?

投诉人身攻击,这种公司直接曝光。”

事态一度失控。

怎么回事?

01

事儿不复杂。

3月16日,一求职者曝光与招聘公司HR的聊天截图:

他应聘的,是一所互联网公司的产品运营岗位,月薪10-15k。

岗位需求写明,学历要求本科及以上。

明码标价,条件不合就下一个。

招聘、应聘是互相选择的过程,这本来没毛病。

问题就出在,本已结束的礼貌对话,吴姓HR非得画蛇添足地补一句:

“考不上本科的都是智商有问题的。”

学历歧视,还人身攻击???

涉事的杭州CityDO集团公关动作非常迅速,当晚便发博与员工割席。

“系员工个人不当言论,不代表公司态度。”

这位HR的不当发言,固然有个人道德问题。

但他身上呈现的“唯学历论”思想,却并非个例。

由学历歧视到就业焦虑,争论持续在网络发酵。

有人就问:

用人单位采用学历排除法,算不算职场歧视?

就这事,肉叔想说,涉事公司有点“冤”。

在CityDO背后,是业内业外都明白于心,但不会摆上台面说的隐性规则:

学历高低,多年来一直是招聘方筛选求职者的头道门槛。

而且,这事也不新鲜。

就在不久前的2020年8月。

杭州市余杭区的招聘公示名单曝光,引起大众一片哗然。

这事儿更甚。

受到歧视的,不仅仅是非本科生。

在公示的48个岗位中,个个是清华和北大的硕士、博士毕业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而余杭区还分别在2018和2019年组织了两批定向招聘。

宣传横幅上,明写着一行大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窒不窒息?

何况,学历歧视仅仅是各种就业歧视的冰山一角。

性别歧视、相貌歧视、年龄歧视、健康歧视......

等待求职者的,还有一道又一道门栏。

CityDO被推上风口浪尖,在于吴姓HR用了俩词,相当刺眼:

三本,智商。

更在于,在这就业焦虑三不五时就登上热搜的当下。

事件触碰到了年轻人的痛点——努力的速度,貌似赶不上被时代更迭所淘汰的速度。

事儿是不新鲜。

但问题真的是你跑得慢吗?

不,问题出在那条跑道上。

02

单一赛道。

所有人,都在往同一个方向跑。

对成功标准定义的单一化,才衍生唯学历论的隐性筛选规则。

实际上,对就业歧视的规范,国家早已通过法律进行引导。

我国《劳动法》开篇就明确写道: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近年来,线上招聘平台为招工求职创造便利,但,也出现了种种乱象。

对此,人社部于去年12月出台规章,明确招聘信息不得含有歧视性内容:

“用人单位提供的网络招聘信息,应当合法、真实,不得含有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歧视性内容。”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即便如此。

社会的隐性歧视仍然根深蒂固,这正是细思极恐的地方。

就拿CityDO事件来打个比方。

吴姓HR对求职者的人身攻击,其实存在语病。

三本,全名:本科三批。

和一本、二本一样,都是本科。

自2014年开始,国家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

至今,已有多个省份将二本、三本合并招生录取。

而走在前头的上海市,已从2016年起,率先将一本、二本合并招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不难看出,未来一、二、三本的批次划分,将逐渐成为时代的眼泪。

为的是什么?

公平。

让更多人得到受教育的机会,和打破阶层壁垒的途径。

但在实际中,种种的隐性规则、人工清除,却仍将部分人排除在跑道外。

就2020年的高考数据来说。

我国各省的一本上线率,绝大部分位于10%-20%间。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也就是说。

有至少八成的考生未进入所谓的好学校。

更别说进入名校的数量,是多么稀少。

大部分人,正是吴姓HR口中的“智商有问题”的人。

隐性歧视用双一流、985、211、普通本科、专科的层层鄙视链,将人分为三六九等。

而那些人们连鄙视都不屑的,沦为了“无用阶层”。

2018年,一部日本NHK电视台的纪录片《三和人才市场: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将群体“三和大神”带入公众视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三和人才市场,位于深圳市龙华区景乐新村。

这个毗邻大型城中村的市场,聚集了多家人力资源公司,等待着络绎不绝前来求职的新鲜人:

位于学历鄙视链底端的人。

不久后,他们便会被同化成另一种人:

干一天蹲三天,靠零工和网吧度日的“三和大神”。

影片主要追踪了三位人物,宋春江、东东和陈勇。

试图弄明白“三和大神”的真正面貌。

以及,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相信明天会更好了。

其中一位人物,陈勇,令肉叔印象深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和大部分没考上大学,来此求职的人不同。

陈勇曾经拿到了改变人生的入场券。

后却因家境困难交不起学费,而被学校开除,成了“半路”大学生。

为了赚钱生存,他辗转去到三和。

等待着他的,是更严酷的内卷和压榨。

工资低,物价高,末了还有黑中介从中吃钱。

实在没钱的时候。

收买身份证的、搞高息小额贷款的,便盯上了走投无路的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前方,是不断下沉的深渊。

掉进去的人,便成了“三和大神”,陈勇也不例外。

其实,自2017年开始,当地相关部门便开展了数次清理行动。

清理之初,大神们先是迁徙到别处。

但没过多久,他们就又跑回了三和。

有没回来的。

但不是从深渊爬了出来,而是在其他地方寻找另一个“三和人才市场”。

前两天,新周刊推送了一篇报道——《广州版三和大神,做二休五,工资日结》。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广州市海珠区康乐村,出现了深圳“三和大神”的升级版。

同样“便宜的不做、复杂的不做、长期的不做”。

同样是遍布的城中村握手楼。

同样是高昂的物价、房价,看不见未来的“干一天算一天”。

不过。

康乐村上演着“抢人大战”,招工者举着纸牌站在1000多米的“招工长廊”处。

鲜有人问津,招不到人。

工人们转而当起了做二休五的临时工。

类似的新闻在全国不少地方也可见到。

在“三和大神”的百度贴吧里,目前聚集了近95万人,发帖仍旧很活跃。

有人在那分享自己的大神生活。

也有人共享全国各地的日结信息。

“三和大神”其实无处不在。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说明什么?

从出身就输在起跑线上的年轻人,正逐渐对现实生活感到绝望。

没有学历、没有技术、没有资本。

背后是家境的贫困、教育的落后、上升途径的不平等。

看到这,你还会认为,考不上本科,真的就是智商问题吗?

03

或许你会说,“三和大神”不能代表当代年轻人的普遍状态。

当然,他们不是大多数。

但,社会不能假装看不到他们的存在。

在“三和大神”之外,对人生的消极倦怠,也正渐渐蔓延开来:

从双一流、名校毕业的,被认定握有一手好牌的高材生们。

部分成为了城市“蹲族”。

他们因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甘以现实低欲望、网上多冲浪的方式在家闲散度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鄙视链底端的人,找不到工作。

鄙视链顶端的人,找不到理想的工作。

他们以“蹲”的同一动作,放弃对生存价值和意义的找寻。

是为什么?

这不得不聊回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教育的应有之意。

就此,肉叔作为外行人没资格进行评判,咱们借一部纪录片说话。

2019年,周轶君走访芬兰、日本、印度、以色列及英国。

从不同社会的文化、历史出发,将对教育的探索拍成了纪录片——《他乡的童年》。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第二集中。

观众得以从学童教育、大学教育、职业教育等多个方面,一窥芬兰成为世界公认的“教育最强国”的秘密。

游戏《愤怒的小鸟》联合创始人彼得·韦斯特巴卡,点出这个秘密的轮廓:

“在芬兰,教育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所以不会没有出路。

你可以去上大学,可以去职业学校边学边工作,而且任何工作都是好工作。

所以作为家长,如果你的孩子没有去上大学,你不会觉得是世界末日。

如果问芬兰最好的学校是哪一所,你知道吗?最近的那一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教育的精心设计,要从几方面来说。

在方式上,芬兰奉行的是积极教育。

不鼓励竞争,不以考试成绩评估学生的能力。

而是通过多种激发想象力的课程,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力量。

也就是说。

教育的目的不是指向文凭和工作,而是回归到生活的本来面目。

关于实践,关于人本身。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与此对应的,是芬兰人的怡然自得和对喧嚣浮华的拒绝。

人们不以财富的高低评判成功与否。

更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公平。

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首都的学校和小城镇的学校,获取同等的政府资源。

只是提供的课程风格不同。

教师们也被鼓励自主发展,他们能够决定怎么教,也可以选择打通哪些科目来教。

而且,芬兰没有职称制度。

教师间也是平等的,加薪由工作年限决定,而不是竞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整个社会便是由节节相扣、相互作用的设计组织起来的。

而这其中的核心便是——不以成功定义人的价值;差异是每个孩子、以至社会最宝贵的财富。

纪录片中,当周轶君问三个9岁的孩子,什么是成功时。

他们毫不犹豫地说出答案:

这里没有成功,如果你有一份工作,有一个妻子,有点钱,你已经算是成功。

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好,平等的,没有人是最好的,大家都是平等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那在一个对升学率过度重视、价值指向单一的社会。

会是怎样的情况?

文凭是证明个人能力的首要凭证。

读大学、拿文凭,成为每个人人生前二三十年的唯一目的。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幸运得到打破阶层壁垒的机会。

背后还有家境情况、教育资源等等影响因素。

于是,努力奋斗的价值渐渐被磨平。

等到年轻人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便很有可能失去探寻价值和意义的勇气。

而这一切,反向侵蚀、改变着教育的应有之意。

如同恶循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肉叔并非鼓吹芬兰的教育模式,纪录片也并无此意。

芬兰人口仅有500万。

放在我们这人口大国,它不适用。

但就教育观念来说,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就在肉叔写稿的时候。

国家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

针对唯分数、唯升学倾向,明确提出:

不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不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学校、校长和教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是好征兆。

或许,我们离学历怯魅又更近了一步。

在一个健康运转的社会,人人都应该拥有上升的机会。

教育和就业,都是重要的途径。

反过来说。

唯学历论不仅仅抹杀了应聘者的上升渠道。

同时也扼杀了招聘方自身的发展空间。

肉叔一直认为,招聘、应聘是一个平等互选的环节。

别高高在上地,认为自己在单方面施舍。

这是共同进退的互利合作关系,没有哪一方是上帝。

没有够不够格,只有合不合适。

选对了,双赢。

讽刺的是,这次出事的招聘平台,恰恰是以”合适“为卖点。

号称让有能力的牛人直接与管理者沟通,免去那些繁琐人事筛选环节。

到头来。

学历,或许把真正的牛人关在了门外。

留下那些在泛标准线上,却未必是对这个企业最有用的人。

可笑。

编辑:蛋妹

标签: 学历 citydo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