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思想库研究员 | 任大刚
上海去年小升初实行“摇号入学”后,前不久又出台了中考“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政策,根据有关人士的政策解读,全市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近半数名额,将会分配给不择生源的初中。
▲2022年起,上海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将拿出其招生总计划数的50%-65%来进行“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招生计划”(图/网络)
近期,各初中校新一届的招生工作已经启动,从业主群议论的话题来看,家长们的焦虑程度有所缓解,但离较大缓解,仍有很长的距离。
01
那么,家长和学生的焦虑从何而来?答案是从职普比来。
什么是“职普比”?就是在中考录取中,中等职业学校(中职或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的录取比例。职普比数值越高,说明中职招生比例越高。
教育部办公厅去年发布的《关于做好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2020年要“坚持职普比例大体相当,适度扩大中职招生规模”。所谓“大体相当”,就是中职和普高的招生比例在5:5左右。
很多很多的70后、80后家长们,是在听到“职普比”之后才慌了神的,为什么呢?
在70后80后上中小学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时候也有职高,但中考成绩不好,并不强制读职高,考不上普高,可以去复读再考,也可以多花点学费,跟着去读普高。
▲湖北中学生在教室里进行考试(图/网图虫创意)
但为了发展职业教育,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初中毕业,成绩不佳,不能复读了。你要么终止学业去游荡或去打工,因为义务教育已经完成了;要么去普高,将来比较顺利地考大学;要么读中职,将来做蓝领工人。
大形势上,中国作为世界第一的制造业大国,正在努力向制造业强国迈进,并且,中国的服务业也在大力发展。中国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有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非常必要。
但同样一件事情比如职业教育,出于自愿还是出于强制,大不一样。一强制,也就意味着失去了选择的自由,极度焦虑从此爆发。
02
从家长和学生极强的焦虑反应看,他们并不欢迎目前强制性的职业教育。究其原因,不外乎这么几点:
其一,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除了极少数早慧的,很多还无法选择自己一辈子的职业,还完全不清楚将来要干什么。而现在的中考,就是强迫你做选择。你的选择权的大小,完全在于你的分数高低。不焦虑分数焦虑啥?
其二,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多半是“强制”来的,因此士气低落,普遍学风并不十分好,家长很担心自己的孩子进去“学坏了”。这加了一层孩子品行修养的焦虑。
其三,因为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是考不上普高才不得已来的,客观上,基础知识底子薄,要进一步学习需要知识支撑的技能,困难可想而知。
▲不少家长担心孩子未来会不如自己(图/网图虫创意)
现如今,我们正赶上了一个行业生灭最快速的时代,比如以前认为可以干一辈子的修理汽车发动机,遇上了电动汽车浪潮,幸幸苦苦学习修理汽车发动机,岂不将成为“屠龙术”?没有更为深厚的知识基础,将来大概率是被淘汰了还来不及、学不会其他技能。这又加深了家长对孩子知识贫乏的焦虑。
其四,考试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运气成分,考试时的精神状态,外界影响,身体状况,都是影响因素,绝大多数人都不敢拍着胸脯说自己一定能考多少分,因此,只要你的成绩没有进入前百分之一二十,你都有可能考场失误被强制去中职读书,而且这种失误几乎没有改正机会,你必须拼命挤进前面的百分之一二十,才有较大把握避免“被中职”。这也在加深家长的运气焦虑。
03
在强制性推行“职普比”的言论中,有两个比较典型的谬论,必须驳斥。
一种观点认为,在普通高中没有做好系统变革教育模式的前提下,(应该读中职而读了普高的)学生在普通高中不见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即便升学成功,有很大可能仍旧升入高职院校学习,那为何不更早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
“特别是幼儿园教师、商务外语等人才宜早培养、宜长期培养、宜贯通培养,以中职为起点贯通培养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这种观点的要害在于轻视书本知识的学习,把书本知识和动手能力对立起来,他潜意识里认为,书本知识越多,动手能力越弱。
而且,就这里所例举的幼儿园教师、商务外语而言,难道知识越多,越做不好幼儿园教师和商务外语?即便是做面点师,难道能直接看懂法文版的面点制作书籍,要比只能看中文介绍的面点食谱差劲?从这段言论,可以看到持这种观点的人,对书本知识的深深的敌意。
另一个观点认为,“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普通高中的通识及学术类课程。国际上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一般从初中后就开始分流,一些学生在科学知识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但在动手能力上却很有天赋,且错过15岁至18岁这个阶段,再学习技术技能效果会差很多,这也是为什么西方学徒教育从十几岁就开始的重要原因。”
这种观点的要害在于,不仅拿国际上的事情唬人,而且不知道一个初中生的各种潜力还远远不能够通过一场考试得以展现的事实。我们要问,国际上有多少国家规定,中考成绩不好就不能入读普高?过了15-18岁学技术效果差,也是想当然,须知,现在很多很多的技术,都已经自动化智能化了,将来还会有更多的技术自动化智能化,学什么技术,年龄越来越不是关键问题,反而知识底蕴、继续学习的能力,才越来越重要。
▲年轻人听老师傅讲解技术要点(图/网图虫创意)
总而言之,中考对如今的小学生、初中生乃至幼儿园小朋友的家庭来说,是在他们人生最不确定的时候的一次最重要的筛选,它的重要性,一定程度上超过了高考,谁能够等闲视之?
我的一个做大学教授的朋友,因为孩子中考没考好,只能去读中职,一度打算辞掉教职,陪孩子出国去读书。
反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什么那时候的家长和学生没有当前这么焦虑?就是因为这次最重要的筛选,被放在了他们18岁的时候。因为一个人十八九岁的时候,已经成人,是读书的料还是动手的料,大致已经很清楚了,家长和学生都认命了,还焦虑个啥?
04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赵超建议,满足人民教育需求,提高普高录取率,建议普高录取率达到80%以上。这是个拨乱反正的建议。
东亚地区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是全世界都罕见的。初中毕业就强制去学技术,在传统看来,基本等同于剥夺了读书求功名的权利,这是违背东亚儒家价值观的。过去很多年里教育理论家们倡导的职业教育改革措施,基本上盲视了这一点。
如前文所述,职业教育当然应该得到大力发展。但是它绝对不应该在初中毕业时就强迫开展,而应该从初中毕业后逐渐开始,比如一个学生读完普高的一二年级,发现自己不是做学问的料,可以转去职校学技术;又或者一个学生上了大学,对做学问没有兴趣,也可以转去职校学技术;或者一个大学生,对做学问有兴趣,同时又感到要学一门技术,也可以满足。
如果我们的教育体系是这样,家长还焦虑啥?社会还担心招不到蓝领工人?
根本上,教育理论家们所倡导的职业教育改革措施,还是一种比较典型的计划经济的思维,它既不理解民众之所需,之所想,也不理解市场的自由选择,甚至于,对教育本身也缺乏理解,不知道教育需要等待,是一个人一生的事业。从他们举着枪,把一只刚刚掠过水面的飞鸟一枪打下来,就知道他们有时候是反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