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在于你跑得多快,而在于你能跑多远。但在我国,人们好像更注重你的起跑线有多高。
人大教授感叹中美教育巨大差异
人大教授亲身经历
人民大学的教授高钢是一位亲身感受过中美教育差异的人,他曾经把自己的孩子送去美国读小学。
由于大学教授的身份,高钢一直很关注当代大学生的种种行为和背后的原因,他的美国之旅让他也注重考察了当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而后感触颇深。
近日接受采访时,高钢教授表示,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和发达国家的教育进行对比,美国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的确强于我国的大学生,但背后的原因是为什么呢?
我们为什么比不过发达国家的大学生?
高钢教授亲眼见证了美国大学生的学习状态,他们身上表现出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辨能力尤为突出。
美国大学生也没有表现出我国大学生那种懒散、沉沦、不上进的生活状态,反而能一直精力充沛、主动深造学习,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
我们的大学生到底差在哪里?为何曾经奋发向上的学生到了大学阶段反而堕落不上进了呢?高钢教授叹息道,是因为这些孩子们提前经历了残酷的竞争。
我国大学生的沉沦,源于残酷的中小学竞争
中小学竞争并不适合大学生活
中美教育最大的差异,表现在中小学阶段,我国的孩子在中小学时就被动地经历了疯狂的学习和竞争阶段。
从小上各种补习班、学习各种超前的内容、题海战术、为了提高成绩压榨了孩子的童年时光,让孩子背负了巨大的压力。
学生从高中升到大学,突然从这种被动的学习和剧烈的竞争状态转为一切靠自己学习,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养成自学能力,无法适从。
中小学竞争让大学生失去目标
中小学阶段孩子们被灌输的目标是好好学习、考第一名、才能升学有书可念,为了这个目标学生们可以熬夜学习、奋力拼搏。
到了大学阶段,学生们发现不考第一名,甚至挂科也没关系,只要最后顺利拿到毕业证就可以,于是很多学生就开始漠视学习,平日根本不专心上课,考试的时候也就靠最后几天的恶补应付过关。
中小学竞争不注重素质教育
我们近年来重视强调素质教育,是因为素质教育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实行,中小学阶段的学习把升学和考试当成了最紧迫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何谈素质教育?
缺失了素质教育的孩子同样缺失个人发展和内部修养,学生们意识不到填充自己“内部”的重要性。
在大学应试教育阶段告一段落,学生们也觉得学习任务可以就此结束了,宁可把空闲时间用来打游戏、刷手机,也不愿意充实自我。
如何拯救沉沦的大学生?
从中小学教育模式开始改变
追根溯源,大学生的沉沦的罪魁祸首是中小学阶段的残酷竞争,改变中小学阶段教育模式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不要在中小学给学生施加太多压力,不要让孩子过度学习导致厌学、疲劳,合理规划学习进度。
大学承担起“人生导师”的重任
当代大学生在人生目标上的确实已经无法挽回,但是大学依然可以成为学生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大学阶段应针对学生的“堕落”进行合理的指导,设置就业和人生规划方面的课程,让学生找到未来的道路和人生的方向,重拾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心。
从小培养孩子素质发展
从小注重培养孩子的个人素质和特长发展,让孩子的学习不仅是为了考试,同样也是为了自身修养。
养成孩子爱读书的好习惯,让终身学习的理念陪伴孩子长大,有条件可以带孩子多去外面走走,去各地旅游,增长见识、开拓视野。
写在最后:
在我国,“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公认的教育理念,但人生并不是一场短跑比赛,而是一场考验耐力和时间的马拉松比赛。
孩子起跑的高度和速度决定不了最终的结局,反而是教会孩子如何“跑”,如何选择正确的道路更重要。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