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隔2天,两位杰青相继逝世!
一位是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光电学院副院长、光谷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周军教授因工作积劳成疾,于2021年3月12日不幸去世,享年42岁。
另一位是知名果树学者,山东农大副校长、国家杰青郝玉金教授2021年3月15日18时45分去世,享年51岁!
郝玉金教授
郝玉金,1971年生,博士,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水果创新团队岗位专家。现任山东农业大学副校长,国家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家评审组成员、中国园艺学会理事、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成员、山东遗传学会常务理事等;国际SCI 期刊Horticulture Research、Plant Cell,Tissue & Organ Culture的Associate Editor,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Scientia Horticulturea的咨询编委。1994和1997年于山东农业大学先后获学士和硕士学位,获“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2000年于华中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先后在北京大学、日本果树研究所(筑波)和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
人们不禁要问,为何这么优秀的年轻的高校科研工作者,在年富力强、成绩卓越的时候就因病逝世?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发生了什么?实际上,小编搜索了一下相关报道,近年来不少知名学者都相继离开,让人嘘唏不已。
武汉一高校教授、博士生导师于2019年10月19日因病去世,享年45岁。
华中科大青年千人牟阳灵去世
年仅45岁!
牟阳灵,教授,博导
2019年10月19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博士生导师牟阳灵教授因病去世,享年45岁,牟阳灵教授1996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后保送清华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06年获得北美顶尖七校之一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2007~2012年在美国索尔克研究所从事博士后工作,2012年作为第二批海外青年千人专家教授回国,在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所工作,2014年回归母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担任生理学系主任,担任湖北省生理学会理事长,“十一五”规划教材《医学机能学实验教程》主编,发表Neuron、Natue Neurosecince、PNAS、elife等顶尖科技论文20余篇。
王渊旭
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原院长,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10月14日在开封逝世,享年46岁。
2006年,王渊旭完成日本物质材料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工作后,来到河南大学工作,相继受聘为“黄河学者”、省特聘教授。
他带领团队致力于新型能源材料—热电材料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层状热电材料导电的物理机制,发现了热电材料中的能谷简并、纳米热电材料中的量子限域效应以及阴离子基团构型差异与热电特性的关联。
张小英
中山大学教授、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原副院长,因突发疾病不幸于2019年10月6日在佛山逝世,终年46岁。
公开资料显示,张小英于1973年11月出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2015年10月引进到中山大学工作, 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任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副院长。
肖育众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青年教师、副教授,2019年7月4日下午被发现晕倒在实验室,送医抢救无效去世,年仅31岁。
肖育众于2012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同年被保送到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研究所硕博连读;2017年博士毕业即被湖南大学聘为副教授,年底调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任副教授。
肖育众曾在一篇报道中提及繁忙的科研生活,“有时候会不知不觉忙到凌晨。记得有一次实验,我接连做了两个通宵,整个人都累趴了”。
赵艳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学院青年教师,于2018年10月11日上午在华中科技大学听课时突然心脏骤停,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仅35岁。
赵艳云于西班牙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学获得统计学博士。2015年,他与妻子一道作为优秀人才,被引进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何智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因腹壁转移腺癌疾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9月24日在北京病逝,享年35岁。
2006年—2008年,何智曾陆续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癌症研究所、Apotex Pharmachem公司和NPS制药公司担任助理研究员。2012年于多伦多大学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后。2015年回国,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
惋惜的同时,青年科研人员的健康状况不容忽视。
中国科协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科技工作者的平均工作时长为8.6小时,最长工作时间每天16小时。
高学历者每日工作时间更长,睡眠缺乏情况严重,博士学历的科技工作者每日平均工作时间最长,为9.29小时。
同时,博士和硕士学历的科技工作者每周花在运动上的时间都不足5小时,显著少于其他学历群体。
科研人员的健康状况不容忽视!
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