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非全日制研究生受到歧视的问题,引起了热议,起因是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应聘教师,在面试环节被取消资格,因为按照学校要求,是只接受全日制研究生。
这个问题之所以引发热议,是因为非全在很多招聘中都不被认可,很多单位明确要求“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就连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会,非全也不能参加,或者虽然允许参加,但招聘单位根本不接招。这是现实。
其实这样的例子,很多人身边都能找到。我有一个朋友,之前考研一所985全日制硕士,进入了复试环节,但最终被刷掉,就被调剂到了该校的非全。他选择了就读。就读期间,以本科身份找了工作,毕业后,也没能以硕士身份就业。
但实际上,2017年经过改革,非全和全日制的招考标准已经差异很小了,同时考试,同张试卷,同样的初试、复试等程序。现在的非全与改革之前的在职研究生已经差异较大,已经接近于全日制。
当然,我们也不要否认,从一般意义上说,现在的非全,相比全日制,要求还是要低一点,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入学难度稍低。尽管两者的招考已经统一,但实际上,同一所学校,考非全肯定要相对容易一点,这无论是从实际录取分数还是录取过程都能看出来。
一方面,同一所学校,同一个专业,非全的录取分数,一般都要低一些,很多专业都要低二三十分;另一方面,现在很多被录取为非全的考生,都是报考全日制的考生在考研复试中被刷下来后,调剂录取到非全的。
最近两三年,这样的调剂生特别多,很多985、211的热门专业,都有这种操作,尤其是非全招生大户山东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因为非全规模招生很大,直接报考非全的考生根本录不够,所以特别喜欢把落榜的全日制调剂到非全去。
当然,这样调剂过去的考生,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就读非全,不少人虽然被录取,依然放弃了,选择了继续报考全日制,这类人中,以刚刚本科毕业的考生居多。
2、泛泛而论,从培养过程看,非全的要求还是要稍低一点。晚上和周末上课,基本不参与课题,基本不要求发表小论文(期刊论文),大论文(毕业论文)的要求也无形中会低一点,这些,都是事实。
虽然现在非全的毕业论文也要查重和外审,但审核标准一般来说会低一点,这些,大家都心知肚明,不需要掩盖。
当然,从翟天临事件过后,对高校毕业生论文审查普遍趋严的大环境下,非全的要求也提高了,也会出现因为评审不过关而延期毕业的情况,这与之前往往倾向于“放水”有很大的区别。
总体来看,非全与全日制已经很接近,这个不但体现在培养力度上,也体现在双证书上。非全要求与全日制同等对待,这个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合理的。区别对待非全并不是客观公正的态度。
至于就业市场不太认可,这个没办法,这是供需关系决定的。研究生年年扩招,规模越来越大,目前的就业市场,已经呈现出供大于求的趋势,非全固然被区别对待了,非985、211的全日制,甚至本科背景不佳的985、211的全日制硕士,也在有意无意中被区别对待了。
这是市场运行的规律性和选择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不是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就能改变的。
如何破局?从学校角度说,唯有进一步提升非全的培养质量;从个人角度说,非全们唯有以自己的实际能力证明自己、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