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国就业压力依旧很大,城镇新增劳动力约有14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占909万人。在这909万人的高校毕业生中,约有337万人考研。
在愈加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影响之下,近几年考研人数频频突破历史。由于2021年研究生会持续扩招,有分析大约会多招12万人,明确公布扩招数字是18.9万人。
毕业生909万考研337万,是这代年轻人更有出息了?不,是更怂了
毕业人数增加,带动了考研人数增长
909万毕业生,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概念。这个数字不仅创造了历史纪录,在1998年新生儿群体中占比很大。在1998年,新生儿出生人数也不过才1991万人。除去特殊、生活在偏远地区的,1998年这一代有半数成为了大学生。
1998年这一代新生儿已经能有半数人能上大学,是不是就说明我国拥有高学历、能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就大大增加了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是否定的。
研成为了这一代年轻人逃避现实、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最佳方式之一
在十年二十年前,大学生这一身份给予农村人影响实在太深刻,导致现在许多农村依旧将大学生当作了“全村骄傲”,甚至是“村中荣光”。被予以厚望的乡村大学生上大学后,把自己当作小小的天之骄子。
然而,即便是985/211高校的学生,依旧有大量毕业生在毕业后做着极普通的工作,被“甲方爸爸”疯狂虐。当期待直面现实时,考研成为了这一代年轻人逃避现实、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最佳方式之一。
研究生送外卖,这背后是现实的残酷
职业确实是无贵贱,但硕士学历、本科学历用于最基层的服务行业,着实有些太“贱”。每个人读书求学的时间,都是自己一生中最宝贵的青春时期,学生为了能考上一个优秀的名校所付出的心血,更是不可计量。
为什么会出现大批大学生就业难、只能用考研来躲避现实的情况呢?这个答案的背后,折射的是现实的残酷事实:很多人之所以能成为大学生,不是因为自己有多优秀,而是因为大学扩招了。
社会资源有限,自认为能在社会各高端领域分一杯羹的人数却在不断增加
学历的夸张贬值背后有一个社会现象:社会资源有限,自认为能在社会各高端领域分一杯羹的人数却在不断增加。人们对于大学生这个群体期待值太大,但需要高学历的领域,其实并不用那么多非顶尖人才。
自2008年开始,本科、硕士和博士扩招幅度就大大增加,尤其是1998~2008年这个阶段,本科、硕士都进行了超40%的扩招。
如今,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比较严重的就业问题
唯学历论
不知从何时开始,“985/211高校毕业”已经成为了中大型企业和体制内稍好一点岗位的应聘标配。这种唯学历论的特征,从一个人上小学开始就明显成为一种巨大压力。
一方面,学生需要早起贪黑、压榨可自由分配时间来保证“金榜题名”的机会。另外一方面,学历又十分“低贱”,学生十年寒窗拼命换来的985/211高文凭,最后依旧只能逐渐归于普通和平庸。
太多年轻人瞧不起学术
从本科开始,人们对于高学历认可大幅降低。许多人从小就接受学历至上的思想,花了十几二十年来让自己成为一个在考试、做题方面游刃有余的人。等到了大学,说辞却又顿时换了:学历有何用,还不如家境好、能力强。
所以,本科以下阶段人们过度看重分数和成绩,本科以上阶段人们又认为一直读书就是个书呆子。很多专心搞学术的人,都会得不到认可:“反正考研考博都只是要糊个口,那么死脑筋去钻研学术干嘛”?
到底要不要考研?
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和专业而定
有的学生天生就有极强的科研兴趣,对于探索世界情有独钟。这类学生虽然是少数,总还是有。该类学生如果不是家境特别拉胯,那应直接选择考研。
另外,如果学生本科阶段读的是法律、医学、经济等对于学历要求很高的学科,那就一定要尽量去考研。毕竟,在学历几乎可以与能力划等号的专业中,学历高度就直接决定未来发展高度。
如果不能清晰地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考研,建议慎重考研
考研目的无非就那么几个:想要得到更大的平台、想要换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逃避就业、盲目跟风、想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的行业竞争力。其中,盲目跟风和逃避就业的学生,其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考研。
无论学生家境怎么样,如果自己都不清楚自己到底为什么考研,就一定要慎重考研。研究生学历虽然可以在某些领域中提升自己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会让自己选择变得束手束脚、不敢直面竞争和压力。
做选择时,一定要兼顾个人家庭条件
虽然研究生阶段有很多奖金、有各种补贴,但不是谁都可以凭自己的双手来保证自己读研阶段自力更生。一旦我们对自我经济能力做出了错误的评估,即便考上了,也会读得很痛苦。
如果大家经济能力不是很好,同时自己选择的专业又是更看重技术能力的专业,建议大家先去专业对口的行业中工作一段时间再去考研。到那时,我们不仅有一定专业实习经验,还有了一定储蓄。
总结:随着考研潮白热化,2022届、2023届考研人数将会持续上涨。所以,这几届的高校毕业生更要格外提防考研潮的威力,避免自己也被一时间的潮流给牵着鼻子走。考研这种人生大事,一定要有自己的看法和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