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有言:“父慈而教。”《战国策》亦书:“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几千年来,中华文化世代承继的传统美德之一就是父母对孩子毫无保留、不图回报的爱。
然而,不同家庭经济条件、生活态度、教育理念、人生哲学不一样,在对待孩子教养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方式不一样,原本是再正常不过之理。但许母的理解相反。
一、许母的爱与泪
哭戏是许母的大部分戏分。
姚家,一个小康之家,诗书、文化、礼仪、小资家庭,彰显着浓郁热烈而又直露的爱。祖孙情深、父爱如山、母爱似海。
错换人生故事当中,姚策养于小康富裕之家、长于呵护关切之怀,许母一生心血付于姚策,不让姚策受一点委曲、吃一点苦。
几十年苦心孤诣的付出、几十年含辛茹苦的投入,当一朝知晓亲生儿子郭威深处“苦海”,许母那断了线的泪珠如泉喷涌,她的心理平衡再也维持不住。
一生痴爱、半生委屈,全网哭诉,尽付泪涌中。
二、许母的傲慢与偏见
许母从小为姚策成长提供优越条件,养育姚策长大,为其学业奔忙,为其事业奔走,为其购房筑巢,为其聘娶妻子,照顾子媳坐月子,帮助小两口带孩子,且为已结婚生子的姚策提供按揭还款。
姚策生病后不惜为其治病割肝,不惜债台高筑,此可谓倾尽心血。
然而,命运开了这么大的玩笑,本来明月相付的心,而今许母一腔热血、一往深情却错付沟渠。
这使许母成功收获了大多数人的同情心,并一举做出了那一连串的出格的行动。
这也使得她那藏于骨子里的“富养之爱高尚于穷养”的傲慢与偏见彰显无遗。
她说:由于错抱,医院赔我多少也不够,800万?
她说:医院赔偿款,如有100万,她得拿80万。
她说:我儿威威做牛做马,威威名下无房,姚策的房得还给我。
她说:从小到大,花了多少奶粉钱、看病钱在姚策身上。这些怎么补偿?
是啊,许母的帐目也是清楚的。
三、郭威所享朴实而真切的爱
尽管网友对郭父杜母有微词,甚至批评,但丝毫不影响郭家对郭威的那种自然朴实而真切的爱的存在。
有一说一,在对待儿子方面郭家父母也是倾情付出的。杜母曾言:“谁不把儿子当个宝儿啊”。可怜天下父母心,一句“当个宝儿”道尽天下父母心。
杜母家,一个温饱之家,粗放、宽和、散养、底层家庭,然也流露着自然朴实而又真切的爱。
尽管网友对杜母有微词,甚至批评,但丝毫不影响郭家对郭威的那种深沉含蓄而真切的爱的存在。
虽然杜母家生活条件不太好,但是他们也是半生勤勤恳恳、开过饭店送过盒饭(小民生活不易),奔波劳碌养育郭威长大,也供其上了大专,之后郭威还考上了辅警。
杜母家生活条件不好,郭威确实送过盒饭、照顾过智障姐姐。但是,这正是千千万万农村或小城市家庭的真实写照。
在这样并不富裕的家庭,即使是亲生儿子也是这样养育的,不能因此而认为杜母将郭威当成了长工。
杜母为郭威准备了大婚房,为其娶妻田静,郭威现育一对儿女,家庭很幸福。郭威在采访中自述:过得很幸福。
从结果来看,郭父杜母还教育出了郭威宽和、隐忍、善良的品格,算一种教育成功吧。
三、爱无贵贱,富养穷养更无高尚卑微之别
无论爱的浓郁热烈还是深沉含蓄,都是“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之义的生动体现。
上一代的毫无保留、不图回报,成就了中国式带有“数世同堂”特点的家庭的世代承继、薪火相传,这种对后代看似包办的照拂却更具生命力和传承性,也沉淀成为中华文华特有的传统美德之一。
对子之爱,父母皆有。只不过,不同家庭经济条件、生活态度、教育理念、人生哲学不一样,对待孩子教养相异。此所谓性相近,习相远。
但是,爱能称重吗?爱能比价吗?爱能度量吗?不能。多数时候,穷养的孩子却更感恩。
许母富养的姚策与杜母穷养的郭威,又是一种多么深刻的反讽?
也许这就是许母痛苦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