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英语在中小学主课地位之争:解决整体英语教育问题的契机
最近有关“取消英语在中小学主课地位”的问题在媒体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有知名学术期刊编辑部就组织了一批英语学界知名专家,“为了使社会各界对中国目前的外语教育现状、地位和作用形成更为清晰的认识”拨云见日,指点迷津。几位专家异口同声地反对取消英语在中小学主课地位。同时指出:“与其讨论英语是否应该设定为必修课这样的话题,还不如将我们的精力更多地集中于研究如何更为科学、更有效地帮助老师较好英语、帮助学生学好英语,办好人民满意的英语教育”。对这一点本人倒是持赞成的态度。可是以本人对英语界的了解,为了探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每年各种各样的学术会议、研讨会、专题会、专家论坛开了一箩筐,花费的人力和财力数以万计,似乎并没有找到解决问题之道。
本人之前曾就“英语在中小学的主课地位”为题撰写拙作两篇(里瑟琦科教观察),提出了“应该取消英语在中小学的主课地位”的看法。并且提出英语界一定要抛弃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本着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终生发展着想的理念思考英语教育问题。本文以为,要对目前中小学的英语教育问题进行改革,不能采取“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孤立片面的视角来看待问题,也不能将其局限在英语圈内关起门来讨论,而是应该将中小学英语教育和大学英语教育,甚至是研究生英语教育联系起来,将其看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从教育学的角度加以科学的审视,才有可能找出适合时代要求和中国国情的英语教育之路。
本人在前两篇拙作中指出,教育有自身的系统。如果从系统思维的角度和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来审视,把英语教育纳入整个教育体系中加以考虑可能更加科学。为此,本文从整体教育的层面,把英语教育纳入到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审视,提出了一个“一贯通两变通”教育模式,具体内容表述为以下五点。前三点是对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提出的改革措施;第四点为专门针对英语教育提出的改革措施;第五点为实施这些改革所要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第一、教育理念。
人类教育理念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已经走向科学人文主义时代,倡导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成长,多样化成长。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理念要求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终生发展着想来开展教育活动,构建知识、能力、品格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第二、依照以上教育理念,围绕知识、能力、品格设计学习科目。
科目的设置及其在校学时的分配要按照科目学科性质、对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多样化成长等因素来设置。这里最难把握的就是学生成长的个别差异性问题,因此除了一些最基本的科目(语文、数学)以外,大多数科目均设为副课(中小学),不能设为高考必考课;大学外语(英语等)不应设为必修课。当然,每个学段(小学、中学、大学)应该侧重点不同。
第三、科目设置要坚持“一贯通两变通”原则,明晰各阶段学习内容。
“一贯通”就是小学、中学、大学都要进行品格养成教育。小学品格教育重点放在日常基本行为规范和中华传统礼仪;中学品格教育重点放在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方面,大学品格教育重点放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方面;三个阶段都要培养法律意识。
“两变通”就是在小学、中学、大学阶段在知识和能力培养方面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学习特点进行调整。小学阶段,就知识而言,注重启蒙学科知识传授;就能力而言,主要以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专注力等为目标。从学时比例而言,知识传授要低于好奇心、想象力培养。中学阶段,就知识而言,注重各学科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就能力而言,主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意识、初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时比例而言,重点放在知识的积累,兼顾能力培养(初中和高中稍作调整)。大学本科阶段,就知识而言,前期以通识教育为主,后期促进通专融合。就能力而言,加强批判性思维培养。此阶段坚持知识和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研究生阶段,就知识和能力而言,注重专业知识学习,同时强化能力培养,逐渐向能力培养倾斜。
第四、就英语学习而言,坚持英语科目对大多数学生(大学英语专业除外)而言的工具性课程属性和技能型本质。
依据外语学习特点,确定三个阶段学习任务。小学阶段,主要从语音、语调学习为主向以阅读技能培养为主转变,重点强化阅读习惯(包括扩展眼幅范围[eye span]、克服内部声音[inner voice]、抑制发声[vocalization]),养成用眼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等。中学阶段,初中学习重点放在语法学习,同时加强词汇记忆。高中重点放在扩大词汇量方面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介绍西方文化基本知识。整个中学阶段要协调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培养。大学阶段,建立语言学习中心,对选择英语学习的学生来说,重点强化英语写作。学生可根据自己人生规划、专业学习对英语水平的要求有选择性地学习,同时开设一些英语文化方面的选修课供感兴趣的学生学习。研究生阶段,对选择英语学习的学生来说,取消英语基础课学习,强化专业英语学习,重点强化学术思想的英语表达能力。
第五、对现有教育模式进行革命性改革。
1)按照“一贯通两变通”的原则,从知识、能力、品格三个方面对现有小学、中学、大学课程内容进行改革,按照人才成长规律编撰教材。2)坚决杜绝超前学习现象,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这是包括英语教育在内的整个教育体系是否能够成功进行革命性变革的前提和基础。3)中小学都不应将英语作为主课,大学不应将英语列为必修课(英语专业除外)。4)按照各个学习阶段对品格、知识、能力培养支撑课程的要求彻底改革考试模式。5)改革现有高考模式。除语文、数学为必考科目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人生规划,选择一门自己擅长且有学术兴趣的副课作为高考必考科目。就英语而言,如果学生对外国文化感兴趣且有所特长,可以选择将英语(或其它外语)作为一门必考科目。6)学校可根据实际条件,增开除英语外的小语种如法语、德语、西班牙等外语课程,允许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学习,避免英语独大的局面。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真正做好教育绝对不是这样一篇短文所能说清楚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我们国家已经进入新时代,和经济改革相比,教育改革显然滞后,而且更加艰难。本次有关“英语在中小学的主课地位”问题在社会上引起如此之大的反响,不正是给我国目前整体英语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吗?!
作者 | 魏耀章 同济大学英语系
编辑 | 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