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自媒体发文曝光“海淀鸡娃”一系列微信公众号背后的集团运作内幕。文章发出后,当事人之一“肥肠妈”发表声明,此事也引发网友对“鸡娃”“贩卖焦虑”的关注和热议。
(“鸡娃”意为打鸡血式教育孩子)
“海淀鸡娃”号
背后的集团运作
4月8日,有自媒体发文称,“海淀鸡娃”的公众号里,有一批独特的号使用“海淀X爸”“海淀X妈”,俗称“海淀帮”。这一类公众号的文章内容,看似是分享教育心得,中间却穿插着“晒娃”和“带货”。
文章表示,这些公众号的人设都是带娃的爸妈,但帐号主体认证的却是某某公司。现在的“海淀帮”,已经是集团运作,范围也超出了海淀地区,甚至延伸到了上海,昵称也已不局限于“海淀”。
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通过“天眼查”查询某个帐号的认证主体“北京三旬相见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公开资料显示,该企业投资15家公司,其股东之一任职13家企业、担任11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经查询,“海淀鸡娃”某些微信公众号的认证帐号主体,即为“北京三旬相见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控股公司。
北京三旬相见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关系图
其中一位股东任职13家企业
(请横屏查看股权穿透图)
一些关注了“海淀鸡娃”相关公众号的网友表示,自己曾经因为看了文章特别焦虑;团购的绘本存在质量问题;曾发现几个公众号集中推某个教育类课程;买的资料太多了看不完。
有的网友总结出“海淀鸡娃”号的文章套路:先贩卖焦虑,再安利产品。
有网友认为,号主分享育儿经验,但借鉴与否是个人选择。
也有网友认为,被动“鸡娃”的父母其实也是受害者。
“肥肠妈”回应称侵害名誉
“海淀帮”集体改名
4月8日当天,文章中提到的“海淀鸡娃”公众号之一“肥肠妈”声明,称“青朱”公众号的文章中提到的海淀肥肠妈的相关信息已经严重影响和侵害到个人名誉,要求立即删文。
北京日报发现,曝光“海淀鸡娃”号的自媒体文章和“肥肠妈”的声明均被标识为“内容存在争议”。
4月9日,“海淀鸡娃”系列公众号集体更名,“海淀”二字不再出现在这些公众号的名称中。
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将持续关注此事进展,希望相关教育部门引起重视,关注“贩卖焦虑”现象,为家长和孩子营造一个清朗、良好的教育氛围。
密集教养方式
背后是“育儿陷阱”的恐慌
不同的家庭虽各有各的“鸡娃”之道,但他们的悲喜是相通的。
几乎每隔一段时间,教育焦虑都会以各种面目、借着各种梗卷土重来,不少人虽“身经百战”但仍无招架之力。不少人在虚拟社区吐槽或抱怨、指责或反叛,但一旦回到现实社会,却还是选择继续自己的“鸡娃”大计。
更为现实的是,在一个容错率比较低的社会,谁也不愿意因为自身的经济社会地位造成育儿差距,而育儿差距又将孕育出更多的不平等。育儿差距如何导致价值的不平等?
《不平等的童年》一书的作者研究指出,相比成就自然式的培养方式,童年经过协作培养的儿童在未来更有资本变成社会利润。说得直白些,经过密集教养的儿童在长大之后能赚取更多的收入和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一些收入一般的家庭,在给孩子报课外班的事情上从来不犹豫,背后很可能是“育儿陷阱”带来的恐慌。
过去40多年的改革开放,让现在这一代中小学生的父母享受到了巨大的发展红利,他们也因此被称作“站在自动扶梯上的人”。他们只要随着时代的浪潮一同向前,就能收获体面的生活,积累到一定的社会财富。到了他们的孩子这一代,面临的是依旧稀缺的优质资源和更为残酷的淘汰机制,在此背景下,教育的经济利益被进一步放大,更多父母下场加入育儿“拼杀战”也就不足为奇。
对于选择了密集教养方式的家庭来说,父母俨然成为经纪人,在体制内外所提供的诸多课程等资源中进行挑选,并为他们的孩子重组制定出最佳的资源组合。在这场堪称参数化的设计中,不同孩子拿到的设计规则和具体参数不同,但输出端的结果则并无大异。
这种“殊途同归”,从育儿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对照以往的参照系,或许是没错的,但当这么多的孩子经此“参数化设计”都达到同一个或者相似的结果,还会有赢家吗?当技术重塑生活的进程加快,按照旧经验进行的参数设计,还能完美适配新社会吗?即便在这场激烈的育儿竞赛中取得了经济学意义上的成功,又有多少会是孩子真心期待的结果、真心想要的生活呢?
我们尽可以自嘲或者嘲讽“鸡娃”者,但是然后呢?每个人都没有确切答案,也都在等待一个答案。
你关注过“海淀鸡娃”号吗?
你有多少好友关注了?
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