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凌晨2点,大连理工大学一位研究生自缢身亡。在这之前,他在微博上留下了自己的遗书。
在他的遗书中,没有愤怒的指责,有的只是平平淡淡的叙述。但正是这样一份毫不偏激的遗书,却透露出浓浓的绝望,让人心情十分沉重。
导师没有问题,没有压榨,没有打压,最多也就是喜欢和学生聊聊行业背景和发展前景,导师也没有不让他毕业,甚至还为他争取只发相对简单的专利。
而学生本人也没有问题,没有懒惰,没有缺少规划,一直在努力的学习,一直在努力地做实验。
学生本人也非常友善,没有指责任何人,只是客观描述了学习和科研的痛苦。他的遗书甚至有诙谐的成分,显现了这是个对生活充满热爱的年轻人。
唯一的问题是疫情浪费了半年时间,修仪器浪费了一点时间,沟通不畅导致了一部分工作白做,但前者是天灾,后者在科研工作中也绝不罕见。
看起来哪里都没有问题,但人还是走了,说明必然是有问题。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压力,承受不住压力才是崩溃的根本原因,尽管不知道哪件事才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位同学读研是为了逃避找工作,但没想到刚考上研究生,就业形势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想尽快完成实验,完成毕业论文,然后专心备考公务员。
然而实验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无用功造成的沉重压力摧毁了他最后的意志,直接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至于他的愿望,是希望来生成为一只猫,只因为猫不需要承担如此沉重的负担。
在这件事之前,在一个论坛上也曾经看到过一个研究生的自述,这位研究生的情况和大连理工的这位同学也有相似之处,同样是为了逃避就业而选择读研。
这位同学也是一样,在实验室怎么都出不了成果,完全一样的条件,完全一样的操作过程,但就是能够得出不同的结果。
一段时间,这位同学也相当崩溃,他甚至觉得读研就是劳改,3年起步,表现不好还要加刑。劳改的罪名也很明确,找不到工作。
有段时间他特别理解武侠小说中的悲情人物,比如乔峰,比如张翠山,死了或许也解决不了问题,但活着实在没有什么意思。
但他运气好,导师收了个小师妹,开朗的小师妹给了他极大的鼓舞,才最终从这种颓废中走了出来。
事实上,并不是研究生和博士生压力才这么大,现在的学生压力普遍都非常大。中学生跳楼也已经不是偶然事件了,尽管都有各自的原因,但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是学业压力太大。
中考,50%的人可以读高中,尽管高考有80%以上的学生可以考上大学,但985全国平均录取率不到1%,211全国平均录取率不到10%。要挤进这前10%,又谈何容易。
当考大学,甚至是考985,211成了学生唯一的出路时,从初中甚至从小学开始,学生就背负上了沉重的压力,这种压力一直存在,一直伴随着学生成长。
这种压力从未消失,不但没有消失,随着中考和高考的临近,反而会越来越沉重。现在学生中抑郁症患者数量急剧上升,也和这种压力不无关系。
读研也好,读博也罢只不过是这种压力的持续,当个体承受不住这种压力时,悲剧也就自然发生了。
学霸是不是有这种压力?或许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但绝大多数考上大学的学生都不是学霸,他们只是普通学生,他们是靠勤奋,靠努力,靠顶着压力一步步前行才走到这一步的。他们必然存在这种压力。
有点学生到了大学完全没有学习的欲望,只想完全放松自己,本质上是对这种压力的一种反弹,也是心理上对这种压力的一种排斥和抗争。
从这个角度来说,教育部提出的对学生减负的政策无比英明,但遗憾的是,政策对了,但配套的措施太少,简单说,除了上大学,并没有给学生其他的出路。
也许哪一天,学生和家长能够开开心心地去读中职,中职也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技工也能得到广泛的尊重,也能体面地生活,这类的悲剧才会从根本上得以杜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