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谁也不能否认,乡村教育正在走向衰退的过程中,而且,这个进程是在加快,暂时看不到任何减缓和停止的迹象。
还在世纪初,乡村小学校学生爆满,数百学生的乡村学校比比皆是。二十年不到的时间,走进乡村,学校的房子还是最好的房子,可是,很多乡村学校已不复往日的喧闹,很多学校只有寥寥无几的学生,从数百人的完小,变成百把人的初小,再从初小变成教学点。很多年轻的老师都走了,在坚持的,都是年老的本土老师。
这种现象往往让人心生凄凉,感叹乡村教育的衰退。这个衰退的过程,不仅仅是学校规模的变小,学生和老师人数的锐减,家校关系也在这变化之中悄然发生了变化,这才是最令人感叹之处。
现在乡村学校的学生都是什么学生?是那些要关系没关系,又没钱进城买学区房的农民子弟,大多都是我们所说的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把孩子交给老一辈,孩子的爷爷奶奶照管。父母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一年回家一两次,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他们对孩子的读书很少上心,即使有个别重视的,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而爷奶辈,大多是真正的农民,他们对于孩子只能是照管,管吃管穿,至于教育,基本上是散养状态。
在这样的状态下,留守的老师确实是无力回天,把这些身上毛病不少的孩子教好。老师在解释、说明或者强调孩子的这些家庭因素时,在家长听来,心里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肯定是心里很不爽。
这些家长又是什么想法呢?他们想到的是,这些老师是被剩下的老师,虽然他们在以往,一直承认他们是很好的老师。但是,在当前乡村学校衰退的情况下,当初的认可已经不复存在。他们看到年轻老师都飞走了,年复一年,只有这些老教师在坚守。当然,他们不会认为是坚守,而是认为被剩下了。
老师觉得教的是剩下的孩子,家长认为孩子是被剩下的老师在教。在这样的心态下,让老师和家长相向而行,形成合力,已经是美好的愿望了,与现实有了很大的距离。
而实际上,乡村学校的衰退,不是因为老师被剩下,他们一直是很好的老师,也不是因为孩子被剩下,他们原先跟别的孩子没有什么两样,并非流走的,都是好孩子。真正的原因,是正在进行的城市化进程,乡村学校的衰落,不过是整个乡村衰落的一个缩影而已。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进程之中,在这个进程中,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其实就是现在孩子的爷爷奶奶辈,而现在正值壮年青年的一代,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他们只是农民的子弟,但早已是工人了。他们有个特殊的称谓叫农民工。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因为我国的户籍制度改革还不到位,这些人中,其实很多人已经是市民了,不再是农民了。一旦户籍制度跟上这个进程,这些人都是市民,根本不是什么农民。
这些保存着农民身份的市民,在城里或买房或租房安家落户。他们中的大多是孩子,都在他们买的学区房的城市学校就读了。有的虽然暂时还买不起学区房,但凭着居住证和工作证明的年限,孩子也可以在城市学校就读。何况,还可以找一些关系走一些其他的路呢。
孩子们去城里了,城里学校学生人满为患,农村的年轻教师也流到城里了,于是,只有老教师在坚守,在教那些留守的孩子。
说到这里,我们应该很清楚了,这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不是农村老师的错,也不是农村孩子的错。没有谁错谁对,这是历史的趋势,谁也阻挡不了。
对于乡村学校,现在要做的,就是创造良好的条件,比如提高乡村教师地位和待遇,让坚守的老师放开手脚教学,吸引年轻的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让留守儿童的家长懂一点教育,与老师相向而行,同心协力,共同教好留守的孩子。不要想什么学生回流到乡村学校的事,那种逆趋势的事,根本不可能发生。
声明:资源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平本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如您喜欢本平台,请介绍给您身边的朋友们一起分享!欢迎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