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直呼《小舍得》卷得离谱,那现实中狂报班的孩子啥样了?

近日,热播剧《小舍得》再次引发对于“教育内卷”的热议。

很多网友直呼,太卷了!卷得窒息!卷得离谱

但是,这是否也是现实的缩影呢?

近期,北京市部分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复课,家长圈中“报复式”报班上课现象频现,据说有学生被家长强制安排,一个周末全天排满了7节课外班课程,孩子直言回学校上课没精神,上学时间成了自己躲避父母的“偷闲”时间。也有孩子回家要写很多课外班作业,基础不扎实就开始“抢跑”。

那么,针对这些校外报班对学校教育的冲击与影响,家长到底忽略了哪些问题?

为了保障孩子能有效接受正常的学校教育,在处理孩子报班问题上,要如何正确对待?

“小迷糊”“小磨蹭”增多了,原来是校外报班太多惹的祸

刚开学不久,有不少老师反映:班中的“小迷糊”多了,有的孩子睡眠不足,在课堂上打起了瞌睡;班中的“小磨蹭”多了,有的孩子课外作业增加,校内作业质量有了明显下降;班中的“小抱怨”多了,有的孩子时间安排过紧,与家长频频产生矛盾……

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教师毛宇歌表示,班级中很多学生目前都在课外报班,选择的课程以数学、英语为主,报其他学科辅导班的学生也不在少数。多数学生上课形式是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周一至周五的晚上家长会为孩子安排网课,周末则是奔波于各个教育机构中。毛宇歌称,家长焦虑的同时,不少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非常有限。许多学生也因为课外班较多,课下任务过重,急于完成每项学习任务,但质量大打折扣。

芳草地国际学校富力分校教师李蓓蓓分析称

填报课外辅导班集中在以下三类人群:

第一类是学生学习能力很强,家长们希望孩子们一直处于领跑的位置;

第二类是学生学习能力较弱,在学校对于知识消化不良,家长们便对于课外辅导抱有极大的希望,认为增加了课外辅导时间学生的学业就有可能进步;

还有一类是学习能力中等水平的学生,家长看到其他人都在课外辅导,迫于大环境压力,随波而行。

学生报辅导班分为兴趣类和学科类,学段越高学科类占比更高。报学科类辅导班的学生基本可以分为两类:培优和补差。基础较好的学生期望保持优势,基础较弱的学生希望补齐短板,主要报考科目常包含数学、英语、物理这几科。

北京第十八中学教师王玉坦言,相当多的学生报了不止一门学科辅导班。虽然在短期内孩子的成绩可能会有所提升,但大量的报考辅导班可能会对学生学习带来以下不利影响:

学生自己的放松时间被挤压,时间长了容易产生疲倦、厌学、心理负担过重、睡眠不足、校内作业潦草应付等问题,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部分学生被动接收老师讲授的内容,而缺乏自我总结反思、知识内化过程,学生虽然在知识层面得到了强化,代价是弱化了学生自学能力。提前学习让学生失去了对新知识的好奇和求知欲,从而导致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不能紧跟老师的课堂思路,课堂上老师补充和拓展的内容容易被忽略,最终养成不良学习习惯,严重者更会干扰正常教学秩序。

课堂常见情况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只知道结论而不知道结论产生的过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衡量“受益”度,且报且适量

毛宇歌

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在报班前家长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与孩子一起本着适度与适量的原则为孩子选择课外班,根据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选择合适的课外辅导班,找到孩子的不足之处进行有针对性的补习,同时找到孩子的特长,在课外班中进行加强。我们要充分考虑孩子的接受程度,能够在完成学校学习的基础上选择。

除此以外,孩子上课外班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情况。看看孩子在课外班的学习情况是否达到了我们的预期,如果孩子出现了明显的抵触心理、疲惫状态或成绩下滑,我们需要及时与孩子、老师进行沟通,找到根源,适当地调整课外班。

重视校内学习不以成绩好作为评价

李蓓蓓

芳草地国际学校富力分校

家长朋友们一定要正确认识课外辅导的作用,不可以过分依赖,不要认为进了课外班就进了“保险箱”。家长们首先要重视学生的校内学习,要主动与学校老师们充分交流沟通,全方面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再理性分析孩子是否需要课外辅导,或者哪种课外辅导真正能产生效果。

其次,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最重要的,因为中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还不完整,不可以按暂时的成绩好坏来评价孩子。

最后、家长们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鼓励他们去尝试。

切忌“加重催化”家长还需溯本求源

陈艾媛

北京小学

“思维训练”,“数学提升”,“大语文课”,“英语考级”……对孩子而言,叠加在身上的补习课程越多,看似收获越大,但这真能带给孩子持久学习力的提升吗?

家长们“广泛学习”的初衷,可能换来的是孩子“拼盘式的学习”,缺乏系统性;“提高效率”的初衷,可能换来的是孩子“赶场式的学习”,缺乏深刻性;“培优提升”的初衷,可能换来的是孩子“盲目式的学习”,缺乏稳定性;“自主学习”的初衷,可能换来的是孩子“填鸭式的学习”,缺乏主动性。

孩子穿梭于校内外不同的知识体系和大纲编排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就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归纳,从而缺乏深入思考与探究,容易将所学内容在“地基不牢”的情况下做简单叠加。长此以往,类同于快餐式的补习,会彻底击垮习惯的基石,使孩子丧失自主学习力。

横看学生差异,参与补习班的孩子会赢得一时,这暂时的“超越”是“超前学习”所带来的,并非孩子之间拉开的本质性的差异;纵观个人发展,参与补习班的孩子会瞬间提速,这暂时的“加速”是“加重催化”所带来的,并非孩子本身具备了终生学习力。

那么,家长们面对孩子纷繁的线下培训选择,应该怎么做呢?

家长需要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即认真衡量补习班数量与孩子学习能力提升是否成正比;家长需要考虑“当下与未来”的关系,即目前的补习是否能够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从而使他获得长久发展的动力;家长需要考虑“个体与家庭”的关系,即课外补习是否有益于亲子关系的良性发展,使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中收获健全人格。

基于三种关系,家长应该溯本求源。“源”其实就是学校教育,这是孩子的教育主场。

家长可以多看看,通过孩子完成的课内作业,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度和情况;多听听,通过孩子讲述的校园生活,发现他们的学习漏洞和困难;多想想,了解孩子暴露的学习问题,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多试试,相信“孩子本身就是教育者”,协助他们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在这样做了之后,就会梳理出哪些学习内容是学校教育完全可以解决的,哪些是需要亲子共学达成的,哪些是需要校外教育来补充提高的。

文字:张莹

编辑:张秋颖

美编:郁美静

编审:郝彬

终审:王宇 苏金柱 鲍丹禾

视频素材来源:新浪微博@萤火虫瓜甜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