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平洋,有一头频率52赫兹的鲸鱼,它被称作“世界上最孤独的鲸鱼”;在我们身边,有一群同样孤独的孩子,他们被唤作“星星的孩子”。
“我自闭了”“我想开了”
仿佛成为了现在年轻人的一种调侃方式。
然而。。。。。。
生活中就是有这样一群偏离正常生活轨迹的孩子,他们的世界,需要人们的帮助。
他们的世界本就比常人孤独,却奈何还要受到外人的不解和冷眼相待。
对于家庭来说,当孩子确诊的那一天,仿佛就是走进了地狱。
每143名儿童中就有1位自闭症儿童。
目前我国自闭症流行率为0.7%,根据2016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意味着中国6-12岁的自闭症儿童总数为70万。
得益于现在媒体报道、公益宣传以及科普推广,「自闭症」一词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而“自闭症”人群正越来越多地走入大众的视野中。可这并不能代表,人们对这种疾病能做到真正的了解。
自闭症曾经被错误地认为是儿童精神分裂症,但实际上它是一种神经发育性障碍:
全称为“自闭症谱系障碍” ,是一种从幼儿期开始显现的终身神经系统疾病。自闭症谱系障碍一词指向一系列特征——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及重复刻板行为等主要特征。
自闭症的性质又分为真性自闭症和假性自闭症。
真性自闭症的形成原因是由基因突变所致,根据演算所得人类真性自闭症比例应该接近十五万分之一,属于罕见疾病。而且目前没有有效的康复办法。
假性自闭症的形成原因是由于影响人类学习能力中的几项能力要素发展不均衡导致。即某项能力极弱或某项能力过强,致使患儿有可能丧失部分或全部的思维能力,造成终身智力缺陷,表现出真性自闭症的特质。
例如,在表现出特别胆量小行为的自闭症患儿中,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存在早期大脑视觉记忆能力发育过强的情况,视觉记忆难以忘记,造成患儿与同龄儿童相比他们对环境更加敏感,自我保护意识也更强,因此患儿不敢与身边不熟悉的人对视,失去对身边事物观察、模仿的机会,也失去了学习具体知识的机会,长此以往患儿们缺失去了成长的机会。
据统计:自闭症的发病率为2‰~3‰,其中真性自闭症占比低于0.2%,假性自闭症占比超过99.8%。
假性自闭症又分为几大类:胆量特别小、兴奋度过高、阿斯伯格综合征、语言天赋弱、观察力和感知力弱、脑发育滞后、不明原因,部分孩子有两项以上问题。
我们这里就来大概的了解假性自闭症的几大类:
胆量特别小
胆小型患儿往往视觉记忆能力过强,对环境过度敏感,他们的自控力低于恐惧。此类患儿占被确诊为自闭症患儿的70%,是假性自闭症中占比最多的。
患儿由于胆子特别小,再加上本能的过度自我保护,往往会过度焦虑、排斥他人,常常表现为不敢与人对视,没有观察周边环境的意识,不敢面对现实,时刻都在逃避。
兴奋度过高
兴奋度过高的患儿往往专注力特别弱,其原因是自控力难以超越大脑的兴奋度。这种症状是非遗传的。
兴奋度较高的这类自闭症患儿由于兴奋度长期处于较高点,在生活中表现为:睡眠时间短、精力旺盛、入睡困难、专注时间短、自控能力差,同时由于其专注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学习能力极弱。
阿斯伯格综合征
这是一类自控力发育严重落后的假性自闭症儿童,是一类系统比较庞大的疾病。阿斯伯格综合征是人类进化的产物,是人类基因突变的产物,这个进化可能不完善。
语言天赋弱
此类患儿语言天赋极弱,往往是由于听觉能力发育严重落后引发的。此类患儿的症状往往不是由单一先天原因造成的,很可能是多种原因所致。
观察力和感知力弱
这种类型的患儿,往往对环境感知力能力弱发育严重落后。患儿占被确诊的自闭症儿童的10%,占正常儿童的万分之二至万分之三。
脑发育滞后
患儿脑发育滞后,造成专注力弱,自控力难以提升,占被诊断为自闭症的患儿中占比6%,此类患儿普遍存在兴奋度低的情况。这类儿童占同龄儿童的万分之一。
当然是否还会有其他的症状之类的就还有待研究。
那么家庭中我们要怎么知道孩子是否有自闭症倾向呢?
在这里我们就从“自闭症的常见表现”,来带大家一起了解。
说起自闭症的常见症状,人们最先想到的莫过于“不合群”、“不说话”,可实际上,这些还远远不够……
基于人们对自闭症症状表现的了解,下面给予详细说明。
作为一种“谱系”障碍,自闭症儿童之间的症状类型和严重程度各不相同。有些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他人的帮助较多,有些则较少甚至不需要。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 5 版中的诊断标准规定,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人必须完全满足三类社交方面的标准和四个行为标准中的两个。
三类社交方面的标准:
1.社交——情感互动障碍
包括不恰当的社交方式和不能来回对话;缺乏分享兴趣、情绪和情感的能力;缺乏主动开始社交互动或应答社交的能力。
2.非言语交际行为上的缺陷
包括无法同时使用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方式、眼神交流异常、缺少面部表情或手势。
3.发展、理解和维持人际关系方面的缺陷
与同等发育阶段的儿童相比,存在发展和维持人际关系的缺陷,包括无法根据不同社交情景调整自我行为,对他人不感兴趣。
四个行为标准:
1. 重复的言语或动作,例如重复简单机械的动作、模仿语言、重复使用物体或特殊语言。2. 坚持同一性,过度依赖惯例、固定模式的语言或非语言行为,或对变化过度抗拒。3. 狭窄兴趣,极度狭窄、固定的兴趣,例如过度关注不寻常物体、长期过度局限于某种兴趣。4. 对感官刺激的异常反应,对感官感受反应过度/迟钝、或对环境带来的感官刺激有异常兴趣。例如对疼痛、热、冷不敏感,迷恋物体的气味和触感,着迷于灯光。
除了上面讲述的自闭症儿童的特征,我们知道自闭症中的部分儿童还会出现自伤、自残的等异常表现,他们与正常儿童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家长可据此推断孩子是否有自闭症倾向。
从源头开始,早筛查早干预
早期诊断就可以早期干预,那么也就可以早期治疗,如果我们的小朋友在两岁甚至更早的年龄给予诊断,早期开始治疗,那么这个孩子获得的起到事半功倍改善机会就会明显高于在较大年龄才开始干预的效果。
研究表明,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可以极大帮助孤独症儿童康复,能有效降低未来照料支持的强度,减少给家庭、社会带来的长期负担。
限于认知等诸多原因,目前社会上仍然有人对于孤独症患者还有许多误解。他们往往被“正常人”定义为“有障碍”的孩子,失去了正常上学、交流的机会。但事实上,这些“来自星星的孩子”可以通过及时有效的系统治疗,正常就学、甚至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一定要带孩子到相关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越早发现治疗效果越好,所以早期分辨症状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