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努力三年,就是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能选择心仪的专业,但大学毕业后真的就能选择对口的工作吗?事实上,许多大学生毕业后都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埋没了自己的天赋和技能。
前不久,老赵邀请我去家里吃饭,刚进门就看到几张陌生的面孔,都是一些年轻人,看样子就像刚毕业的大学生,一脸稚气,随后老赵就介绍这些年轻人刚刚来单位不足一个月,就趁着十一放假登门拜访,来都来了一起坐下吃个饭,大家都认识认识。
老赵48岁,第一学历是大专,第二学历是本科,这学历放现在看起来不高,但这几个手下却不一般,都是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其中有一个还是研究生。
说到这里,几个年轻人嘴角都露出尴尬的笑容,既有不好意思,也是在掩饰难堪,因为老赵是一名县城公务员,科级干部,这几个大学生是单位里的基层科员,在县城工作工资只有2000多元,尴尬的笑也是因为学历太高,却做着最普通的工作。
与这几名年轻人聊了聊,他们的专业都是一些听起来高大上但较冷门的专业,稀缺专业应该很好就业,双一流毕业生都是企业抢着要的人才,愿意进体制内从事一线工作实属罕见。
真是越来越不理解年轻人的想法,但这个问题越想越有意思,名校毕业,放弃学历和专业进体制难道是将来的趋势吗?也许是趋势,也许是无奈。
我回忆起身边在机关单位上班的朋友,似乎都做着与专业无关的工作,目前岗位也都是社区或一些公益服务岗,这些岗位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我们口中的好单位,先不说具体岗位,只要报出单位名字就让旁人羡慕。
大专生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学历压学历,现如今,小学教师的队伍中都有不少研究生和博士,大专和本科的生存空间在不断缩小。
高学历人才确实更容易考进好单位,笔试靠脑力,面试靠能力,面试官希望招到学历更高的人才,这样在将来就可以打造出一支高学历队伍,有利于单位的发展。
名校毕业生放弃大学专业,考进县级单位是不是荒废了人才?
当时我是这么想的,但在我与这几个年轻人酒过三巡后,改变了我的想法,他们自有打算,眼光更长远,有大局观,仅用三点就说的我心服口服,老赵这个科级领导也竖起了大拇指。
1、即使名校毕业又如何?现在名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太多了,多少外卖员都是高学历,进县级单位虽然要放弃专业,但有一个稳定的单位,受益终身。
2、体制外的单位竞争过于激烈,且压力较大,在快节奏的工作环境很容易被淘汰,与其冒着被取代的风险,不如选择更平稳的平台,将来单位的资源也会向我倾斜,尤其是高学历的年轻人,单位都会重点培养年轻人,这是年龄和学历的双重优势。
3、高学历人才在体制内有优先提干的潜规则,现在单位里的领导都非常年轻,有许多90后都已经做到科级干部,领导年轻化这也是趋势,相比外面狼多肉少的单位,体制内会优先照顾高学历,虽然现在是基层,但不会一辈子在基层。
聊天时说了这三点,可见这几个年轻人非常有上进心,很有野心,将目标放得更远,懂得国家重视人才,好的资源会向高学历的大学生倾斜,在稳定的平台利于长久的发展,这样说,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对名校毕业生的吸引力真的很大,研究生愿意当小学教师也是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并不是为了当一名一线教师,而是有当领导的想法。
当下的毕业生考虑的如此长远,那么,高中生填报志愿干脆就别选冷门专业,选一些热门的行政类或司法类不是更好吗?反正将来也是为了进体制,但话并不能这样说,这只是反映出当下就业想法与取舍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人将学历和专业作为杠杆,以小搏大,不管在大学四年学了什么,反正只要一纸证书,能参加公务员考试就行,有用的不是专业技能,而是看学历高低。
对此,我有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既然很多大学生会将目标放在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大学是不是也可以定向给国家培养机关人才呢?可以分为技术类和行政类,就像是党校、军校一样,当然少不了严格的考核,只是在大学期间就学习行政和服务类知识,了解单位的工作内容,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单位,这样就不会让人才荒废,不然,冷门专业的人才会越来越少,某些行业始终得不到推动和发展。
那么,对于名校毕业生进基层单位做科员,你觉得是这是眼光长远还是缺乏拼搏精神?欢迎留言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