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密文化是个大毒瘤

这又是个悲伤而又令人愤怒的事件:4月9日,14岁的女孩胡羽(化名)在学校从高楼上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一个14岁的生命采取如此惨烈的方式结束,确实令人感到悲伤;而让人愤怒的是,她之所以采取如此极端的方式,是因为同学告密。

事情是这样的:胡羽把手机带到了学校,这是学校校规明令禁止的行为。有同学向老师告发了她,老师把胡羽叫到办公室询问。胡羽不承认自己带了手机,老师把胡羽留在办公室,去教室里搜手机。等到老师搜到手机并从教室返回办公室的时候,胡羽已经不在办公室了。就在这短短的十几分钟内,她从楼上一跃而下,年轻的生命就此逝去。

推荐关注:法眼法语、宾曰语云

胡羽所在的学校是当地名校,而且她还是独生女,家人遭受的打击可想而知。而在胡爸爸眼里,校方至少有四个过错,分别是:教唆和鼓励同学们之间的告密行为;处理学生问题时使用的方法简单粗暴;老师把胡羽单独留在办公室属于监管不力;校园管理中安全防护措施不够严密。

学校禁止学生携带手机本来没错,但应该采取有效的监督措施(如加装简单的安检门就可以杜绝孩子带手机入校),而不是采取“教唆、鼓励孩子互相告密揭发”这种最卑劣最粗暴的、也没有丝毫人性的方式。

这样的告密文化,在学校里屡见不鲜,简直让人无法容忍。前一段媒体报道有个学校,居然制定了鼓励小学生“揭发他人可获奖”的规定。

这些才几岁大的孩子,原本天真无邪,心地单纯善良,同学之间亲如兄弟姐妹。可教育管理者却鼓励这些懵懂的孩子去窥探其他同学的隐私,以换取在他们看来十分荣耀的“三颗星”,这实际上是教育管理者要把中国几千年的“告密文化”,硬让小学生来传承,真正是“从娃娃抓起”。但这么做的结果大家很容易预见到,那就是让同学之间由原先的简单纯真、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变成相互戒备、猜疑、疏远,甚至升级为相互敌视、报复的同学关系。这些小学生因为有了“三颗星”的鼓励,就会把“告密”,打小报告”这类原本遭社会普遍鄙视的行为视为光荣的使命,幼小的心灵无疑是受到了一次严重的污染。

这样的“告密文化”,还会令同学间失去起码的信任,让大家都在冰冷甚至不安全的紧张氛围和人人自危的现实状态中生活,因此容易诱发恐惧、焦虑情绪,不利于学生健康、健全人格的培养。

告密文化别说是这些孩子,就是成人也无法接受。我有个朋友,给我讲了这么一段亲身经历:前两年,他们单位有4个比较重要的晋级名额,5个候选人参与竞争。

在这5个人中,他的竞争力排在第二,他心想无论如何自己都没有问题。然而最后的结果出来,他竟然落选了!

这是他才听说,竞争力最差的那两个人,在领导面前做了大量工作。他无法接受这个结果,去找领导理论。领导趴在他耳旁说,有个竞争者关系已经调走,严格来说不属于本单位的人,没有竞选资格。建议他写一份举报材料把对方搞下去,他就可以顺利入选了。

他找到单位的相关人员,看到领导说的完全是真的。

朋友说,他当时很纠结,自己做事一向光明磊落,不屑于采取如此卑鄙的手段。但是家人和最好的朋友对他说,领导都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如果不听领导的话,后果会很严重。他经过再三犹豫,写了一份举报材料。

然而,后来单位几个领导经过研究,否决了他的举报。他这才知道自己被领导耍了,去问领导,领导一口否定自己说过让他举报的话。而他举报别人的消息在单位传的沸沸扬扬。他无法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一度患上了重度抑郁症,差点自杀。

一个成年人在举报面前尚且如此脆弱,何况是十几岁的孩子?

毫无疑问,教孩子“告密文化”,是罕见的变态教育。而产生如此变态教育的根源,就在于目前的一些教育管理者,本身就是“文革”过来人,他们非常熟悉“告密文化”,并在接受中小学教育阶段甚至工作之后依然运用自如。但“文革”毕竟已经过去快40年了,这些管理者还在以“告密文化”教育孩子,不能不说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吿密文化是个大毒瘤,强烈建议所有校园取缔这种没有人性的管理模式,制定更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们在阳光下健康快乐成长。

来源:老唐有态度 作者:唐山水

标签: 胡羽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