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从独立院校毕业的学生,是否在社会中很难生存,取决于他本身的能力和态度、事业发展规划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认知。
其实,我很理解那些担忧毕业于独立院校的学生生存问题的人。毕竟,独立院校尽管也是本科院校,可是由于它在大众的刻板印象中属于大学扩招范畴,又长期被划入三本,社会地位和认可度均低于全国普通本科高校、民办高校,因此很多人一听说大学毕业于独立院校,就会觉得“学校档次低”“学习能力不行”等。而这些也给不少就读于独立院校的学生带来一些困扰或者心理枷锁。
在这里,我希望看到这个回答的学生能意识到,再差的本科也是本科,再者,很多独立院校的教育资源和质量并不差。比如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它是一所独立院校,是1999年由浙江大学、杭州政府和一个企业共同创建,属于三本。不过,因为它挂靠浙江大学,所以师资共享。在教学、科研和就业等方面也得到了浙江大学全方位支持,由此有“最牛三本”的称号。
目前全国有186所独立院校,其中不少独立院校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尽管自2008年以来,教育部多次出台相关文件要求独立院校完成独立设置,以及尽早完成转设。可是,这并不能否认这些独立院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
因此,独立院校毕业的学生没必要因为“独立院校”而认为在社会中很难生存。
回归前文中的总结,在社会中是否很难生存,取决于一个人本身的能力和态度、事业发展规划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认知。
一、能力和态度问题。
我之前在其他文章中分享过两个案例:一个毕业于985的学生,大学虚度时光,勉强拿到了毕业证,却没有学士学位证。他在找工作时被很多单位录取,可是工作能力和态度却让他难过试用期,最后他选择回家啃老。一个毕业于专科院校的学生,毕业后进入私企努力工作,业余时间自学参加升本考试。两年过去,他升职为公司项目组主管,学历也从专科提升为本科,并获得学士学位证。
这是我在工作后接触到的两个真实案例。毕业于什么学校,决定了毕业时在社会上的起点。可是,随着时间推移,影响在社会中生存难易,个人能力和态度会占据更大的影响比例。
二、事业发展规划问题。
常关注教育领域资讯的人,对于伍继红的案例应该多少有点耳闻。伍继红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按理说这样的学历背景,她找工作不是一件难事,更何况她在校期间多次获得奖学金,还被评为优秀学生。
然而,她因为事业发展规划不清,所以找工作从考公务员,到去企业当文员,再到当服务员,以及进厂当流水线工人,最后嫁人彻底告别职场,一生逐渐高开低走。在后来遭遇多宗变故情况下,她又失去了社会竞争力和专业能力,沦为了低保户。
虽然伍继红的案例属于个案,但是背后的逻辑却是一致的。纵观当下那些在社会生存艰难的大学生,他们很多发展得不好的原因,就是事业发展规划混乱,甚至根本没有事业发展规划的意识。
三、自我价值认知问题。
我一个同学,她策划和创作能力都不错。刚毕业时在深圳工作,一个月5000多块。不过她所在的公司制度不完善,且对员工苛刻,她工作一年半后提出升薪资,被公司拒绝。按理说,一般人提出加薪被拒后会选择辞职,可她没有。她的理由是,辞职了不确定自己是否能找到更好的。我当时劝她,如果担心辞职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那么你可以不裸辞,选择边工作边找新工作。她又觉得被公司知道不好,反正她最后又坚持了一年多才辞职。
辞职后,我想,按照她接手过的项目和具备的策划创作能力,她找新工作薪资要翻倍会不成问题。可是她选择了回老家。理由是在外漂泊太孤独,赚不到钱,生存太艰难,还不如回家,拿着一样的薪资,还有家可回。如今毕业6年过去了,她在四线城市仍拿着4500块的薪资。
这里并不是说她的选择是错的,而是说她对自我的价值评估失衡,低估了自己能力和水平所能创造的价值。像她这样的人在社会上会生存艰难,就在于自我价值认知上,远远低估了自己。
总之,如果学生本身能力强又态度好,事业发展规划清晰,对自我价值有清晰认知、不会妄自菲薄,那么学生毕业于独立院校,甚至是毕业于专科院校,乃至只有中专学历,在社会上也会有很好发展,不至于陷入很难生存的境地。反之,能力不行态度差,没有事业发展规划,每天浑浑噩噩度日或者内心对自我持否定态度,那么毕业于高等学府,也很难在这个社会过上体面的生活。
————————
作者简介:我是星主,多平台签约作者,教育狂热爱好者,专研教育发展与心理,欢迎大家跟我一起,从教育角度看世界,过生活,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