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娃”不可怕,有害的是“过度”,做清醒的父母应注意什么?

前段时间被扒的“海淀鸡娃”号口碑扑街逼着被迫集体改名以及最近的《小舍得》无疑又将“鸡娃”这一词推向了更高的热度。

作为比较早进入“鸡娃”圈的我其实一直不知道原来“鸡娃”的定义是上图所示。

第一次接触这个词的时候大概是六七年前了,彼时我们也是一群来自全国的一二年级的家长聚在各个群里交流自己在教育引导孩子、学习规划以及具体到某道题如何讲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等各种问题时,“鸡娃”不知不觉中就成为了大家的口头语,主要用于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有一定的要求并且会有一定的安排情况。还不像现在这样意味着逼迫孩子学习、拔苗助长等等非常贬义的意思。

后来应该是为了区分一些在对孩子学习安排上比较充实、全面且学习的进度、难度等都已经远超同级孩子的情况,我们开始使用“鸡血”这个词了,因为毕竟“鸡娃”实际上是谁都在做的,只不过彼此做到的程度不同罢了,但是“鸡血”的程度就属于比较高的了,而能够达到这个程度跟父母的教育理念、能力以及孩子的自身接受能力等是密切相关的。

事实上真正能够达到“鸡娃”程度的多如牛毛,但能够达到“鸡血”程度的却是凤毛麟角。

否则我想也不会有人曾经对“海淀鸡娃”如此膜拜或者不可置信、不可思议,因为真要达到那些营销号说的“6岁考过PET”、“六岁前自学完1-6年级数学”等绝对不是考“鸡娃”就能够做得到的。

一方面正常的教育教学方式是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的,这就必然对父母的能力提出非常高的要求,以6岁考过PET为例,这孩子指定是至少从4岁开始就要进行剑桥英语的系统学习,而6岁前学完小学数学,这样的学法必然是得把教材全部打碎从新糅合成另外一套“教案”,然后还得以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让孩子理解并且掌握。

试问孩子如果没有过人天赋,只靠父母报班、逼孩子上课、要求孩子背诵、要求孩子刷题又有几个能够做到?

其实大部分的家长还是很理智的。

因为看完那些鸡娃宣传之后别说是去实践了,即便只是想想就知道根本不可能适合自己以及自己的孩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终不过就是多下载了一些盗版资料,多买了一些可能根本就用不到直接吃土的教辅资料,当然,还有一些不差钱的也会跟着一起团购各种孩子根本就跟不上的课程……

所谓的营销号其实本质上就是以逐利为目的。

但还是有一些“不服气”的追随者。

如果说那些营销号是焦虑的制造者,那么这部分人其实就是焦虑的传播者了。

利益是营销号得到了,而这部分人却最终只收获到了焦虑和孩子因为自己的焦虑、盲从而遭受到的各种伤害。不仅仅只是因为抢跑教育、超前教育、超难教育所带来的影响,最重要的是还给孩子带来了身心上的伤害——要知道,这些孩子的父母上来就把自己跟“天才儿童”进行比较,并且模仿那些“天才”的路在硬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偏偏正是这些人就像中了邪一样,就像是被洗脑了一样,某些大号跌落神坛之后依旧在找一些理由来维护着,貌似是在维护这些大号,实际上我想更可能是在维护自己已经紧张甚至濒临坍塌的“信仰”。

“鸡娃”、“鸡血”被钉上了有毒的标签,于是这段时间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关于批判鸡娃的文章、视频,甚至有人笃定地说这代被“鸡”的孩子未来的影响会出现在二十年、三十年后等等。

我看了好多这类文章,结果给我的感觉很微妙:

1、他们根本不懂“鸡娃”和“过度鸡娃”的区别是什么;

2、在他们分析前提都是认定了学习本身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并且认定了是个孩子就一定会讨厌学习;

3、这些人只是在否定鸡娃有毒却根本给不出不“鸡”之后更合理的安排,除了拿着那些素质教育、快乐教育等理论进行泛泛而谈、空谈之外通篇看完之后你只知道“不要做什么”,却不知道“该做什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例如上图是我节选的某篇批判鸡娃的而且是阅读量很大的文章,洋洋洒洒数千字除了批判、威吓以及拿着极端案例做例证之外,就只剩下“呼吁”而已,殊不知自己也是毒鸡汤的制造者。

结果就是评论区里批判作者的声音竟远比支持的更多……

有人苦口婆心告诉你“鸡娃”有毒,但往往这些告诉你别“鸡”的人又在一碗碗地倒鸡汤,教育内卷化下,作为普通家长到底该如何保持清醒呢?到底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这里归纳了几点供诸位家长们参考:

1、“鸡娃”是可以的,但要注意一个度。

这个度是因人而异的,需要提醒的是父母要有自知之明,即你自己要知道自己的能力水平,如果你驾驭不了的情况下,请不要盲目跟风,更不要指望借助某些课程或者某些机构就能够帮你达成目的,这种智商税交了不仅仅只是损失点钱的问题,最关键的是孩子会在这个过程中走太多的弯路甚至受到很多的身心伤害。

越是对孩子教育有高期待的父母尤其是对孩子成绩有较高期待的父母一定要牢牢记住这段提醒。

2、“鸡娃”的关键不在于让孩子去学什么。

学什么其实是次要的,很多家长总是觉得“来不及了”,总是试图跟上甚至超过别人孩子的进度才觉得踏实。所以别人报什么班、学什么课他们也跟着报跟着学,别人买什么书他们也跟着买,结果什么都跟上了,唯独跟不上别人是怎么学的……

学什么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家长要始终记住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学什么这个过程培养孩子什么样的兴趣,锻炼孩子什么样的能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举个学奥数的例子:

我们把同样知识点的奥数题难度分为1到5星难度,有的孩子确实是可以直接去学4、5星难度的奥数,但如果自己孩子的能力只能掌握到3星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作为家长就不要逼着孩子去跟4、5星这样难度的课程!

那些学4、5星难度的孩子实际上是在学“奥赛”,而我们实际上是在学“奥数”,我们的目标是不同的,而这个难度这个门槛不是我们想学就能够学得了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是你要知道即便是在3星难度的学习过程中,你能够引导好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好孩子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等,效果也会非常好,功利点说这种程度的学习在应付日常的几乎所有考试都是足够的。

但如果你不顾这些而只是一味盲目追高、追快,孩子最终除了更加讨厌数学甚至还会讨厌学习都是很可能的。

3、“鸡娃”不能只有目标而没有计划。

鸡娃失败的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些家长在整个鸡娃的过程中他们只有目标而没有达成这个目标的可行性计划。

他们都希望自己孩子变得更好,但是却掌握不了其中的法门,总是只图找捷径,例如上面说的别人学什么他们也去学,别人看什么他们也去看等等。

但你可知道别人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却是有计划性有目的性的吗?并且不仅仅只是做这些表面上你能够看得到的事情,还有很多是你看不到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例如我们只能看到别人说自己孩子报了什么班看的什么书做的什么题,可是我们却看不到他们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父母又做了那些事情,又能够给孩子提供怎样的支持和帮助。

比如我举个例子:

同样都是看一本书,跟风者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买回书来就交给孩子让孩子去看,根本不管孩子是否能够看得懂、是否喜欢看,最多只是会跟孩子说“XXX也在看这本书”“XXX妈妈推荐了这本书”等等。

可你知道这个XXX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可能他的父母早就给他做了足够的助读准备?你可知道可能他的父母是在进行亲子阅读并且还相互交流阅读心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所以想要孩子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和程度没问题,关键问题是你得有一个适合自己孩子适合自己的方式,然后制定一个计划再去实施,而不是一直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久而久之的结果就是你觉得自己很忙、很辛苦,但是孩子却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更不知道如何去做。

作为家长面对“鸡娃”不必紧张也不必焦虑,不用盲目跟风但也完全没有必要盲目排斥。

这就好比孩子的“成绩”本身到底能够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本质上并不取决于成绩的高低。

我们看惯了考得好的被表扬,考得不好的被批评,但也别忽视了那些差一分考满分的被批评,而考及格的却被表扬的客观存在例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归根结底其实还是取决于我们作为父母的是如何看待成绩以及成绩背后的问题,原因不是出在了“成绩”上,也不是孩子身上,而是出在了我们这些做父母的。那些喜欢学习和讨厌学习的孩子,他们的喜欢和讨厌背后又何尝不是会因为我们做父母的引导问题呢?

热闹看完之后,最重要的还是我们选择去如何做,毕竟该来的终究还是会来的……

标签: 奥数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