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以教育为主题的现实题材电视剧《小舍得》,聚焦“小升初”阶段教育问题,以家庭教育为轴,凝结了三代人的思想碰撞,探讨了教育“内卷”、家长攀比、家庭关系等诸多现象。
1
家宴拼娃,场面过于真实
电视剧的开头,在一场家宴中展开。田雨岚(蒋欣饰)和南俪(宋佳饰)是一对异父异母的姐妹。自他们踏进同一间屋子开始,家庭聚会注定是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田雨岚主张“鸡血教育”,在她看来小孩的教育应该从小就抓紧抓紧再抓紧,考试成绩名列前茅、获奖证书拿到手软,这才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应该保持的状态。
而南俪则认为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快乐是最重要的。考试成绩不能代表所有,孩子应该更多注重全面发展。
南俪与女儿夏欢欢合作表演乐器才艺,田雨岚直接让儿子颜子悠背诵圆周率到小数点后一千位,立刻引发观众对于#家庭聚会该不该让孩子才艺展示#的热烈讨论。
毕竟,大多数80后以及之后的中国孩子都体会过被家宴才艺表演支配的恐惧,这一幕可谓相当有共鸣。
除了才艺,成绩也是比拼的战场。饭桌上田雨岚炫耀孩子的成绩,句句“凡尔赛”,还顺带着关心欢欢的考试成绩。
有观众评价《小舍得》的情节太浮夸,但过来的家长心知肚明,《小舍得》所呈现的,就是当下的教育现实,只是姿态不同罢了。
就像田雨岚和南俪,一个主动出击,一个被动应战,在各自的舍与得之间勉力平衡着。
2
教育从小抓起?
和出身富贵的南俪不一样,田雨岚出身穷苦,是靠着南俪爸爸才上了大学。
在田雨岚心里,靠自己努力奋斗才是最重要的事。也因此,她对儿子的教育重视到了极致。不仅门门功课要求第一,各类竞赛的奖杯也不能放过。
关于鸡娃套路,田雨岚也是门儿清。
“3000单词量那是毛毛雨。”
“KET也就是个入门,PET在手才算有了进入战场的资格,如果你有FCE在手,那就可以横着走。”
“你拼,别人比你更拼。”
用田雨岚的话说,“只有向更高难度挑战,才能确保碾压竞争对手。”
还不会说话就开始“培养英语语感”,这届妈妈真是很拼啊,从小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3
如何拯救中国式教育焦虑?
2020中国移民报告:中国输出国际移民超千万,75%为子女教育。
报告显示,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热潮不退,移民年轻化趋势显现。
根据英国UCAS发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中国学生成为是全球留学申请人数最多的国际生源地,数据较去年同期(3310人)增长了31%,相比十年前(2012年)翻了至少两倍。
此外,低领留学规模逐步扩大趋势愈发显现。
近十年来赴欧美国际就读高中的中国学生人数增长了98.6倍,远高于本科阶段的14倍。子女教育越来越成为新兴中产阶级移民海外的重要原因,举家移民海外的现象显现;75%的受访家庭表示,移民是出于为子女获得更好的教育环境和公平竞争机会。
国外很普通的画面:早晨闻着的草香和孩子们散步去学校,在放学的路上看他们在草坪上喂鸽子;在车库里搭个工具房,看老公教孩子们做木工;在后院的老树上搭个树屋,给孩子们一个做梦的地方;晚饭后陪孩子在露台上聊天看星星;周末跟着老公带孩子开车去旅行看世界。
国内很常见的画面:在国内,忙于工作,依赖于电子产品的我们,早已经失去了这份纯真,与孩子一同奔波于择校与各种培训班。除了梦想因素,国内残酷的自然环境,教育和人文环境等现实问题是让大部分父母们无法淡定的主要原因。
促使移民因素有哪些?
1、自然环境
雾霾之毒,无处可躲,孩子们像困兽般被关在家里,出门玩个滑板车,都要提前看看天气预报。对于麻木的成年人,雾霾基本毫无影响,他们的注意力只是从电脑转移到手机,再从手机转移到电脑的区别。
孩子不能每天对着电视和IPAD,只能选择各类培训班,但那人口密度可以赶上非高峰时段的地铁了,大人比孩子还多,每个父母们都在争先恐后地保护着自己的孩子,孩子根本谈不上自由的社交空间。
孩子们玩耍的空间已经被无限地压缩,从小被畸形地陷入高压的学习氛围,没处能玩,想消耗孩子们无限旺盛的精力就只能读书了。不管孩子喜不喜欢,不管有用没用、钢琴、绘画……只要能占时间和陶冶情操就好。
2、子女教育
父母们都想为孩子找一所愉快教育的学校,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填鸭式的教育会破坏孩子天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更成为学校和老师追求排名和声望的牺牲品。
教育只有遵循孩子内在的成长速度,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国外小学的普通画面:
1).孩子在学校里无论成绩好坏,都会得到老师相同的关注和尊重;
2).学校给孩子充分的体育活动;
3).学习任务轻松,让孩子放学后,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发展个性;
4).更好的情况是,老师愿意放下身段,平等地对待孩子,引导孩子自己寻找答案,即便这种方法比直接传授慢好多也不介意。
但这个标准在国内是很难实现的,所谓的名校,精英学校说到底与成绩和升学率紧密挂钩的,孩子在校的压力不言而喻。
3、多元化发展
除了学业以外,老师非常注重孩子的性格培养,体育能力以及其他各种生活体验。老师总在创造各种让孩子锻炼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的机会,甚至在教育局对学校的educational report的考评上的比重都很大。
此外,学校还会组建各类文体club,让孩子自由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种类繁多的创意活动,比如校园disco、海边活动、马拉松、甚至做蛋糕……
4、因材施教
国外的学校基本不会对孩子进行横向比较,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有各自的特色的,根本不可以设定一个维度(比如成绩)去比较。唯一能比较的,是孩子的过去和现在,也就是自身的进步。即使初到海外的孩子语言较弱,成绩不佳,但依旧会得到老师的表扬。
孩子得到了鼓励,会越来越自信,学习热情也被激发了出来。这时老师会说:“你来的时候一句英文不会,这么短的时间居然可以拼写出那么多单词了,实在是太优秀了!”事实上,这些进步是因为相应等级的阅读和适合的书籍的功劳。
5、“舍近求远”
所谓“舍近求远”,是虽然告诉孩子一个真理只需要10分钟,但老师宁愿花1个小时,让孩子自己去发现这个真理。他们认为,孩子发现真理的学习过程比真理本身更重要。而这和国内追求结果,追求立竿见影的教育思路截然相反。
6、人文环境
不知何时开始,“三六九等”深深的植入了我们的价值观中,金字塔顶端对金字塔低端的人歧视其实无处不在,这也是人人都要着急往上走的原因之一。而在国外,孩子将来即便不去名校,喜欢做一名理发师、厨师或水电工,也可以在社会上占有相对公平的一席之地,得到应有的尊重。
这是不少人选择移民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希望孩子将来有权利去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而不会被国内传统的名利导向的社会价值观歧视。
移民对下一代的意义在于他们能够在遵循自然规律成长的同时,长大后,还能拥有国内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才能争取到的教育资源。
24小时移民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