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提出“十条要求”。其中,对于书面的家庭作业,初中不超过90分钟,这一条引起了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关注。不少初中生乐了,然而老师和家长却愁了:作业怎么用时间去量化?不做足作业怎么应对难度日益增大的考试?
学生:只要不翻来覆去做同一类型的作业就好
“偶尔一天是可以控制在90分钟内完成,但这一天几乎是太难了,除非是学校要举行校运会、艺术节那两天。”广州某校初二学生小李告诉记者,自己每天的作业都要做3个小时才能勉强完成,如果碰到哪天作业错误较多就更惨了,“因为会被老师罚抄书,三遍是‘最低消费’,碰上老师心情不好,直接抄五遍。”小李称,同样类型的作业翻来覆去地做,都写麻木了。如果老师真能控制在90分钟内完成作业,那我们都喜大普奔了。
学生小林在白云区某民办学校读初二,他告诉记者,由于学校是全寄宿的,每天晚上,他们都必须回到课室做作业,班上40多位同学,基本三分之二都是在晚自习结束前那么十来分钟才完成作业的,也就是可以说,每天他们在晚自习做作业的时间将近是3个小时。“90分钟内完成是不太可能的事,我们几乎每天都有语数英三科的作业,有时单做语文,90分钟还做不完。”
教师:作业用时间来量化无法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
作业怎么用时间量化?广州一位从事一线教学12年的老师表示,学生之间各种主观因素的差异太大了,有的学生学习比较自觉,有的又很拖拉;有的学生课堂听课效率高,作业完成快;有的学生上课不认真,课后作业不会做……“就拿我自己来说,我是教了十几年书的数学老师,通常我做一张卷子大概20多分钟就做好,成绩好的学生做40分钟,中等成绩的做一个小时,差一点的一个半小时……,这些差距说明,把作业控制在90分钟内是无法达到的理想状态,如果按照平均水平来布置作业,对于优等生来说,又显得不公平。”
海珠区某中学校长告诉记者,曾经为了严控作业时间,他要求老师分层布置作业,分为A、B、C三个档次,优等生可以适当布置难题,中等生也做点拓展题,学习能力弱一点的学生只要求其掌握课内知识就行了。但后来,该校长发现,这个制度无法推行下去,一来是老师的工作量增加了,分层布置作业需要对学生有个精准的判断,而学生是有动态变化的,中等生不会一直是中等,有时会上,有时会下,在某个知识点上不见得优生永远是优生。“也有家长打电话来质疑老师,凭什么要区别对待,永远做着C类别的题目,孩子哪有上进空间?”
家长:考试越来越难了,作业太少怎么考高中
“以前在小学的时候,我还可以有空间给孩子加点作业,现在是能完成作业已经是值得庆幸的一件事了。”家长陈先生的孩子今年读初一,他告诉记者,从小学到初中最大的分水岭是作业的增量。“有时我自己看着孩子也挺累的,但没办法,人人都这样做,难道自己可以不努力吗?上了课没有足够的作业训练,知识点也无法巩固,如果真要一刀切把作业都控制在90分钟里的话,语数英三科平均每一科才30分钟,估计语文做一份课后练习都不止这个时间了。”
“考试分数那么低,成绩那么差,再这样下去,孩子能考上好的高中,好的大学吗?”家长冼女士认为,不能一味以时间来控制学生在学业上的负担,而应该想想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何以高效来减负才是绿色减负,不然作业那么少,作为家长很难心安理得地不给孩子额外“进补”。“我们的目标都很坚定,就是冲着升学,一方面知识量和知识面越来越大,题目难度越来越高,而孩子用于作业的时间越来越少的话,只能让成绩一般的学生越来越落后。”
写在最后的话:只有改革现行的考试制度以及对学校和老师的评价体系才能真正给学生减负。按照作业时间来定作业量真的是很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