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的开篇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近期热播的《小舍得》阐释了近似的道理:”成绩好的孩子都是相似的,成绩不好的孩子各有各的不同。“
欢欢,性格活泼,多才多艺,出场阵容让大家惊艳,这是一个漂亮、开朗的才女,她是优秀的。
子悠,成绩优异,两英两奥,一路披荆斩棘,拿奖无数,圆周率可以背诵到2000位,他是优秀的。 米桃,数学思维能力突出,从乡下转入城里读书后,直接拿下班级第一名,她是优秀的。
三个优秀的孩子,扎堆在学习这件事时优劣立现。牛蛙米桃,学习能力强、学习习惯好,喜欢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强;青蛙子悠,在妈妈从小的鸡血下,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愿意配合妈妈的安排,学习安排不打折扣;蝌蚪欢欢,从小活泼好动,学习习惯差,喜欢开小差,不喜欢动脑筋,学习安排能偷懒就偷懒。
《小舍得》中的每个画面都真实的让人扎心,当看到钟老师对子悠妈妈说:”米桃考100分,是因为卷面只有100分,而子悠考94分,是因为他的能力只能考94分。“钟老师还说:"子悠是一路培训班扶着过来的,他现在的成绩是经过培训和训练的,而米桃是从来没有经过培训的,所以米桃的潜力是无限的。"陈老师对欢欢说:“女孩子的数学思维就是比男孩子差,越到高年级越明显。
“ 这些话隔着屏幕刺伤了多少妈妈的心。因为是大家认可的事实,所以更揪心,也是每个妈妈不想承认的现实。“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梦想承载了多少妈妈的希望,即使方法和道路不一定适合孩子,至少这条路是有明确方向的。觉得自己陪孩子努力过,自己的良心过的去了,对得起自己和孩子了。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每个妈妈都竭尽所能为孩子铺路,希望做一个100分妈妈。资质平平,能在父母的帮扶下走的更远,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也是好的。在《小舍得》中有一个小细节,子悠妈妈在休息时帮孩子整理笔记或是错题的镜头,镜头只是一闪而过,但这个镜头是很多陪读妈妈的缩影。
子悠在班级主题活动中说出心里话:“我妈妈爱的不是我,而是考满分的我。“看着屏幕上泪如雨下的子悠妈妈,多少妈妈感同身受。孩子需要玩耍、需要快乐、需要很多除学业以外的东西。可进入学校评价机制变得单一,唯有成绩好,才能赢得赞誉;唯有学业好,才能赢得中考、高考的接力棒。没有哪个妈妈听到孩子的控诉不泪如泉涌,只是即使伤了感情也不得不管,因为害怕未来孩子和自己后悔。
欢欢在以兴趣为导向的原则下快快乐乐的生活到10岁,她的才艺给她带了掌声,也让她自我感觉良好,可当成绩成为评判标准时她,她一败涂地,她脆弱的小心灵屡屡受挫。欢欢爸爸说:”成绩就像蛀牙一样,刚开始跟不上的时候症状不明显,等有症状了就是断崖式的。“是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无论是变好还是变坏都需要时间。好的习惯养成需要21天,坏的习惯养成也是一样的。
欢欢在写作业的时候偷看漫画书,一下午也没写一套卷子,因为题目难把橡皮掰的一块块的发呆。每一幕对于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意愿不强的孩子都是通病。欢欢爸爸的咆哮清楚的展示了父母的无力感、那种恨铁不成钢、想要帮助却又无从下手。这种时刻能够保持淡定的父母要么是装的,要么就是神。
米桃是幸运的,她有天赋,她是非常符合学校教育的孩子,她学习能力强、学习习惯好,还非常的刻苦努力,这是标准的别人家的孩子。即使爸爸用三轮车接她放学,家长们也向他们热情的打着招呼,凭着女儿成绩优异,父亲脸上非常有光彩,这是身为学霸父母的殊荣。为了让米桃上奥数,让她得到更好的辅导,他们更加努力的工作,不希望因为家庭条件限制了孩子的发展。无论怎样父母都想竭尽所能给予孩子最好的。
这个剧泪点很多,冲突的剧情,揭示了很多社会和人性的矛盾点。孩子的成长有原生家庭的影响、父母格局的影响、群体焦虑的影响。大部分人都是随众的,前面的人站着,所以后面的人也不敢坐下,即使很累也必须站着,否则可能连站着的机会都没有。听着很沉痛,却是扎心的现实。
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像米桃一样,是为现在的学校模式而生的,不用纠结,只要努力就能与内心切合。其他的孩子难道就不学了吗?当然不是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路要走,而每条道路都需要学习,终生学习才是一个孩子需要的能力。选择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式、学习途径,寻找最适合孩子的道路,并帮助他们,不盲目跟风。
在他还懵懂的时给予搀扶,在他想偷懒时给予劝诫,在他想放弃时给予鼓励。让生活变的不那么单调,春天看看花开,夏天听听蝉鸣,秋天踩踩落叶,冬天堆堆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