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妈说育儿,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人们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如果父母身体健康,眼不花背不驼,甚至能够帮助子女带带孩子,这无疑这是子女的福分。
然而,一些老人会随着年龄的日渐增长,思想和行为都变得愈加怪异,成为儿女眼中的“老来嫌”。
退休后的老父亲,每天都在害怕自己臆想出来的“危险”
90后同事小王的父亲三年前退休,身为医生的王爸爸,以前工作强度极高,忙起来连饭都顾不得吃,退休后时间变得充裕起来,老人家便把原来的工作时间,全部用在锻炼身体上。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王发现父亲有点不一样了,一见到自己就会把“岁数大了,病就来了”之类的话,挂在嘴边。
只要稍有头疼脑热的小毛病就怕得要命,加之突如而来的疫情,让小王父亲变得有些神经质,格外害怕外界的细菌,每天要反复洗手多次,更因此常常失眠。
为了强身健体,小王父亲沉迷中医养生和太极,可能因为方法不正确,老人的身体日渐消瘦,当同事朋友告诉他变瘦了,小王父亲会耿耿于怀很久,更会疑神疑鬼地认为自己是否得了不治之症。
于是父亲频繁要求去医院检查,小王苦不堪言,多次请假带父亲到北京做了全面的体检,每次结果都如出一辙。大夫会告诉小王和父亲:检查结果一切正常。
可惜身为医生的他,却不愿相信其他医生的话,多次要求换医院进行更系统的体检,小王和母亲多次劝导,也没有得到什么改善。渐渐地,父亲变得越来越怪,平时不喜欢和陌生人交流,甚至连去超市时都怕售货员骗他。
小王的父亲属于典型的“恐惧型”父母,这类父母会对身边可能存在的危机感格外敏感,明明没有病却总是害怕自己有病。
为啥越来越多父母成“老来嫌”?老人不自觉还不自知,就别管儿女
其实不光小王的父亲,许多年长的父母会变得越来越麻烦,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表现。
▼过分依赖子女,一点小事就要打电话
随着年龄的增大,父母们变得像孩子一般,十分依赖子女,他们最常见的表现就是无法忍受独处,紧紧的依附于某人,无法自行生活或为其行为做决定,芝麻绿豆的小事,都要依赖子女或他人。
▼处处不饶人的“毒舌”,爱发脾气
说句不中听的话,这类父母就是老年版的“喷子”,对别人极度挑剔,看什么事都不顺眼。
许多人年轻时非常谦和,但随着年龄的增大,退休后的他们变得特别易怒,一不留神,他们就会觉得自己被冒犯了。脾气如同年龄一般越来越大,有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就跟子女以及身边的人乱发火。
▼凡事只考虑自己,很是自私
年老会使一些父母变得自私,凡事只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看问题从来不会在乎别人的看法,也不会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会对别人造成什么不利的影响。
▼为了体现自己的存在感,控制儿女
这类父母控制欲望及其强烈,无论是生活琐事(吃饭穿衣等细节问题),或是重要的价值观(教育子女等)事情,都会横加干涉。
他们依旧如同孩子小时候一样,照顾并试图控制他们,但却忽略了这一点:并非所有的孩子都能活成自己希望的样子。
▼杞人忧天,每天都战战兢兢的
年龄的增长,使许多老人有莫名其妙的恐惧,就如同小王的父亲一般,害怕无处不在的细菌,甚至害怕人群。
父母种种“讨人厌”行径,并非全是老人的责任,子女要反思自己
父母老后难以相处,是一个相互的问题,并非单方面的责任。“理解”和“包容”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词,并且对于双方同样适用,父母变得难以相处,他们行为的背后,往往有着更深层的原因,子女可以把它看做一种心理问题。
例如,许多“依赖型”的父母往往有被抛弃,或者是自认为被抛弃的经历,依赖行为则是他们的“自我防御机制”。
这类人年幼时依赖父母;年轻时依赖伴侣;年老后依赖子女。子女要分析并理解自己父母的经历,深入了解后,对父母的不理解和不耐烦,会转变为同情和担忧。
退休,是许多父母发生改变的重要一个节点。
突然多出来的闲暇时光,使得父母很容易陷入到各种怪圈中,例如:非理性投资,过度神化保健品,以及注意力全部转移到子女及孙辈的生活上。
和暮年的父母相比,子女的调整空间更大,如果子女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父母,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父母的行为和未来产生良性影响,虽然这些行为不能完全改变父母,但是可以让他们过得更好一些。
了解到其中的辛酸与不易,与年迈的父母相处时,子女应该把握这些
一、理解父母,坚持原则
父母表面上看似蛮横、不讲理的行为,跟他们内心深处隐藏的许多痛苦有极大关系,曾经糟糕的经历,可能正是他们难以相处的根源,作为子女要多体谅父母。
和任何人的接触都应该保持自己的原则,父母也不例外,我们要向父母表明,哪些事情是可以做到的,哪些事情不在你的能力范围内,明白并坚持自己的底线。
二、深入了解,多多沟通
任何事情的产生都有其原因,子女要尽量多了解父母的过往,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理解他们的性格和行为逻辑。
作为小辈,子女要鼓励父母把自己的情绪多说出来,和他们多聊天,长辈心中你的支持和关心,比争论更有用。
留言板话题:你有没有“讨厌”父母的时候?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