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经络病-中医内科

肢体经络病证是由于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机体病变,出现肢体经络相关症状,甚或肢体功能障碍、结构失常的一类疾病。肢体即四肢和外在的躯体,与经络相连,具有防禦外邪,保护内在脏腑组织的作用,在生理上以通利为顺,在病理上因瘀滞或失养而为病。

腰痛的转归与预防
已患腰痛的病人,除继续注意上述事项外,腰部用力更应小心,必要时休息或戴腰托,以减轻腰部的受力负荷。根据腰痛的寒热情况,可局部进行热熨、冷敷等,慢性腰痛宜配合按摩、理疗促进其康复。湿热腰痛慎食辛辣醇酒,寒湿腰痛慎食生冷寒凉食品。
标签:
腰痛的辨证论治
如腰痛日久不愈,无明显的阴阳偏虚者,可服用青娥丸补肾以治腰痛。
标签:
腰痛的临床表现
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本病的基本临床特征。因病理性质的不同,而有种种表现。发病多缓慢发病,病程较久,或急性起病,病程较短。腰痛与气候变化有关,腰痛与气候变化无关。腰痛劳累加重,休息缓解。腰痛影响功能活动,腰“转摇不能”,“不可以俯仰”。腰痛固
标签:
腰痛的病因与诊断
3、有关实验室检查或腰部X线片,提示西医学风湿性腰痛、腰肌劳损、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骨质增生等诊断者,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标签:
外伤风邪型腰痛
出处:《类证治裁》卷之六(卷)腰脊腿足痛(篇) 原文:如伤风腰痛,症必寒热,脉必浮,痛连背脊,牵引两足。
标签:
风湿互结型腰痛
)脉浮紧为伤寒,(麻黄汤。)沉缓为风湿,(柴胡汤加减。
标签:
肝肾虚损气血亏虚型腰痛
病因病机:年高体弱或久病不愈,肝肾虚损,气血亏虚 证候表现:而兼见腰膝酸软无力,脉沉弱等症 方用:独活寄生汤加附子 出处:《中医内科学》第七章肢体经络病证(卷)第五节腰痛(篇) 原文:年高体弱或久病不愈,肝肾虚损,气血亏虚,而兼见腰膝酸软无
标签:
肾气亏虚型腰痛
其症形羸气少,行立不支,而卧息少可,无甚大痛,而悠悠戚戚,屡发不已。余治一姓顾妇女,患肾虚腰痛,用猪腰二枚破开,纳盐水炒杜仲末,缝好,煮熟,去药,任意服之而愈。
标签:
内蓄风热型腰痛
证候表现:热痛脉必洪数、口渴便秘 处方:甘豆汤加续断、天麻。
标签:
肾虚风乘型腰痛
甘豆汤治肾虚内蓄风热,腰痛,或大小便不通。
标签:
气滞不通型腰痛
治疗方法:复元通气散。
标签:
风寒外袭中焦虚寒型腰痛
五积散去桔梗,加吴茱萸,或姜附汤,加肉桂、杜仲,外用摩腰膏。
标签:
湿热下注型腰痛
(注)苍柏散,即苍术、黄柏、牛膝、杜仲、防己、木瓜、川芎也。
标签:
湿邪内蕴型腰痛
病因病机:伤湿,由坐卧湿地,或伤雨露 证候表现:身重,脉缓,天阴更甚,腰溶溶如坐水中 处方:茯苓皮、木防己、晚蚕沙、滑石、厚朴、萆Z、薏苡、渗湿汤、肾着汤。
标签:
肾阳虚型腰痛
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病因病机:肾阳不足,不能温煦筋脉 治则治法:补肾壮阳,温煦经脉 方用:右归丸加减 出处:《中医内科学》第七章肢体经络病证(卷)第五节腰痛(篇) 原文:肾阳虚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局部发凉,喜温喜按,遇劳更甚,
标签:
瘀血型腰痛
本方有活血通络止痛作用,适用于腰部外伤,瘀血阻脉,腰痛如刺。虫活血祛瘀,疏通经脉;香附、没药、五灵脂、地龙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祛瘀消肿;牛膝活血化瘀,引药下行,并能强壮腰脊。
标签:
湿热型腰痛
本方有清利湿热。舒筋通络,强壮腰脊作用,适用于湿热壅遏,经脉不舒,腰脊疼痛。
标签:
寒湿型腰痛
本方有温中、散寒、化湿作用,适用于寒湿闭阻经脉而致腰脊疼痛之证。若寒邪偏胜,腰部冷痛,拘急不舒,可加熟附片、细辛;若湿邪偏胜,腰痛重着,苔厚腻,可加苍术、薏苡仁;
标签:
颤证的预防与调摄
增强人体正气,避免和消除导致颤震的各种致病因素,如尽量保持安定情绪,切忌忧思郁怒等不良的精神刺激;环境应保持安静舒适,避免受风、受热、受潮,生活要有规律,劳逸适度,节制房事;饮食清淡,进食尽可能定时定量;勿暴饮暴食及嗜食肥甘厚味,戒除烟酒,
标签:
颤证的转归预后
本病多为原发性的,亦可继发于湿热病、中风、中毒、颅脑外伤等疾病。临床多呈缓慢进展加重,有时病情可暂时停止进展,也有在数年内迅速发展至完全残废者,一般不能自动缓解,治疗较难,预后欠佳。但若失治或调摄治疗不当,以致气血大亏,脏器虚损,则逐年加重
标签:
颤证的辨证论治
根据标本虚实,以填精补髓,益肾调肝,健脾益气养血以扶正治本,清化痰热,熄风止痉,活血化瘀以祛邪治标为其治疗大法。
标签:
颤证的病因与诊断
一、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因较多,以内伤为主,尤以年老体衰多见,正如《证治准绳杂病‘颤振》所说:“壮年鲜有,中年以后乃有之,老年尤多。”劳欲太过,醇酒厚味,药物所伤,情志郁怒等为颤震的重要病因,但也有外感成为病因者,如《医学纲目颤振》所说:“此
标签:
阳气虚衰型颤病
本方主要补肾助阳,以温煦筋脉,用于肾阳衰微,筋脉拘挛,颤抖不止。大便稀溏者,加干姜、肉豆蔻温中健脾;心悸者加远志、柏子仁养心安神。
标签:
髓海不足型颤病
前方重在益气,填补精髓,适用于肾精亏损,神机失用,肢体震颤伴有智能障碍者;后方增液滋阴熄风,用于热盛耗伤阴津,或肝肾阴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证。
标签:
气血亏虚型颤病
白,表情淡漠,神疲乏力,动则气短,心悸健忘,眩晕,纳呆。本方益气养血,补益心脾,用于气血不足,心脾两虚,虚风内动之颤证。气虚运化无力,湿聚成痰,应化痰通络止颤,加半夏、白芥子、胆南星;血虚心神失养,心悸,失眠,健忘,加炒枣仁、柏子仁;气虚血
标签:
痰热交阻风木内动型颤病
黄连、胆南星、法半夏、天麻、钩藤、僵蚕、竹沥、川牛膝、葛根、甘草等。
标签:
肝血亏虚风阳内动型颤病
当归、白芍、川芎、葛根、鸡血藤、白芷、地龙、僵蚕、天麻、片姜黄、络石藤等。补肝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酸枣仁、木瓜、天麻、钩藤、石决明、桑寄生、夜交藤等。
标签:
痰热动风型颤病
方药:导痰汤、涤痰汤、黄连温胆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
标签:
气血不足型颤病
党参30g,茯苓15g,白术15g,黄芪45g,当归12g,白芍30g,鸡血藤30g,熟地黄30g,天麻15g,钩藤(后下)15g,石决明(先煎)30g,桑寄生12g。
标签:
阳虚风动型颤病
加减:大便溏者,加干姜10g,肉豆蔻10g以温固肾阳;心悸者,加远志6g,柏子仁15g以宁心安神。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