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之大,无奇不有。
有人宁可无名无分,也要削尖脑袋嫁入豪门;而有的人北京户口,住在二环,家境优渥,还是清华学霸,却偏偏一门心思想要嫁往非洲?!
这样的新鲜事放在今天都能霸占各大平台热搜,何况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
这个“奇葩”到底是谁?
她是不是被PUA了?
难道男方家是非洲顶级富豪?
她现在过得老惨了吧?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清华才女远嫁非洲”的故事。
1990年,一个飒利的北京大妞骑着自行车,疾驰在清华校园的柏油小路上。
她就是王丽红,生长在北京,从小过着锦衣玉食的日子,还凭着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读书。
毕业后,家人也没急着催她嫁人,反而供她在清华大学读研究生继续深造。
此时,同在清华大学读研的非洲青年苏马,正对着一棵大树沉思。
他想起了非洲的家乡,和没有教室,背靠大树上学的日子。
一阵清脆的自行车铃声打断了他的回忆。转过头,却只瞥见一片裙边。
谁都不知道,这次匆匆的相遇竟改变了他俩的人生。
几天后,苏马再次看到了那个背影,赶忙骑车追赶。
他拦住王丽红,很不好意思地对她说:“小姐,你好。我之前看到过你,能不能和你认识一下?”
北京人向来好面子,尽管心里已经把这个骑破车的“拦路虎”骂了好几遍,可王丽红表面上还是微笑着,同意了对方的请求。
随着接触的深入,王丽红渐渐对苏马改观。他诚实善良、积极向上,对王丽红特别温柔细心。
恋爱的种子就此发芽。
不久后,苏马终于鼓起勇气向王丽红告白,并坦白了自己的家庭状况: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而且非洲的生活比不上北京。
没想到,王丽红并不介意那些,高高兴兴地与他谈起恋爱。
然而,异国恋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容易。
在那个年代,上大学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更别说进入国内最高等的学府了。
考入清华大学就意味着前途一片光明,工作不愁,嫁人无忧。
但王丽红偏偏喜欢上了一个非洲人,在外人眼里无异于断送了大好前程。
因此他们经常受到周围人的指指点点。王丽红也从别人眼中的“清华才女”变成了“不自爱的女孩”。
除了外人的嘲讽,更难过的是父母那一关。
王丽红的爸爸妈妈坚决反对女儿和苏马交往。他们拿出对待敌人的态度,从各个方面讲述非洲有多么贫穷,男人不仅家暴,还会娶几十个老婆。
少女时期的王丽红总觉得爸妈是在吓唬她,反而更坚定地与苏马恋爱。
见摆事实、讲道理根本不管用,于是,二老干脆棒打鸳鸯,将她送去日本的姐姐家。
为表心意,苏马直接从北京追到了日本。
他的举动深深打动了王丽红,两人在日本领取了结婚证,并很快有了大女儿宝宝。
看到可爱的外孙女,王父王母也只好爱屋及乌,接受了苏马。
但更难的问题摆在王丽红面前。苏马的家人都在乌干达,而他也一直立志学成之后,报效祖国。不忍看到丈夫为难,王丽红主动提出跟随丈夫回家乡发展。
1996年,王丽红一家人正式开启了定居非洲的生活。
刚下飞机,当地连机场都没有,苏马几乎是在飞机下面接的王丽红和宝宝。
他们的房子是租的二层楼的上面一层,还没有玻璃,仅用塑料布将窗户封住,尽管如此,这已经算是当地相当好的住宅了。
那时,王丽红才意识到非洲跟北京的差距。
由于文化不同,起初的生活闹了不少笑话。
按非洲习俗,儿媳只能远远地跟公公打招呼。
可王丽红第一次见苏马父亲时,居然热情地上前握手,吓得公公差点摔在地上。
随后,苏马向她介绍其他家人,这位是妈妈,这位也是妈妈,那位还是妈妈……
一连七八位妈妈,把王丽红都弄晕了,难道非洲见了女性长辈都要叫妈妈吗?
苏马解释说,那全是我爸的老婆,这还没包括去世的和他即将要娶的,你当然得叫妈了!
再一打听,苏马竟然共有45个兄弟姐妹。
王丽红突然想起妈妈当初的劝告,原来她说的都是真的,但日子还得继续过啊。
王丽红清楚地记得,在乌干达做的第一顿饭是鸡肉。
买完菜后,她看着鸡,鸡看着她,根本不知道该怎么下手,切了半天连鸡皮都没切断。
崩溃的她立刻给妈妈打电话求助。
在妈妈的指导下,王丽红做了最简单的白切鸡,可还是煮糊了。
之后,王丽红开始学做饭、学烧煤,学着适应当地的习惯。
日子虽苦,但苏马对她始终如初,更没有像他老爸一样娶很多老婆。
很快,他们从一家三口,变成一家五口,幸福地生活。之后,他们搬进了更大的房子。
还特意请了一个中国阿姨和两个当地阿姨照顾小儿子。
或许是前面几个孩子成长得太过顺利,王丽红没把小儿子的发烧想得太过严重。
等接到医院电话时,小儿子法黑地已经进入弥留状态了。
法黑地得的是疟疾。
因为非洲的医疗水平有限,在非洲每10个孩子中就会有1个因疟疾去世。
虽然法黑地住进了乌干达最好的医院,但医生也毫无办法。最后,法黑地抓着王丽红的手,渐渐停止了呼吸。
王丽红怎么也想不到,前一天还活蹦乱跳的儿子,就这么没了。
很长一段时间,她和苏马都走不出丧子的阴霾。直到6年后,她才带着小女儿塔吉,第一次给法黑地扫墓。
塔吉出生在法黑地之后,夫妻俩刚知道怀孕时,高兴得仿佛第一次做父母。
正是这个女儿给了王丽红希望。
看着塔吉给哥哥清洗墓地的那一刻,她终于释怀了。
女儿都能面对这些,自己还有什么不坚强的理由呢?
随着孩子们的长大,和周围中国人的增多,王丽红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
她不想孩子们不懂中国话,更不懂中国文化。
在苏马的支持下,她建立了当地第一所经过教育部批准的教授中文的学校,命名为鲁扬子中学。
异国他乡要办学校,谈何容易?
最开始,学校、老师和学生都不尽如人意,校舍几乎是危房,围墙倒的倒,塌的塌。
老师也不管教学,只顾偷东西;学生更是难以管教,甚至还有人带着毒品上学。
经过王丽红4年的努力,老师被换掉了,不好的学生被开除了,他们终于让学校恢复了该有的样子。
王丽红不仅亲自设计课程、讲课,还广招志愿者作为老师,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乌干达的每一个角落。
为了证明学校的教学质量和风气,她特意安排让儿子和女儿就读于此。
不过,她的孩子并没有被特殊对待。
一次,三女儿娜姆在考试中帮其他孩子作弊,老师让他们带着“抄袭可耻”的纸条到每个班级认错。
然而,十几岁的孩子们并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愤怒的老师罚他们跪在办公室前反思。
两小时后,大家懂得了作弊的危害,哭着向老师道歉。
王丽红不只注重孩子们的教育,还会关心他们的生活。
有的孩子家境贫寒,成绩优异,她就会联系各类社会人士申请资助。
由于口碑和教学质量有保障,她的学校深受中国人和当地人的欢迎。
提起中国,过去乌干达人只知道中国功夫,但现在大家既学会了汉语,还了解了什么是儒家思想。
可以说,在传播中国文化上,王丽红功不可没。
对于王丽红来说,扎根非洲多年,她早就融入当地社会,除了传播中国文化,她也想为这里再做点什么。
作为世界生育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乌干达的女性生孩子时,得不到基本的医疗保障。
几十个待产的孕妇挤在密不透风的病房里,病床基本都是坏的,有的甚至连床都没有。
2014年,王丽红投资建设了一所妇产中心,乌干达总统对此极为重视,并亲自参加了剪彩仪式。
剪彩仪式刚结束,他们就迎来了第一个新生儿。
有了那些新设备,孕妇们的生育风险也会小些,王丽红感到很欣慰。
用她的话说,四十岁以后,感觉到很多东西好像是使命,自己则尽全力为她们做到最好。
如今王丽红嫁到非洲已经25年了,丈夫苏马只娶了王丽红一个妻子,并且非常疼爱她,孩子们也争气、懂事。
他们一家现在住在干净整洁的小楼里,经济宽裕,还把大女儿送去英国留学,而王丽红也有了自己的事业,过得十分幸福。
许多当初想要看王丽红笑话的人,也都在现实面前闭上了嘴。
结婚就像是一场赌博,幸运的是王丽红赌赢了。
她遇到了对的人,自己也有能力在落后的非洲,经营一份幸福的生活。
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想说:跨国婚姻,并不是童话。
文化的差异,生活习惯的不同,三观的不同,所有这一切都要比国内婚姻多了更多的风险。
我们也很难假设,如果王丽红留在国内,又是怎样一番幸福的光景。
毕竟,王丽红只有一个。
本文作者 | 京酱rose
责任编辑 | 柳叶叨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