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毕奇
作为爸妈心中的“金饭碗”,年年报考人数只多不减的2个岗位,教师和医生一直都是“香饽饽”行业。所以,在各地的事业单位招考中,医生和教师往往也是招录人数最多的岗位之一。
但是,就算是这样,我们貌似每一年还能看到“急招教师、医生”的公告。很多学校和医院,师生和医患比例甚至都没能达到配备的标准。
这时候问题就来了,老师和医生年年缺,年年招,为什么就不能一次性多放出一些名额出来呢?非要等到缺人的时候再招一波吗?
其实,各地不会一次性放出多一些招录名额,也是有原因的,看了下面5个情况,你可能就理解了。
第一点,财政支出压力。
无论是哪个学校和医院大批招人,可能都抵不住高额的支出压力。就用学校来举例,招了大批的老师之后,是不是要修建新校舍、腾出办公室呢?是不是要给老师发工资呢?而医院也是同理。
如果想要所有医院的医患比例都达到标准,这期间要花多少钱啊!所以,国家才会提倡“循序渐进”,有一句话不是这样说嘛,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
第二点,防止人员过剩,设备闲置。
如果真的如上文所说,将所有的学校和医院的师生比、医患比都达到标准的话,其实老师和医生的岗位压力就会减轻不少。
但是,如果遇上大批人员离职,又或者是学生/患者人员大减的时候,那么大量的教学设备、医疗设备或者是人员就会过剩了。
这样看下来,前期大批的资金投入,不就可惜了吗?
第三点,“缺人”现状无法短期改变。
这一点,我们看医院就知道了。随着老龄化的加重,未来医院的生意还是会不错的。所以说,当不断招录新人的同时,其实老人数量的增多,会渐渐将这些医护人员消化掉。为此,医院医护不够的问题,依旧会长期存在,年年招医护人员也是情理之中。
所以,光是一次性招收大批人员的办法,无法彻底解决这种问题,做不好反而会出现上文所说的“资源浪费”。
第四点,地域之间差距明显。
其实,现在也并不是所有地区的教师比和医护比都不达标,主要不达标的重点区集中在中西部。
如果中西部增加大笔开支用于扩大人员发展的话,长期下来万一绷不住了的话,说不定就要背负巨额债务了。到那时,就别提为医生、教师考虑了。
第五点,钱要“省着花”。
国内需要花钱的地方还多了去了,所以钱也是要算着花的,不能在一个项目上就花费大量的资金,让财政支出受压。万一之后有着更需要花钱的地方,拿不出来可咋办?
所以说,看了以上的原因就知道,为何学校和医院不会一次性多放出招录名额了吧?循序渐进的安排,有节奏的陆续补充教师以及医务人员,这才是合理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