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大城市里的白菜。”
衡水中学高三应届生张锡峰的这句话火了。
看视频节选的时候,我也被吓着了,过分的愤懑,过分的激动,
“土猪”这个词太矮化自己,把升学的路径比喻成“拱白菜”听着也不舒服,像一个虎视眈眈的食物掠夺者。
直到耐下心看完整段视频,我才知道这个17岁孩子,真正要表达什么?
他的动机并不是作为“土猪”,去拱“白菜”,
他真正想表达的是,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娃。
乡下教育条件太差了,“两间屋子,三个年级”,
英语老师是语文老师客串的,
第一次带着家乡口音的自我介绍,引起全班哄堂大笑,
第一次跟城市孩子踢球,分不清自家球门和对手球门。
这样一个羞怯的孩子,自卑过、失落过,
但迷茫之后,重新燃起了动力,他向往更广阔的世界,也相信自己配得上这样的生活。
一个农村孩子,他的视野眼界有限,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短板,
但他没有“躺平”,他内心有热爱,眼里有天地,他立志通过努力,从差距中汲取向上的力量,通过刻苦学习奋力“跨越”,这有什么错?!
倒是有一些看客,利用这个演讲,开始了各种批评和谩骂,
说这个孩子“戾气重”、“仇富”、“粗鄙”、“无耻”……
嘲笑他,城里的白菜他配不上,土猪跑到城里去乱拱白菜,只会被乱棍打死。
难道从农村出来的孩子,“躺平”你才觉得更正常?
乡下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逆天改命,就那么让你不舒服?
一个生活于贫困家庭的孩子,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就对了?
这何尝不是一种暴力。
没有真实地在农村生活过,我们真没办法对张锡峰的演讲做评价,
何况这只是一个演讲,只是这个孩子生活的很小侧面,
你站在什么地方,决定你说话的立场,
永远不要站在高楼上,傲慢地指着大山。
01
每个孩子,
都是站在父母的肩上望向远方
张锡峰的父母,只是一介农民,他演讲中有几句话很实在。
家庭条件好的孩子,他们有眼界、格局、素养,有知识储备、家庭背景,比你更努力——
你挤公交去上辅导班时,人家已经把一对一私教课安排上了;
课余生活你玩的是集卡片和弹珠游戏,人家上的是钢琴课、音乐课、英语课;
从小到大你连火车票都没买过,人家正跟父母坐上出国的航班,考过了雅思、托福。
我们得承认,每个孩子都是站在父母的肩上望向远方,
一个农村的孩子,一对“面朝黄土”的父母,他们能托举孩子到一个什么样的远方?
他们可能仍然在农村耕种祖祖辈辈留下的土地,
可能承受着跟孩子的离别之苦,去大城市扛起钢筋水泥、忙活在建筑工地,
我国至少有2.9亿农民工,分布在这片土地的角角落落、各行各业。
几十年在城市打拼,他们一直无法融入的城市,是那些见过世面孩子的家园和起点,
而他们能给孩子的唯一起点就是努力挣钱,供孩子读书,用自己的身躯,给后代铺就一条向上的路。
这样家庭出身的孩子也只认苦读,城市的孩子条件好,还努力,他们只能更努力。
除了读书,他们没有别的出路。
还记得去年考上北大考古系的小姑娘钟芳蓉吗?
得知女儿考得那么好时,钟芳蓉的妈妈,一位农民工妈妈在镜头上掉下了眼泪:
“我女儿有出息了!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了!”
记者问:“什么才算是改变命运?”
这位妈妈再次红了眼眶:“衣食无忧,过上好的生活。”
“还有,以后她的孩子,不会再成为留守儿童。”
多么朴素的想法和盼望,
中国的大多数家庭不正是这样,一代一代向上托举吗?
你能说农民家庭对孩子的托举,就是“粗鄙”,就是“仇富”,就是“土猪拱白菜”?
一个条件好的家庭,可以给孩子人生更多的维度,孩子的目标可以更多元,孩子也可以更从容地发展自己,
但没有伞的孩子,不是父母的失职,
没有伞的孩子苦读,更不是粗鄙。
对于这样的孩子,他们的确需要拼尽全力,才可能来到城市和别人喝咖啡,
才能在更公平更辽阔的平台上,实现一个家庭的换代升级。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绝对的公平,学习也从来不轻松,
但那个孩子要得到更多的尊重,创造更多的价值,获得更好的平台,活出更好的自己,只能通过读书,这又有什么错!
02
孩子,你不必如此激奋,
你努力的样子就很高贵
作为一个由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张锡峰能在衡中上学,已经走上了高考的第一梯队,
这是一次演讲,或许从节目效果上,导演会要求语言可以调动起观众的情绪,但我想说,
“你真没必要如些激奋,你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努力和实力说话。”
衡水中学,一直是北大清华优秀生源基地,
2020年,衡中有73人被清华北大提前录取,大约占整个河北省的70%,请注意,这只是“提前录取”的人数。
《中国学科竞赛500强中学排行榜》,位列全国第一。
河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屈指可数的超级中学。
能考进衡水中学,本身就不可小觑,这个孩子必须足够好学,内心强大,又足够努力,
而这些真的不需要一个激情澎湃的演讲去标榜。
每天凌晨5点半起床,高度自律地投入一天的学习,专注努力,为什么怕被别人说成“高考机器”,为了高考拼,不是全国所有高考生都在做的事吗?
《奇葩说》的一期节目,詹青云提到,她用一个月的时间,考上哈佛法学院的“秘诀”,
“在那一个月的时间里,我的生命里就只有那个考试”。
那段时间,她热爱生命的每一分钟,每日坚持阅读,吃饭只考虑快、就近,可以尽快学习最好,每天走路回宿舍,都恨自己不能走得更快一点。
学校追求升学率无可厚非,为了读一个好大学暂时屏蔽其他欲望,也并不可耻。
我们总说:高考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但对于寒门子弟来讲,高考却是改变命运最好走的一条路。
能在这条路上跑赢,就是要更努力、更专注地投入学习。
还记得那个高呼“多拿一分干掉千人”的衡中学生李松吗?
2011年,高考前,他接受了媒体的采访,他说:
“高考形势很严峻,你多拿一分,就可以在全省压倒一千人,甚至更多人,所以我们觉得这每一分钟,都是很重要的。”
这段话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说衡水中学扼杀孩子的创造性。
但10年过去了,李松再次面对镜头,他现在的身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外交官”。
作为应试教育的“高地”,衡水中学十几年如一日,从当地输送出很多像李松这样的人才,也让很多农民家庭改变命运。
“衡水模式”并没有那么不堪,
它其实更像动用各种方面的努力,让孩子的专注力都集中到学习,把学习、读书当成生命一样热爱,这本身就很高贵。
03
读书,可以改变命运!
几年前,北京高考文科状元,北大附中学生熊轩昂的一段话,引起舆论盛赞。
他出生于外交官家庭,在接受媒体采访被问到“是否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时,
他说了一段让人充满敬意的话:
“农村地区越来越难考出来,一个生在北京的中等收入家庭孩子,在北京这种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决定他在学习时可以走一些捷径,
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
在某高中的高考百日誓师大会上,校长说的大实话,也很扎心:
世界那么大,都想去看看,你分数那么少,哪也去不了。
数学,买菜用不到,但它却可以决定你在哪里买菜。
年少的时候,总觉读书很苦,常常虚度光阴,其实,那是我们去看世界的上坡路。
我想起张桂梅校长给华坪女子高中的校训: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一个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学子,不是草芥,也不是懦夫,更不是“土猪”,是人杰!
能决定一个孩子人生道路的,从来不是出身,是对这个世界的热望,对读书的执着,对知识的渴求。
高考近在眼前,今天我国的高考生更是达到了破纪录的1078万人,
这注定是一场更有竞争力的考试,学习很苦但坚持很酷!
尘埃落定前,请用尽全力!继续加油吧,追光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