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管校聘的副作用还是发生了,怎么预防呢?

县管校聘的副作用还是发生了,怎么预防呢?

///虹野

01

五年欠薪老师五个亿为啥瞒得住?

县管校聘作为一项事关教育资源均衡的重大方法,从出台征求意见一直到实施都非常惹人关注。在实施过程中最让人担心的则是让对教师评价并不是那么真实的教育主管部门来调动教师,会不会沦为瞎折腾,会不会沦为对老师的打压报复,会不会滋生腐败。在我的一篇文章《虹野:要预防县管校聘偏离初心》中,说的比较详细。

可是现实可能比预料中的更为不堪。当看到新闻说贵州大方县5年拖欠老师近五个亿工资的时候,本人最感到惊讶的不是拖欠工资高达5个亿,而是在信息时代该县是如何把“拖欠工资”这件事情捂了5年之久?

02

县管校聘沦为管理老师的手段?

难道大方县的老师都不吃不喝吗?难道就没有人投诉吗?可惜的是按照正常程序,肯定是先经过当地政府部门处理,处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县管校聘”、“职称评聘”充当了非常不光彩的角色,谁反映问题就会遭遇到当地“解聘”、“调到边远村小”、“不准参加职称晋级和评优”。在昔日没有“县管校聘”的时候,调动一个人是非常困难的,更不用说打击报复式的调动更容易落人口实,但是现在我们很难分清“打击报复”与“正常流动”之间的区别,普通老师的权益很容易受到侵犯而投诉无门。

当然这种现象是一个非常极端的现象,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会出现。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县管校聘”对于不了解教师实际情况的主管部门来说,很容易变成一种形式主义,给下面学校分发指标,比如说每年每个学校“强制”流动。可能很多地方没有意识到这样形式化的危害,这很容易学校领导一个一个“排除异己”的机会,让老师们惴惴不安,长期处于焦虑之中。

我们都知道,县管校聘的初心是教育资源均衡,但是形式化下的县管校聘却很容易滋生腐败,让老师心情焦虑,反而导致教育质量下滑。甚至有不少地方因为在实施县管校聘中让老师感受到“危机”而出现规模性辞职,这都是现实中对学校情况不了解,对教师不了解,对教师感受麻木带来的副作用。

03

县管校聘成效需要第三方监督

从大方县这样的案例可以看到,一些地方并没有致力于教育资源均衡,不去致力于改善边远学校和条件艰苦学校的状态,而是把边远村小以及一些条件艰苦的学校当做“发配”老师的地方;这些地方并没有把“县管校聘”当做教育资源均衡的重大人事突破,而是把“县管校聘”当做管理老师的一种重要工具。

以大方县为例,整治老师的手段越丰富,其背后的蝇营狗苟就越多,五年时间对于第一个地方的教育来说几乎影响了一代人,尽管总是有人说“正义会迟到,但不会缺席”来看待五年后今天对这些贪官污吏惩罚,可是对于这一代人来说却是非常不公平的,很多时候“正义是不允许迟到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对于县管校聘这样重大的举措,其实施效果还是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参与监督,避免大方县的事情在各地不同程度的上演。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标签: 教育 大方县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