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高质量发展,需要绿色、生态来支撑。三年来,双城绿色生态屏障持续建设,区域植被覆盖率和总固碳量增幅,效果明显。深学笃用天津行动,30日来看,见证山环水润绿意满眼。
黄鹤,干了10多年的气象监测,从大学起,他就对一个经典案例,心之向往。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德国斯图加特建设了一条通风廊道,依靠自然风模式和密集的植被,解决热岛效应和空气污染等难题。工作后,黄鹤一直想着,这样的案例,像天津这样的大都市会不会用到?能不能有效果呢?2017年,天津开始规划建设双城绿色生态屏障,这让黄鹤非常兴奋。
他主动请缨,申请立项,利用遥感和模拟分析等手段,监测植被变化对城市气候的影响。可是,难度也超乎想象。
气候分析的职责,是要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得出的结论必须要准确,也要快!因为高分卫星的数据,穿过大气层会带来误差,如何把误差降到最低,必须通过地面气象站取样和无人机拍摄,与卫星数据相互印证。从2018年绿色生态屏障启动建设,黄鹤和同事们,几乎每个月都到现场观测,夏季和冬季,在气温出现极值时,甚至一周就要跑一趟。
三年来,736平方公里城市绿洲悄然生长。蓝绿空间占比逐年提升,从2017年的50.76%,提升到2020年的63.5%。黄鹤他们收集到了温度、湿度、风力、土壤水分、地表植被等基础数据。随着植树造林面积的扩大,今年,黄鹤他们专门在津南八里湾片区里建立了气象站,能采集到的数据量大量增加,绿屏能对减少局部热岛效应有多大作用?能起到多大的固碳效果?需要更加高效和精准的计算,而这一次,为了提速,他们引入了天河超级计算机。
在浩如烟海的数据中一次次计算,生态屏障气候分析结论终于出炉。经过天河的模拟计算,双城绿色生态屏障可使中心城区东南部降温0.2~0.4℃,增湿2%左右;津滨双城“超大热岛”也被生态屏障“拦腰隔断”,生态屏障的植被总固碳量,为全市平均增加量的2.1倍,单位面积固碳量增幅最大。而通过三年多的努力,黄鹤他们见证着天津的变化,当年对斯图加特案例的心之向往,也在今天梦想成真。
数据的变化,也实打实地变成了市民的感受。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引擎牵引下,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触手可得。(津云新闻编辑张麒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