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种田,下午写代码,35+程序员在跨国远程里找回生活

36氪「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

36氪「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

文 |廖丽君

编辑|陈桐

排版|吴晓钰

“一个月到手2万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年薪百万,生活在二线老家自住房,不用通勤,朝九晚六。”

在某职场社交软件上,一名网友分享了自己反内卷的工作方式——为海外公司全职远程工作。在国内,这是大厂程序员在一线城市“卷到飞起”,对标阿里P8级别,才能获得的薪资,而发帖的楼主仅仅本科毕业三年,并且在二线家乡“闲云野鹤”。

评论区最高赞的回复说:这是顶级梦想。

这样的顶级梦想有希望成为更多人的现实生活。领英今年4月针对美国企业招聘专员的调查显示,超过86%的美国受访企业正在考虑雇佣远程员工,其中近一半在考虑雇佣跨国远程员工。一些硅谷科技公司的跨国远程工作员工比例已经高达 30%,比如Stripe。

如何成为一名跨国远程工作者?跨国远程工作体验是否真的这么“梦幻”?

我们和跨国全职远程工作者聊了聊。

01 员工雇主都满意

马隆的一天从给家人准备早餐开始,然后送妻子、女儿去上班或上学,自己再回家,或者找一家安静的书吧、咖啡馆,喝杯咖啡,戴上降噪耳机,开始工作。

中午休息两个小时,下午17:00准时提交代码至Git(代码版本管理系统),在Jira(项目与事务跟踪工具)上记录一天的成果与进度,然后接女儿和妻子回家。

一家人吃完晚餐,马隆会辅导女儿完成作业,或者自己打游戏、健身、学习。

天气很好,外出露营,在风景秀丽的地方写代码(马隆供图)

这是今天的年轻人从小在动画片里看到的“普通家庭生活”。但长大后他们发现,这样的生活原来难以企及,尤其是在一线城市。

2016年之前,马隆在深圳一家大厂做程序员,每天996,KPI年年涨,收入可观,却没有时间组建家庭,也不敢奢望在深圳安家。

2016年,马隆回到了老家南宁,原本成功在35岁前上岸国企,却因为遇到“不能忍的事情”,毅然离职。

35岁的程序员很难找工作,何况还是在二线,有些企业直接划定年龄限制,超过年龄的连面试机会都没有。马隆投了约8家公司,回复寥寥,几次面试到第3轮依然没有后续。

远程工作的机会就是这时候来的。一位在当地技术交流会上认识的朋友给他介绍了一份新加坡华人创业公司的远程工作。每年到手人民币32万左右——这对一线城市的年轻程序员可能缺乏吸引力,但对生活在南宁的马隆而言,已经非常富余。

更重要的是——“每天固定7小时上班,关掉通讯软件,没人找得到你。”公司创始人是在国内“受够了加班”的同胞,不愿意将加班风气带到新的团队。

马隆对现在“WLB”(注:Work-Life-Balance)的状态非常满意。

还有不少程序员的生活比马隆更“巴适”:有人背上行囊,边旅游边工作;还有人上午种田,下午写代码。

在大洋的另一端,哈利所在的新西兰企业2020年因为疫情被迫远程办公,发现工作推进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直接退租办公室,实行全员远程。后来团队有2个岗位空缺在新西兰招不到合适的人,他们想,既然都是远程,在新西兰或其他国家都可以,索性直接面向全球招聘。

乌克兰、菲律宾、中国……他们聊了许多国家的候选人,最终中国程序员的工程质量和性价比胜出,拿下了岗位。

“我们老板觉得中国员工挺‘amazing’的,”哈利告诉职场Bonus,“第一周给他们介绍完系统怎么用,第二周就开始写代码、提变更,一个月后就可以主导项目了——这个时候他们甚至还不是全职,而是兼职试用的状态。”

哈利在2018年从阿里离职,移民新西兰并进入这家公司,工作两年左右就成为了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公司招聘跨国远程员工的主要路径,就是由他们这些来自各国的核心成员从自己的国家招聘。

中国程序员加入公司后,因为语言问题沟通不顺畅时,他会作为桥梁去辅助交流,成为了这家新西兰公司愿意招聘中国远程员工,以及国内候选人信任这家公司的实际担保。

今年又有新的招聘需求时,哈利的老板让他直接找中国人,不用再看其他国家的求职者了。目前,他们公司的研发团队已经有一半由中国员工组成。

跨国远程工作最显而易见的障碍——语言和时差,确实带来了一部分沟通损耗。哈利公司不要求中国程序员配合新西兰的工作时间,如果新西兰的客户遇到紧急问题,只有当地程序员能够及时响应;两国同事间的工作沟通、对接只能在半天中进行,否则就得等第二天。但哈利向职场Bonus表示:“我们平时需要沟通的情况不多,综合考虑实际的工作成果和用工成本,仍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代替语言和即时沟通的,是文档。对正常坐班的程序员来说,技术文档“随便写写”就可以,同事看不懂可以直接问。但现在,马隆会反复阅读、修改自己的文档,确保每一个句子都准确地传达了自己的意思。文档满意度是他们团队在试用期的重要考核标准之一。

02 顶级梦想下的隐忧

实际上,大多数跨国远程全职工作都还够不上“顶级梦想”。

首当其冲的是薪资和福利待遇。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初创和中小企业招聘跨国远程员工的首要驱动力是更低的用工成本,因此不会提供公司所在地的薪资水平,而是以员工所在地的薪资水平为准。

哈利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发布招聘信息时,收到最多的回复是“这个要求,这个薪资,肯定招不到”。他们需要具备英文听说读写能力,3年以上经验的JS全栈开发工程师,税前时薪人民币160~240元,一周工作40小时,税前月均收入人民币27733~ 41600元,新西兰元跨境汇款,时薪付费,请假没有薪资。与此同时,需要海外员工自己处理税务、社保、医保等。

这样的招聘标准似乎只有一线城市中/大厂程序员才可能符合,但这样的薪资待遇对他们没有很强的吸引力。自行处理结汇、纳税、社保等一系列事务不仅麻烦,真正到手的收入也会大幅缩水,而如果公司能够处理这一系列问题,即便薪资低一些也会更有吸引力。马隆所在的团队便是通过在国内设立公司的方式帮中国成员处理社保等事务。

但与马隆团队不同的是,哈利公司只有少部分成员坐标中国,不会为了这部分员工专门来国内设立公司。即便如此,他们还是招到了靠谱的人,都是曾经有过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并回到二线或老家生活的程序员。

薪资之外,另一个对远程工作的普遍误解是“会比较轻松”。事实上,虽然工作时间更短,但远程工作内容依然是“满满当当”。

马隆的公司在团队成员的参与下,制定了工作计划,到时间节点就要提交工作成果,有一个人掉链子,就会拖累整个团队的进度。团队成员只要有一次不能按时提交成果,又不能给出合理解释,就会被要求立马走人。这对员工的“靠谱、负责、自律”提出了很高要求,也是试用期重点考核的要素。

对于远程工作者来说,这份工作计划/任务就是他们自由的边界,完不成计划,失去“游戏资格”;提前完成计划,获得时间和空间。为此,马隆给自己安排了严密的工作计划,有时还会前往安静的商业自习室工作。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高铁上工作(马隆供图)

他们还不得不承受对未来的“隐忧”。

国外的技术栈以Node.js、Ruby、Python为主,与国内主流语言有一定差别,未来如果想回到国内企业工作,就可能面临困难。

此外,跨国远程工作通常没有晋升。马隆所在的团队,只有新加坡本地员工才有晋升为管理层的机会。哈利的公司则是因为团队业务非常稳定、成熟,几乎没有扩张和增长,所以缺乏晋升的机会,也很少有涨薪和获得奖金的机会。

03 远程之路不回头

“远程工作、灵活办公是一条‘不归路’,一旦尝试,就再也不想回去了。”国内最活跃的自由工作社区——电鸭的创建者大灰向我们强调。

目前招聘中国程序员远程工作的公司以华人创业公司为主,还有部分海外中小企业和少量海外大厂。大厂对语言和技术的要求很高,而在许多华人创业公司,语言上能看懂技术文档即可,技术要求也相对较低。

华人创业公司中,又以做Web 3.0的团队居多。马隆所在的新加坡华人企业,便是Web 3.0创业团队。

对于这些公司来说,雇佣跨国远程员工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选择。

以哈利所在的公司为例,与招聘新西兰本地员工相比,远程雇佣中国员工的用工成本降低了30%左右。一方面,他们根据中国市场行情给中国员工给付薪资;另一方面,中国员工是“Contractor(合同工)”,半年或一年一续,不受新西兰劳动法“没有试用期”的约束。

对于回到二线的职场人来说,跨国远程工作虽然不是“顶级梦想”的样子,也依然是难得的机会。

“我到了被优化的年龄,有人不嫌弃我,愿意每年给我32万,六险一金,严格限制我每天工作时间,我很感激了,不在乎所谓稳不稳定。”马隆说。

马隆团队有不少同事是腾讯、华为被裁的35岁+程序员,现在都回到了二线或老家生活。其中一位来自华为的同事,如今生活在小县城,凭借过去攒下的积蓄和被优化时的赔偿金,生活很惬意。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没心情工作的时候,约三俩好友玩无人机(马隆供图)

马隆计划一直做跨国远程工作,如果有一天当下的工作不能继续,那就换一家公司,或者移民到新西兰、澳大利亚。

WFH Research的研究数据显示,疫情后,超过半数的员工不愿意每周五天都在办公室,如果被雇主强制要求,会考虑离职。

面对这样的趋势,不仅Nationwide、Shopify等跨国科技企业将“远程优先”政策常态化,可口可乐、德勤等消费和服务企业也开始为员工提供有条件的远程办公选择;GitLab、Turing等海外初创公司更是自成立之日,就明确了“远程优先”的制度。

大灰向职场Bonus表示,电鸭社区上招聘远程员工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加,接受和实行灵活办公的企业和组织也越来越多。企业用工灵活化,工作方式远程化,将是大势所趋。

在大厂做过半年产品实习的00后Ricardo.Wu,在看到跨国远程的工作可能后,第一时间开始搜集资料,几个月前拉上更资深的前同事们建立了小团队,面向海外客户接活儿。

一周多前接受采访时,他告诉我们还有许多环节不清楚具体作法。这周,他们已经接到了第一个来自英国的项目。

在Ricardo.Wu建立的远程工作交流群里,群友们兴奋地畅想着:“人生下来不是为了供房贷的!”“让中国开发像中国制造一样享誉全球!

彩蛋 | 一些寻找跨国远程工作的建议

职场Bonus:找到跨国远程工作的路径有哪些?

朋友推荐;远程工作网站、平台:国外有Linkedin、Turing、Arc、Upwork等;国内有电鸭、TalentOrg等。

职场Bonus:是不是只有程序员才有跨国远程工作的机会?

目前绝大部分获得海外全职远程工作机会的确实是程序员,但也有少数非程序员的工作机会,可以尝试在领英、Upwork等平台检索。

职场Bonus:对想要跨国远程工作的人有什么建议?

马隆:真想找远程工作的,记住,英语!英语!英语!重要事情说三遍,我见过太多有技术的人卡在英语这一关;此外,多在Github上发布你个人作品,很多远程工作面试官会看的,这是他对你技术能力评价的参考;还可以在海外招聘社群里多和人积极交流,抓住每一次机会。简历投一两次可能没有结果,投100次总会有的。(PS:多投英文简历)

(文中马隆、哈利为化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作者卡片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作者卡片

互动话题

你会去试试跨国远程工作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36氪「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作者:廖丽君,36氪经授权发布。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