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8月4日电 8月3日,主题为“青年创造美好明天”的首届21世纪青少年公共外交论坛在苏州成功举办。论坛由中国日报社21世纪报社主办,全国从事公共外交研究与实践的高校专家学者、中学校长、共青团工作者、模拟联合国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等100余人参会。
中国日报社21世纪报社总编辑曾庆锴,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大连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薛晓芃,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理事、联合国秘书长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调查团中国专家刘志贤,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阿富汗、印尼国家局长薛玉雪,全球化智库(CCG)人才研究总监李庆等领导与嘉宾参会,以主旨发言、圆桌讨论等方式探讨开展青少年公共外交的重要性、意义和路径。
中国日报社21世纪报社总编辑曾庆锴致辞
曾庆锴在致辞中指出,报社发起21世纪青少年公共外交论坛,旨在汇聚媒体、智库、共青团、高校、中学等资源优势,搭建以青少年为主体,以公共外交为特色的国际化交流平台,探索青少年国际传播和公共外交工作的创新模式与路径,积极推动中外Z世代人文交流。
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理事刘志贤致辞
刘志贤在致辞中强调,公共外交在对外关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青年交流是公共外交和国际人文交往的重要领域。引领学生们参与政治、社会和外交活动,有助于培养当代青年人的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作主旨发言
在主旨发言环节,孙吉胜首先指出国际舆论场对中国存在错误认识和偏见,中国主题“他议”和中国形象“他塑”现象依然普遍,中国国际传播和公共外交面临严峻挑战,任务艰巨。孙吉胜认为,应当以增强中国的对外话语能力为破局点,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在这一过程中,青少年发挥着重要作用。她呼吁青少年努力学习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成长为爱祖国、知世界、精外语、综合能力强的国际化人才。
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阿富汗、印尼国家局长薛玉雪做主旨发言
薛玉雪在主旨发言时强调,人才资源是第一生产力,对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是大国的一种战略投资,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广大青少年是国际组织的重要储备人才,也是推动公共外交的生力军,应努力成为有知识、有能力、有担当的全球胜任力人才,成为提升我国国家软实力的有生力量。
国际青年代表谷尼克发言
在国际青年代表分享环节,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关系专业留学生、来自俄罗斯的谷尼克讲述了他在中国学习、成长的故事。17年前,他随父母来到中国,亲眼目睹了中国改革发展的速度及辉煌成就。现在,他积极投入到青年公共外交活动中,以亲历者视角让世界上更多青年认识一个充满自信与活力,大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真实的中国。
温州中学国际部主任冯景奇(左一)主持圆桌讨论,刘志贤(左二)、薛晓芃(右二)、李庆(右一)参加
在青少年外交教育圆桌研讨环节,嘉宾们认为,青少年公共外交特点鲜明,与普通公共外交在主体、内涵和路径等方面均存在明显不同。李庆认为,青少年参与公共外交活动,是一个培养和发展自身综合能力的过程,有很大的学习成长和自我塑造空间。刘志贤认为,广大青少年要有理想追求,有使命担当,拥有家国情怀,树立世界公民意识,发奋学习成为国际化人才。薛晓芃强调,要从国家和社会两个层面推出政策措施,帮助青少年有更多机会从课堂学习拓展到社会实践,为青少年参与公共外交活动提供充分指导和大力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陆一戈(左一)主持Z世代青少年对话,刘晨(左二)、张乐洋(左三)、蓝贝贝(右二)、侯舒雯(右一)参加
Z世代青少年对话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陆一戈主持,来自国际关系学院的刘晨、中国人民警察大学的蓝贝贝、天津市大港油田第四中学的侯舒雯、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的张乐洋等学生代表围绕会议主题展开热烈讨论。
侯舒雯认为,Z世代青少年极具活力,参与公共外交活动有利于推动全球不同国家、不同种族青少年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有效沟通碰撞,求同存异,推动全球协同发展。刘晨补充强调,大力开展青少年公共外交,通过展现青少年风采提升国家形象,是Z世代青少年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目前国内参与公共外交的青少年人数仍有待提高,各类实践机会仍偏少。蓝贝贝、张乐洋均认为,新媒体时代的公共外交,Z世代应巧用新媒体、短视频,以趣味取胜,转变生硬僵化的思路,为创新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做出自己特有的贡献。
论坛还见证了 “21世纪青少年公共外交联盟”的正式成立。河北冀州中学、浙江省温州中学、玉溪市民族中学、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等14所中学成为首批创始会员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