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来源:公众号“领读人申怡”
在全球疫情期间,孩子处于青少年时期的父母知道,新冠疫情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了他们的孩子。
在12月1日发表在《生物精神病学全球开放科学》上的一项研究中表明,孩子们的大脑,在经历了这几年的疫情之后,已经发生了改变。
研究人员比较了一组经历了疫情之后的青少年(平均年龄15-16岁)和一组在疫情前接受相同评估的青少年的自报心理健康症状和脑部成像扫描。
他们的年龄、性别、青春期、生活压力状况、社会经济状况都相匹配,是非常适合做对比研究的对象。
根据核磁共振成像扫描,经历疫情之后的孩子(128人),与对照组(163名儿童)相比,存在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症)和出现了大脑加速老化的迹象。
关于中国疫情下的孩子的心理状况研究,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2020 年 3 月,心理学家对上海的 4342 名中小学生进行了在线调查。调查他们疫情下的心理压力(包括抑郁、焦虑和压力)、生活满意度、家庭隔离的感知影响等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经历了疫情之后的孩子,出现了三种最普遍的症状:焦虑 (24.9%)、抑郁 (19.7%) 和压力 (15.2%)。
2021年,一项关于“疫情对7-15 岁中国儿童教育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的调查结果显示,20.7% 和 7.2% 的青少年因 COVID-19 而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和抑郁症状。
大量的数据和研究都证明,疫情除了给孩子带来了身体上的伤害,还有不可忽视的心理伤害。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说道:
青少年不光受新冠病毒的影响,还受父母、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没有独立处理一些事务的能力,对社会的信心、对新冠病毒的敏感性和反应,都还不太成熟,可能更容易出现问题。
疫情期间青少年心理问题明显增加,主要是抑郁、焦虑、沉迷游戏、厌学,这对其成长影响很大。孩子长期上网课,学习效率较低,又有考试、升学压力,容易引起焦虑烦躁情绪。
恢复线下上课时,有的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害怕与同伴交流,不适应课堂生活。家长长时间的关注还可能激发亲子矛盾,恶化家庭关系。
病毒感染可能很快就过去,但给孩子心理上的影响是长远的。
英国的一家智库心理健康中心今年的研究表明,由于疫情的直接影响,未来 10 年将有 800 万英国成年人和 150 万儿童需要心理健康支持。
而我国的陆林院士则认为,新冠在心理方面的影响至少持续十年、二十年以上。
这种时候,如何给整个家庭,从上到下,为老人、父母和孩子重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信心,走出疫情的阴影,开始新的生活,就显得非常重要。
01
从以往大型突发事件中
学习经验
一场长达三年多的疫情,让整个社会对于应对疫情之后的“后遗症”都没有特别好的办法。
但幸运的是,“我们可以从以往应对突发事件的方式中学到很多东西,”乔治华盛顿大学精神病学教授 Brandon Kohrt(科尔特)博士说。
“从埃博拉到地震,对于全民创伤、战争或恐怖袭击,我们总是能在社会环境的努力中得到治愈,”科尔特说。
“当可怕的事情发生时,大家团结一心,一起康复是非常重要的。这往往比那些选择自我隔离、排斥他人或者被他人排斥的人康复得更好。”
新冠疫情的情况是,虽然给人们带带来的痛苦不一定像地震或爆炸那样剧烈或突然,但我们在压力和创伤的背景下所经历的自我孤立或者是被他人孤立,正在心理上侵蚀我们。
科尔特说:“当我们经历长期威胁时,我们的大脑就会以一种非常不同的方式运作:人会总是处于边缘和警觉状态,这会削弱我们与他人共情的能力。……我们变得更加偏见,更加污名化,更有歧视性。”这解释了很多关于现在的事情,不是吗?
科尔特说,我们中的一些人可能也会发现调节情绪更困难。“我们称之为‘自我调节’,但它始终是自我调节和对他人的调节的结合。完全依赖情绪的自我调节是行不通的,但即使你和家人关在一起,这也可能无济于事。
家庭单位也与许多其他人联系在一起,如果家庭里的人没有与大家庭、朋友、同龄人接触,那么家庭自身的情绪调节就会被打乱。”
一位危机组织的工作人员尼米罗说:全球疫情造成的后果是,社会结构被摧毁。
尽管学校、工作场合、社交环境、社区中心并没有像其他灾难那样变成废墟,但它们变得如此难以接近,甚至可能已经消失。尼米罗说:“缺乏社会联系、缺乏社区归属感和感觉失控都会破坏心理健康。”
《不可思议:灾难来袭时谁能幸存——以及为什么》一书的作者阿曼达·里普利 (Amanda Ripley) 说:“我们首先需要意识到,我们必须修复社会结构。”
人们总是来找我说:‘我们不知道该做什么——我们的社区、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城镇都在爆发大大小小的冲突。’有太多压抑的沮丧、疏离和悲伤没有得到解决。”
幸运的是,修复很简单。
“假设我是一名班主任,我要让家长亲自来参加一个活动。之后我不会让每个人都离开——这些是建立联系的机会——所以我在半小时后,会在外面提供饮料和小吃。”
(作家阿曼达·里普利 (Amanda Ripley))
这回到疫情上,想让孩子幸福,就得家长幸福;想要让一个家幸福,就得让我们所处的环境变得幸福起来。
在社区、朋友、同事、家人等各种关系和环境中,增加沟通交流、多制造一些有趣令人愉悦的活动,尽可能地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好关系,创造新的美好的记忆,会是减轻整个社会和家庭的疫情“后遗症”的好方法。
Twitter前副总裁布鲁斯·戴斯利(Bruce Daisley)曾写了一本关于韧性、坚韧的书。他说:“一项调查经历过911事件的警察和消防员的研究显示,一般来说,他们与同事的关系越密切,他们的心理健康就会得到更好的保护。”
“情绪调节的很大一部分需要与他人进行积极的互动和接触”科尔特说。当我们陷入困境时,联系会让我们变得更强大。
“帮助者和被帮助者之间有一个神经生物学变化的反馈回路,这对两者都有健康促进作用,帮助他人可能会减少我们的炎症反应并改善我们的抗病毒反应。”
02
改写我们的疫情故事或者成就
一种抵消疫情“后遗症”的方法,就是故意给自己重新讲一个故事。
重新评估,是我们作为人类管理自己情绪的主要方式之一。
前文《灾难来袭时谁能幸存》的作者阿曼达·里普利,建议我们花一定的时间,写下我们自己的疫情故事,但就像你是一个善意的第三方一样观察来写(你也可以对示意孩子们这样做)。
如果你或者孩子不会写故事,一位叫做黛西·道林的作者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她鼓励我们列出我们在疫情期间取得的成就,而不仅仅是一个故事。
这可能包括孩子在家上学时、哪怕心情很焦虑烦躁没有把铅笔都折断;或者疫情在家,孩子和家长学会了烹饪;或者呆在家里反而有了更多的时间一起看书和做亲子沟通。
这是一种能令人振奋起来的方式,可以回顾并重新审视过去3年的经历。
03
观察孩子的状况
保持密切的亲子沟通
最近很多孩子可能出现“阳”了的情况,家长们不光要关注孩子发烧咳嗽这样的症状,还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睡眠变化、情绪变化,有针对性地陪伴、解释、沟通。
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的有效陪伴、观察和积极的亲子沟通,往往是让孩子快速从丧气中走出来的第一步。
而如果孩子的情况超出了正常的标准,要及时求助医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说道:
正常的情绪问题跟心理疾病的界定,我们有标准。如果遇到事情,比如感染了、被批评了,因此焦虑、压抑甚至失眠,但过一两天就好了,这不需要看医生。
如果没有特定原因,长期心情不好,超过两个礼拜就需要看医生,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进一步评估治疗。
家长们发现孩子出现超过标准的心理和健康问题,要让医生给予支持和判断,不要自作主张给孩子用药,或认为孩子不需要心理安慰和支持。
04
恢复运动和出行
积极地生活
各项隔离政策在渐渐放开,我们和孩子除了规律作息之外,建议保持至少一项自己喜欢并能进行的运动项目,可以慢慢提升生活的活力。
如果符合下列条件,可以开始温和的运动:
2天內没有发烧
在家中行走时没有感到胸痛或严重的呼吸问题
没有腿部肿胀的情况
除此之外,建议调整心态,积极开始新的生活。
学习新技能、语言或兴趣,学习新事物有助提升自信,也可增进人际关系,保持社会交往;
最后,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都要给自己弹性空间:过高的自我要求或追求完美,或把学习、工作塞得过满,都可能让自己喘不过气来。
放慢脚步,给自己喘息的空间,下一次的表现往往能更好。
--
参考报道和研究:
https://heho.com.tw/archives/220494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3627089/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4168970/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3099049/
https://www.glassdoor.com/blog/ways-to-emotionally-recover-from-the-pandemic/
https://www.theguardian.com/society/2022/jan/16/life-after-lockdown-how-do-we-best-recover-from-the-pandem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