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24小时|新大学开工,能给宁波带来什么

每经记者:刘艳美    每经编辑:杨欢

宁波日报消息,12月29日,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校园奠基仪式在镇海举行,计划于2025年起开始建成交付使用。

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明确将出任学校校长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原校长陈十一透露了学校的办学期望:“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首先它要成为宁波最好的大学,至少要成为我们浙江的、长三角的、中国东方最好的大学。”

公开信息显示,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总投资460亿元,定位为“高水平、创新型、国际化”的新型研究型大学。

根据学校提出的“三步走”战略:计划2025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做到“一流资源,高端起步”,办学取得有显示度的进展;到2035年做到“体系完整,特色鲜明”,成为全球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到2050年,力争“科教重镇,跻身一流”,成为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大学。

解读:自2020年12月宁波将建设一所理工类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消息公布以来,这所宁波版“西湖大学”的推进进展一直备受瞩目。

作为一座公认的制造强市,2021年,宁波GDP排名全国第12位,规上工业总产值首破2万亿元,居浙江首位。宁波还是名副其实的单项冠军“第一城”,共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83家,稳居全国城市之首。

随着城市竞争越来越成为实体经济的竞争,宁波发展底气越来越足。去年8月,《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行动计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2025年GDP总量破2万亿、进入全国前10名”。

不过,正如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彭佳学所言,科技创新实力不强、高水平大学数量不足,一直是制约宁波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尤其是当前,科技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关键变量,科教资源薄弱、重大创新平台缺乏,越来越成为掣肘宁波发展的突出短板。

对宁波而言,东方理工大学的到来,无异于为宁波高等教育撑起一根“顶梁柱”。值得注意的是,与西湖大学聚焦生命科学等基础科学领域不同,东方理工大学更偏向于信息产业、信息科学领域,这也将为宁波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和发展“高精尖”产业提供重要支撑。

#动向

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时间定了

央视新闻消息,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12月30日下午表决通过了关于召开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决定。根据决定,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于2023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

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日前召开主席会议,建议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于2023年3月4日在北京召开。

外国专家眼中最具吸引力中国城市公布

12月29日,科技部国外人才研究中心公布2021年度“魅力中国——外国专家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根据评选,北京、上海、杭州、深圳、青岛、广州、苏州、南京、武汉、成都获得2021年度“魅力中国——外国专家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西安、济南、重庆、昆明、天津、无锡、烟台、合肥、长沙、厦门获得2021年度“魅力中国——外国专家眼中最具潜力的中国城市”。

北京新开两条高铁

“中国铁路”消息,12月30日,北京至唐山城际铁路、北京至天津滨海新区城际铁路宝坻至北辰段同步开通运营,北京站至唐山站、北辰站间最快1小时03分、1小时32分可达。京唐、京滨城际铁路是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标志性工程,京津冀地区轨道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

图片来源:中国铁路

新能源将成西北地区第一大电源

央视新闻消息,12月30日,我国西北首批沙漠、戈壁、荒漠地区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项目——“沙戈荒”银东直流配套330千伏煦光新能源汇集站20万千瓦光伏单元并网发电。这标志着国家西北电网新能源装机规模达1.57亿千瓦,超过煤电,成为西北地区第一大电源。

白鹤滩“西电东送”大动脉全部竣工投产

新华社消息,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30日竣工投产,标志着白鹤滩水电站电力外送通道工程全部竣工投产。白鹤滩“西电东送”大动脉包括白鹤滩-江苏、白鹤滩-浙江两条特高压工程。2022年7月1日,白鹤滩-江苏工程已竣工投产。

引江济淮工程试通水试通航

央视新闻消息,12月30日,作为目前我国在建的最大水利工程——引江济淮工程,在经历5年的施工建设后,迎来试通水试通航的关键时刻。这项工程供水范围涉及安徽、河南两省,沟通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输水线路总长达到723公里。

依托引江济淮打造的江淮运河,将形成一条新的平行于京杭大运河的南北水运大动脉,千吨以上货轮可直接通江达海,缩短航运里程200到600公里。

#数读

2021年全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96%

12月3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经核算,2021年全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45484亿元,比上年增长12.0%(未扣除价格因素),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3.96%,比上年下降0.05个百分点。

从内部结构看,旅游业增加值为40724亿元,比上年增长11.8%;旅游业占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比重为89.5%,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旅游相关产业增加值为4760亿元,比上年增长13.4%;旅游相关产业占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0.5%,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从增长速度看,全部类别均恢复增长。其中,旅游餐饮、旅游购物、旅游娱乐恢复较快,分别增长18.6%、14.5%和15.6%。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

#放榜

城市群人才流动报告:长三角吸引力最强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近日,中国年度最佳雇主组委会、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发布的《2022引人才·促就业——中国城市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对非本地人才的吸引力最强。

根据报告,从2022年人才流动角度来看,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来自非本地求职者的占比最高,达到23.93%。其次是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城市群,非本地人才占比分别达到16.43%、12.85%。紧随其后的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来源:《2022引人才·促就业——中国城市大数据分析报告》

大学生作为未来职场的潜力股,成为各个城市争夺人才的主要阵地。调研显示,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对大学生就业有很强的吸引力。其中,33.42% 的大学生意向就业于京津冀,相比去年提升将近 2 个百分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有所下滑,成渝城市群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来源:《2022引人才·促就业——中国城市大数据分析报告》

引才聚才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留才聚才。针对现居住城市人口的居留意愿调研发现,人才流入率高的城市群,人才的居留意愿也高。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人才居留意愿最高,达到69%,其次是粤港澳大湾区、关中平原城市群,这两大城市群的人才居留意愿达到66%,成渝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的人才居留意愿也达到65%。哈长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兰西城市群等人才流入率低的城市群,人才居留意愿也相对较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来源:《2022引人才·促就业——中国城市大数据分析报告》

每日经济新闻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