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攻克世界级数学难题,成功源于父亲的“开放式”培养

2021年,著名期刊《数学新进展》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轰动,一来是因为这个困扰了数学界几十年的难题终于被攻克了,二来揭开这个数学谜题的科学家是一名只有27岁的中国年轻人。

而在此前不久,阿里达摩院青橙奖揭晓,两位90后数学新星同时入选。其中就有这位年仅27岁的数学家,他叫陈杲,人生可谓传奇。他来自神童云集的中科大少年班,25岁时就已在美国高校任博导,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科大”)几何与物理研究中心特聘教授。作为中国数学界最负盛名的天才少年,如此优秀的他究竟是如何培养出来的呢?

天才的“开挂”之路得益于父亲的家庭教育

1994年,陈杲出生在浙江温州瑞安的一个普通家庭。而就是这样一个普通家庭,却培养出小学跳级3年、9岁上初中、12岁上高中、14岁考上大学、18岁出国读博的陈杲,他成功的背后与所受到的家庭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陈杲的父亲陈钱林年轻时当了5年的乡村教师,后来回到大学读本科。在大学期间,他受到中国现代幼儿教育奠基人陈鹤琴的启发,希望成为一名教育家。成家之后,他一边教书,一边研究家庭教育。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陈钱林十分反对“鸡娃”,反对盲目补课,他推崇的是尊重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决定自己的事情。接受媒体采访时,陈钱林讲述了陈杲非同寻常的成长之路——可以不做老师布置的作业,从初中开始每天在家自学半天,没有上过集体补习班,不刻意追求拿奖,不看重平时的考试分数,考试排名没有进入班级前三、年级前十。

在陈杲读小学时,陈钱林发现儿子忙于应付抄抄写写的作业,数学思维有所倒退。和老师商量后,陈钱林在儿子身上展开了试验:他开始培养陈杲的自学能力,允许他从小学起作业自主选择,自己批改作业,甚至可以不做老师布置的作业。

到了初中,陈钱林开始从儿子成绩的提升中看到了实验的成效,于是决定加大儿子的自学力度,和学校沟通商量后,允许陈杲上午在学校读书,下午在家自学,可以不写作业,不参加学校的早自习和晚自习。在读初中时,陈杲就提前学习了高中的课本。在进入瑞安中学读高中前的一个暑假,陈杲已经自学完高中三年的数理化三门课的所有课本。陈杲高中的班主任当时还不太相信,但试着问了陈杲几个问题后,没想到他都理解透彻,还能提出深层的问题。

到高中阶段,当学生们忙于打疲劳战、题海战时,陈杲却能保证每天有9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他高中的同桌周义星谈到对陈杲的印象时说:“一个天才,一个从小学就不断跳级的跳级生,一个不需要天天报到可以自由来去的高中生,那时候我好羡慕他的自由啊。”最终,陈杲在高二时参加了高考,最终以高于重点线84分的成绩考上了中科大少年班。儿子的自学方法成功后,父亲也开始引导陈杲的姐姐陈杳,她并没有读初三和高三,就直接参加了高考,16岁时考上了南方科技大学首届教改实验班,后在某名牌大学做博士后。可以看出,陈杲父亲的家庭教育对两个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

陈杲在宁夏参加一个全国数学学术论坛时,有位教授问他,你觉得父亲的教育对你影响最大的是什么?他回答说,是自学,让自己受益终生。

陈钱林表示,他看到过很多聪明的孩子,但他们被不当的教育方法或不良的环境习惯所影响,被培养成应对考试的“做题家”,最终没有实现太大的成就。

给孩子留些空间

给孩子留些空间,这也是陈钱林经常提到的。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严苛要求的父亲,自己做的从来都是激励孩子的成长,激励他们要有梦想,树立远大的志向,“志向能够产生引力,自学产生推力,孩子如果具备这两种力量,不成功都难。”

对于孩子平时的学习和考试,他提倡“家长和老师的手不要太长”,要给孩子留空间。同时他也认为考试成绩不代表着一切。在陈杲小的时候,也有和很多学生一样的困扰,就是成绩差不敢让爸爸签字。有一次他考试成绩低于班级平均分十五分,陈钱林知道后并没有生气,反而安慰他:“没关系,别人做过老师出的题,自然会考高分,你这是自学考的,不一样。”

而读书时期的那份自由,一直延续到陈杲的科研生涯中。他在普林斯顿大学当博士后期间,没有人对他定期进行考核,他要研究什么完全凭自己的兴趣。陈钱林也认为,陈杲的自学能力强,在这样自由的环境下,不需要面对论文数量的考核,更有利于他专注去解决世界级的难题。

其实在基础教育阶段,陈杲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霸”,他也有不擅长的学科,考试名次也不是班里名列前茅的。“可能别人会说,这么聪明的孩子怎么只能考这种名次,一定要努力啊。但我没有追求这个”,陈钱林说道,并且他也不觉得子女考试成绩不好就“丢脸”。

针对 “鸡娃”能否决定孩子的未来这个教育界长期争辩的话题,陈钱林毫不犹豫地回答:不能。“学习是长跑,而‘鸡娃’比的是短跑,意义不是特别大。家长要抓住教育的核心才对。”在他看来,教育的核心是:自律、自学、自立。谈及国家推行的“双减”政策,陈钱林非常赞同。他反对“唯分数论”,认为教育首先是立德树人,如果学业有成是锦上添花,如果学业一般,那就做一个人格健全、生活幸福的普通人也挺好。

26岁的陈杲攻克复微分几何领域世界难题并在《数学新进展》期刊上发表了《J方程和超临界厄米特-杨振宁-米尔斯方程的变形》论文,当有媒体问陈钱林,你觉得孩子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他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具备自学能力,努力刻苦,有毅力,还有一点就是心怀感恩之心。

陈杲和父亲的感情非常好,在成长和科研的道路上,他会经常和父亲分享自己的故事,父子俩无话不谈。

高二时陈杲本想通过奥赛获奖保送清华北大,但考了两次均以失败告终。“自己的数学是不是不行?”陈杲陷入自我怀疑。幸好父亲及时察觉到他的负面情绪,劝他退出来,“条条大道通罗马”。最终,陈杲考上了中科大少年班。

在出国留学期间,陈杲找到菲尔兹奖得主威腾教授,谈自己对于数学问题的猜想,没想到威腾兴致勃勃地和他聊完后就开始发呆,坐在那里像睡着了一样,接着开始默念一连串奇怪的数码,“嘟嘟嘟”。过了一会儿,威腾突然睁开眼睛,像惊醒一样,一股脑向陈杲分析这个猜想是否合理。“有趣!”陈杲发现,原来世界级大师想问题的时候会这样。和父母分享这个故事后,为了让陈杲专注于科研,父母也让他无忧无虑地发呆。偶尔有亲戚朋友到家里来,陈杲跑过来打一声招呼,立马回到房间关上门。有的朋友会不解地问,“这孩子怎么不跟我们多说几句?”父母对孩子十分理解并且帮着他解释,“他生活在梦想里,时间非常宝贵”。

陈钱林觉得自己的儿子“懂事”、“情商高”并引以为傲,其实陈杲从小性格内向。陈钱林也曾担心过,跳级的孩子会因不适应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为此,他不断鼓励儿子多跟别人沟通,教导他要学会感恩,尊重周边的人,这个好习惯也让陈杲一路上得到高人相助。陈钱林说:“别人关心你飞得高不高时,我们做父母的,关心的是子女飞得累不累。我们希望他不要太累。”

如今,陈杲的数学成就可谓是达到了很多人都未曾达到的顶峰,甚至有人把他和霍金、爱因斯坦、杨振宁这些伟大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如今他也回到了中科大,在科研的同时也担当起了教书育人、授业解惑的角色。希望他能不断突破,取得更多的成就,并且培养出越来越多像他一样的天才人物。

文/王麒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