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们不买账:鸡汤文,是不是也该“与时俱进”了?

最近,人民网的一篇《好好干、日子才会越来越甜》的短文,一时间引来了众多网友的群嘲。

这到底是为哪般呢?

只能说,这么多年了,如今的受众见识早就不比从前,在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渠道爆炸式增长的当下,这个“熬汤”技术,竟然还是老一套。

而且,它跟大部分人的最近几年的切身感受,似乎不太一样。

短文虽然说的是有名有姓的真实人物,还有相关的细节描述,但却并不接地气。浓郁的说教意味,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没有什么人情温暖。

再看这篇文章的主题,表达的是——只有好好努力,就会取得成功,过上好日子。

然而,整个文章都在说这两口子经营电商的各种“顺风顺水”,直接忽略了他们努力奋斗过程中的挫折和艰辛,更没有展现一丝对被生活所困之人的同情心。

这不但很难令人产生共情,甚至还有可能让受众们对媒体的公信力产生质疑。

毕竟,在疫情的冲击下,电商和众多小业主们的日子有多不好过,这都是有目共睹的。

而且,别说是这些朝不保夕的“灵活就业者”,甚至连华北地区某历史名城下属的县区,因为财政困难,公务员发工资都要靠贷款!

更何况,搁到中国人身上,自古以来最不缺的,就是勤劳和努力。

每个人从小就被教育,要努力,也必须得努力,否则就没有饭吃。

人们两眼一睁,就开始努力竞争,赢了一次,不行,还得次次赢。就算你不输在起跑线,也不一定能赢在终点线。

况且,现在人们急需的,除了精神力量,更有许多物质方面的支持。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很明显,一些官媒文章的“投食”,与当今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营养需求”,已经非常不相称了。

当代国人的信息获取能力、对问题的洞察深度,早已经远远高于吃大锅饭的时期,如今还想靠“传统熬汤手法”来统一人的思维和心理认知,几乎是不可能办到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好好干、日子才会越来越甜》后面的海量评论,就已经非常说明问题了。

对于国情和很多社会现象,有人试图讲出来,有人点到为止,有人则不说透,但心知肚明。即便是那些受教育程度偏低的人群,也并非完全无脑无原则的听话了事,每个都有自己的想法。

可以说,《好好干、日子才会越来越甜》的翻车,对媒体们其实都应该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它在告诫我们,我们的老百姓已经不是二三十年前的那个状态了,他们早就变了,那些充斥着高大上的口号,对真善美的空洞追捧,强调超出普通人承受能力的奉献....等等严重脱离生活的“古法鸡汤”,他们不接受。

对任何事情,老百姓们有着自己的判断和思考,不希望被动灌输。他们需要的是那些感同身受的立场、是解决困难的有效建议;最反感的,就是脱离实际的老生常谈、众所周知的大道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老实说,在很多层面上,一些官媒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程度并不相称,思维模式依旧还停留在人们获取资讯途径比较匮乏的前信息化时代。它们既缺少普遍的人性美感和温度,又缺乏国家强大所要展示的风骨和其背后的深刻逻辑认知。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这似乎就像是,自己是一个小学生,然后把国人和地球人都看作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再以小学生的视角向更加“低幼者”们进行说教。

“熬汤手法”基本就是——一个故事加点感慨拼凑而成,甚至有时候因为联系的太过生硬,逻辑都不怎么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结果这就造成,它们今天的表现,与国家的发展程度,甚至与其自身的历史都有点不匹配了。

实际上,这方面的问题,很多媒体从业者们,心里也跟明镜似的——我们知道文字没什么意义,他们也知道文字没什么意义,他们知道我们知道文字都是在做无用功,我们也知道他们知道我们知道文字们在做无用功,但是文字们依然在做无用功。

难能可贵的在于,能把“无用功”做出了强烈的仪式感、意义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只是,如果总在刻意回避受众们意识的觉醒,不与时俱进,不反思自身,忽略人民的疾苦,不能仗义执言,只顾低头吃老本,用花里胡哨的鸡汤“催眠”受众,任何一个媒体,哪怕是情怀满满的老字号官媒,公信力也难免会受到挑战。

毕竟,我们人人都是“时代的见证者”。

老一辈革命家曾经这样启发文艺工作者——“要一切从群众中来,又回到群众中去。”

这,确实是个亘古不变的真理。

标签: 电商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