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以喜欢摔角,也可以喜欢擦口红

“我没有大家熟知的那种‘爸爸’,我的爸爸是一个捐精人。捐精人就是一个男人把自己的精子装到一个容器里,送到医院,冰冻或者不冰冻,送给一个女人——其实是两个女人。她们想生孩子,孩子就这样造出来了。我们这样做了,然后就有了我。”

这段话是一个男孩在讲述自己是怎么来的,这个小男孩是澳大利亚纪录片《同志宝贝》中的第一个主角。

《同志宝贝》拍摄于澳大利亚同性婚姻合法化之前,虽然从法律上来说,当时澳大利亚的txl家庭并没有得到承认,但已经有很多家庭是以公开的身份进行生活、抚育后代的。纪录片选取了四个家庭,抚养的孩子有试管婴儿,有与他人生育,也有收养。

1

有人就是不明白男孩子也可能喜欢擦口红

开头提到的小男孩古斯生活在悉尼,家里有两个妈妈和妹妹。他是一个摔角迷,对摔角选手如数家珍,妹妹都在他的影响下记住了这些人。他在蹦床上模仿摔角的样子,喜欢跟朋友和妹妹玩摔角游戏。

古斯也对口红感到好奇。有一次他跟妈妈去商店,他拿起架子上的口红涂到了自己的嘴巴上。朋友觉得他这样子像个小丑,店员也说他这样做很不好,给了他一张纸巾。他放下口红,谢过店员的纸巾,扭头把口红擦掉了。

妈妈看到了这一幕,告诉他:“如果是试用品,你可以用,但是别因为你吓到她了就擦掉,她有性别危机是她的问题。如果不是试用品,你就不可以碰。”

“那些确实是试用品。”

“好的,那我们去告诉她,你擦口红没有什么不合适的。跟她道歉你打扰了她,但是告诉她,擦口红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妈妈的态度很坚定,但是古斯不愿意再回去了。

古斯继续痴迷摔角,但妈妈们很不赞成。摔角选手大多厌女,对男性的审美也比较单一,她们担心他会受其影响,对女性产生轻视,更担心他会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对古斯想看的摔角娱乐赛,妈妈们是极其反对的,也不同意买票带他去现场观看。但他实在太想去了,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对话。

“你应该关心和平、友谊或者是关心他人,还有民主什么的。”

“我不知道民主是什么意思。”

“民主是指人们坐下来,讨论大家的需求,通过对话解决问题。”

那团队摔角呢?他们都是朋友。还有签合同呢?他们坐下来,商量。”

在这次对话后,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就是古斯在和妹妹玩摔角游戏的时候,把妹妹弄伤了。妈妈们非常担心,跟他约定因为他的体型和力气都比妹妹大,所以要让着妹妹。玩的时候,也不能做出勒住妹妹的脖子等可能伤到性命的动作。古斯本来就很疼爱妹妹的,经过这次,他也反思了自己的变化。他承认,喜欢上摔角以前,自己的性格是很温和的

妈妈们依然不能接受摔角,也不赞成古斯对摔角的狂热,但最后,她们还是陪着古斯去看了他心心念念的摔角比赛。

2

有两个妈妈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跟古斯不一样,马特和艾博妮对于有两个妈妈这件事,是经过了一番思考才接受的。

马特是其中一个妈妈跟前夫生的,父母离婚后,他和弟弟跟妈妈一起生活,接着妈妈遇到了后来的同性伴侣。对马特来说,这件事关乎信仰。因为亲生妈妈是虔诚的教徒,信仰上帝,但是上帝却说像妈妈这样的同性伴侣是有罪的。妈妈的伴侣对自己很好,他也很喜欢这个女人,但是对他来说,如果选择了信仰,该如何看待自己的家庭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艾博妮遭遇的是来自周围人的偏见。她们一家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小城市,那里像她们这样的家庭几乎没有。有一次她认识了一个人,她说:“我的妈妈是les。”那个人说:“什么?”

马特靠读书、思考、交谈来解决自己的信仰问题。他虽然年纪很小,但想事情却很有深度。他会说:“孩子有时候能想出比大人更好的点子。”而艾博妮靠苦练唱歌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她的家庭因为要照顾患病的孩子,经济并不富裕,不可能全家搬到更友好的地方。但是如果她考上了外面的学校,就有机会离开了。

马特的妈妈跟他讲了很多,关于信仰,以及为什么自己明明做了上帝认为有罪的事,还要信仰上帝,即使被人排挤,也要去教堂。后来,妈妈还为他找了个神父,让他可以畅聊自己的想法。马特最终选择了自己的答案——不去信仰上帝,但是他同时也理解了妈妈的信仰。

那个时候,正值澳大利亚热议同性婚姻合法化,马特一家作为代表去见了澳大利亚的总理,与她吃饭。马特专门给总理写了一封信,他相信自己可以说服总理。他说:“如果世界上所有人的观点都一致,那实在太无聊了。我觉得每个人对事情都有自己独到的看法是最棒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从最后的结果我们知道,澳大利亚最终实现了合法化,也许马特的信,就在其中起到了作用。

不过对艾博妮来说,事情就没有想象中的顺利了。她很用心地在练习唱歌,妈妈也替她找了老师,陪她上课。但学校仿佛与她开了个玩笑,考试过了,录取却没有她。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她看到了妈妈对自己的关心和付出,也从妈妈的身上学到了爱和自我。

她最后还是不得不留在小城的中学里读书,但是她已经不再害怕。她对自己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也对周围的环境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她仍会担心学校的人不接受自己的同性家长,但她说:“如果他们对此有意见,就不值得跟他们交朋友。如果他们敢找我麻烦,我会给他们颜色看的。我有两个妈妈,我为此自豪。”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3

男人也可以是耐心、温柔的教养者

纪录片里的最后一个家庭,是男性家长,收养了两个男孩。最小的男孩格拉汉姆之前被其他家庭收养过,有阅读障碍,直到七岁才能够比较正常的说话。之前的家庭没有教过他,收养了他之后,爸爸们从头开始教。

格拉汉姆的两个爸爸,一个在外工作,一个在家里照顾他。因为工作变动,他们一家人搬到了斐济。在斐济,人们不能接受txl,所以爸爸们问格拉汉姆,如果有人问起来,应该怎么介绍在家照顾他的爸爸。他觉得可以告诉别人这是他们家的保姆,他明白这虽然是谎言,却也是善意的谎言,为的是让斐济的人接受他们一家。

他学习起来很吃力,最简单的单词拼写也跟不上。爸爸对他的学习放心不下,询问他的成绩,去找老师交流。爸爸告诉了老师格拉汉姆的身世,并请老师帮忙保密。老师答应了,认为爸爸告诉她这些事情很重要。在纪录片的最后,格拉汉姆在课堂上向同学们朗读了自己的作文。他虽然读得慢,但作文写得有模有样。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关于应该如何抚养一个孩子,恐怕人类很难有个共同的结论。但是一般而言,我们总觉得孩子要有一个爸爸、一个妈妈。这个纪录片的开头也提出了这个问题,没有爸爸的话,谁带孩子去踢球?我想,它也告诉了我们答案。

就像人们天然地会认为单亲抚养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人们也对txl家庭是否能养好小孩有很多怀疑。但我们都忽略了,父母健全的家庭,也可以养出一心逃离原生家庭的小孩。真正影响孩子成长的,是没有爱和理解的家庭环境

做有品位的内容,当有灵魂的美少女。

文字 | 空小妖儿

封面 | pexels

标签: 澳大利亚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