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用绩效倒逼员工跑步读书,公司“家长主义”只是妄念

蒋璟璟

近日,某网友在找工作时,被应聘公司的HR告知要求跑步或读书,每月至少累积晨跑20天,每次3公里,且需要在上班前完成打卡。该公司另一工作人员透露,打卡次数不够,绩效可能不会拿高分,进而影响该月工资绩效;一名负责人则称,“这是公司主打的上进文化的一部分”。此事随即引发争议。有人认为公司文化而已,愿者上钩,也有人认为公司不该如此侵占员工私人时间。(中新社)

要求员工“读书”“跑步”,并将之表述成是企业的“上进文化”。在各种野蛮、粗鄙的“企业文化”叙事浪潮中,这几乎算是一股清流了,传递着中产小资式的精致与自律。只是,公司虽是“用心良苦”,奈何雇员却未必“领情”。特别是HR在招聘环节就“放话在先”,更是让求职者心生狐疑,有望而却步之感。

我们知道,公司作为营利性经济组织,本身并不负有“劝人向善”“助人进步”之类的道德义务。一般来说,就算有所谓的“企业文化”所输出的精神激励、性格训练与知识提升,也是为了服务于公司的“逐利”属性。说白了,就是千方百计,从各个维度出发,来提高员工帮公司“搞钱”的效率。其典型的样本案例,就是诸如中介、销售等行业,其“企业文化”往往会鼓励和训练员工人情练达、敢于表达、善于沟通,这仍不过是为了公司能多做成几笔单子罢了。

在商言商无可厚非,可若是雇主非要扮演所谓“人生导师”“生活方式榜样”之类的角色,就反倒显得可疑了。公司要求员工跑步或读书,且需要在上班前完成打卡。打卡次数不够,绩效可能不会拿高分,甚至会影响该月工资绩效……试问,这到底是故意刁难“扣钱创收”,还是怀揣着“家长主义”的妄念教员工做人?

“公司与员工共成长”,这是近年来职场的流行话术。但是,这种“成长”,理应是具体的、实在的,诸如公司营收、利润的成长,员工收入待遇的成长,而不应该指向一种“心智”“品位”“秉性”的抽象成长。须知,公司对员工,并不享有那种泛化的道德约束力,若是公司非要凸显在此方面的存在感与支配力,那么无疑是“越界”、强人所难了。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